第79章 令尹斗勃之死(下)
三军欢声雷动,于是,晋军就带着得胜的喜悦班师了。
斗勃率领楚军苦苦等了好几天,就是不见晋军渡过江来。于是便派人查看,一看才发现上了晋国佬的当了,晋国佬已经撤军了。
楚成王此次满心希望与晋国好好干一架,以报城濮之仇。听说晋国撤军了,虽然有些遗憾,但终归是晋军怕了楚军,也算是有点面子。
本来嘛,这事就这样了了。
但有一个人对楚成王道:“父王,令尹劳师征伐,却不敢与晋军一战。
两军相峙多日,最终却双方不发一箭就罢兵,这里面一定有鬼。儿臣怀疑令尹受了晋国的贿赂,这是咱大楚的耻辱。”
这个人,便是太子商臣。
也许商臣这样一说,只是想诋毁一下令尹斗勃。但没想到,楚成王听后觉得非常有理,命令逮捕了斗勃。
斗勃当然不承认自己与晋国有鬼,最终在严刑峻法中含冤而死。
这便是整个过程。
史料记录了这事,主要便是突出太子商臣这家伙有多坏。
商臣诬陷斗勃,使楚军在失去了成得臣这员名将后,再次损失一员名将。
但事情的背后,果真是这样的么?
太子商臣要害斗勃,动机到底是什么?
史料记载,楚成王很早时便想立商臣为太子。当时的商臣还是一个小孩子,于是楚成王便征求斗勃的意见。
斗勃认为,那个时候立太子为时还早,因为楚成王还有其他几个儿子,而且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儿子。
如果立了公子商臣太子,万一到后来发现有比公子商臣更合适的儿子,届时废立太子,极有可能引发楚国内乱。
斗勃还说,公子商臣这个人的面相不乍滴。用相术界的理论,如果公子商臣当了楚王,楚国将多灾多难,这不符合楚国的国家利益。
公子商臣知道了这事后,对斗勃恨之入骨,从此,想方设法欲搞死斗勃。
这一次,商臣抓住机会向楚成王进了番谗言,终于害死了斗勃。
这个看起来是很好的理由,但笔者是不认同的。这里有疑点:
楚成王很早便立了太子,那个时候楚成王最信任的人应该不是斗勃,而是斗子文。
这么重要的事,楚成王不可能跟当时根本尚未出道的斗勃去讲!
史料有记载,说楚王问计令尹斗勃。
斗勃担任令尹,那是成得臣卒后,再是薦吕臣卒后,才继任的。
那个时候,楚成王已经当了四十多年的楚王了,不可能年轻了。而商臣也应该是至少三十多岁了,也不小了。
一些很牛的史料的记载是有矛盾的。答案可能是这样的:
楚成王如果很年轻时立太子,那应该是跟令尹子文或者跟其他更为亲密的人讲的,而不是斗勃。
如果年老时立太子,便不存在斗勃劝说楚成王不立商臣的理由。
立太子这样的事,是最高机密。按理说应该是天知地知楚成王知,还有便是楚成王商议的对象知道。
那,怎么可能会让商臣知道?
答案可能是这样的:楚成王故意讲给了某人听,然后,通过某人透露了这最高机密。
目的也很简单,楚成王就是要斗勃去死。
在楚国,当时的势力主要有三股。楚成王的势力,再是若熬氏家族的势力,再是东宫太子的势力。
楚成王已经当了四五十年的楚王了,他需要全面掌控楚国,必然要平衡国内各方势力。
对付若敖氏家族,尽管斗子文已卒,成得臣自杀,但势力仍旧很可怕。
成得臣卒后,令尹曾经一度由蒍氏的蒍吕臣担任,但他在强大的若敖氏家族面前,蒍吕臣只撑了一年便被整死了。
斗勃是这个时候若敖氏家族的核心,楚成王要打压若敖氏,目标当然是斗勃。
借商臣的势力,可以趁机挑动东宫太子与若敖氏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举两得的事。
因为,对这个商臣,楚成王也感觉到自己的这个儿子越来越不受自己控制了。
楚成王有意立另外的儿子为太子!
商臣也是需要削弱若敖氏的势力的,他也最好希望斗勃倒霉。但他没想到,楚成王居然因为自己的一句话而杀了斗勃。
这令他很害怕!
他发现自己的父王越来越可怕。
他认为,自己参斗勃一本,无非是让斗勃的威望受到些影响罢了。毕竟哪怕斗勃真的受了贿赂,那也只是一个小小的过失,根本不可能惹上杀身之祸。
楚成王却杀了斗勃,势必令若敖氏家族震怒。那这事肯定会冲着自己来,跟强大的若敖氏家族斗,自己东宫的实力还不够啊。
斗勃到底有没有受过贿,一查便知,但史料并未记载斗勃受过何种审查。
一位堂堂的当朝令尹,就这样轻率被杀,里面没有政治目的鬼才信。
所以,笔者是不信斗勃是被商臣害死的,斗勃是死于政治斗争,背后推手就是楚成王!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晚年的楚成王确实不及当年了。
若敖氏家族本就是楚王室同宗,一直以来忠心耿耿,从斗伯比开始,一直到现在的斗勃,谁曾有过反意?
尤其是斗子文,为楚国的发展呕心沥血,劳苦功高,在整个楚国八百年历史上,难有出其右。
自杀身亡的成得臣,虽然战败于城濮,但如果没有楚成王当时去了一封责难信,他当然不会选择自杀。当他自杀时,楚成王还后悔莫及呢。
那个时候的楚成王,将若敖氏家族看成是自己的最重要的臂膀。
而现在,他老了,他已经变得多疑了,国家的利益在他的面前,已经远远不及对自己统治地位的威胁担心了。
尽管,这种威胁只是一种担心,是自己的心理在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