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楚国第一辩才屈完
时间,楚成王需要时间!
楚成王迅速作出军事部署,为了争取斗廉、斗章的楚军精锐回援时间,楚成王在令尹子文的建议下,派出大夫屈完出使联军。
齐桓公率部分联军占领了蔡国后,在蔡国,集结了八国联军。见一切都妥了,齐桓公命令立即向楚国进发。
中原诸侯联军进兵到陉地时,得报说楚国派大夫屈完前来交涉。
齐桓公心里就咯噔了一下:难道楚国已经得知了联军偷袭预谋?
齐桓公的担忧其实是多余的,因为答案已经很肯定了。既然楚国遣使前来,那就见见吧。
屈完,芈姓,屈氏,名完,楚国公族大夫,春秋时期著名的辩才。春秋史上最精彩的一场阵前舌战,就在陉地展开。陉地,即今天河南郾城县南。
屈完到了联军营地,见到了齐桓公,不卑不亢责道:“外臣屈完,奉寡君之命,前来迎接齐侯。寡君不明白的是,你们齐国在北,我们楚国在南,相隔那么远,风牛马不相及,不知为何要率这犯我楚国?”
成语“风牛马不相及”源自于此。
原来,按当时的解释,兽类雌雄相诱叫“风”。屈完的意思是,就算牛与马都发情了,也不会互相找对象。齐国与楚国隔那么远,相当于一个是牛,一个是马,再怎么样,也不应该发生关系啊?
讲白了,就是齐国与楚国本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为何你齐国要来讨伐楚国?
大名鼎鼎的齐国相国管仲不甘示弱,他对屈完朗声道:“想当年,天子封齐国先君姜太公于齐,授予齐国代替天子行征伐之事。根据天子令,四海之内,凡有对天子不恭敬者,齐国都可伐之,当然也包括楚国。
自王室东迁洛邑以来,诸侯时有对天子不恭,齐侯奉命讨伐,以扶王室。你们楚国,按规定应该每年都要进贡包茅,但你们已经很多年没有进贡包茅了,导致王室不能正常酿酒。
还有,想当年,天子周昭王南征荆楚,但崩于征途,这当然也是你们楚国干的好事,怎么会是风牛马不相及?现在我们齐国率各诸侯讨伐你们,那当然是师出有名,你们还有什么话好说?”
屈完沉着对道:“进贡包茅之事,诚如相国所言,寡国失礼。但周王室自己无能,朝纲俱失,外臣请问齐侯和相国,这天下列国诸侯,还有几个按规定在向王室进贡?
此等小事,只要列国诸侯均恢复向天子进贡,寡国当然也做到按规定向天子进贡。
至于相国说什么想当年周昭王南征未归之事,这与楚国没有半毛钱关系!
据外臣了解,周昭王之所以崩于汉水,那是因为当时周昭王乘坐的船是次品货,因质量问题从而导致沉船于汉水。这种陈年老帐,相国此时拿来说事,也太牵强附会了。
相国若想进一步了解真相,那应该好好去汉水调研一番,去问问汉水周边的列国诸侯,怎么可以随便怪罪到寡国头上?”
一席话,将管仲说得哑口无言。
这里,我们讲讲楚国按规定需要向周王室进贡的包茅是怎么一回事。
包茅是楚国向周王室进贡的贡品。以前,各地进贡给朝廷所用的贡品,讲白了便是地方上的名特优产品。
如清朝时浙江会进贡新昌县一种叫小京生的花生,江苏会进贡苏绣,江西会进贡景德镇的瓷器等。
苞茅又叫菁茅,盛产于楚国,是楚国的特产。这种茅草品种独特,每枝都从根上长出三个分叉,应该算是茅草中的精品。
这种茅草可不是用来做牛饲料的,也不是用来盖房子的,而是一种祭祀用品。至于到底怎么用,有两种说法。
一是为了祭祀用酒的制作。
据说,制作祭酒时,要先将包茅、酒曲和米饭搅拌在一起,使米饭发酵成酒。然后用包茅过滤掉酒糟,把酒浆装进大瓦缸,最后将祭酒装进小土陶瓶子里,在瓶口系上一束包茅,以备用于祭奠山神、城隍等巫祝祭祀。
二是天子封禅大会的必备用品。
包茅是天子重要礼仪用品,用于诸侯参与天子封禅大会。也就是说,诸侯要想参与天子封禅大会,必须带一束这玩意儿用于祭祀上贡。
楚国受封周天子刚立国时,爵位是子爵,天子要求楚国进贡的物品中,其中便有包茅。
但后来楚国对这个子爵的地位很不爽,多次要求周天子提拔自己却没有如愿。楚国本来便是有野心的,到后来干脆不再鸟你周天子了,自称为王。
楚国居然要求与周天子并起并坐,至于大家认不认可是你们的事,至少大楚自己是认可的。既然咱大楚与周天子都并称为王了,那大楚还进什么贡给你。于是,便断了这个贡。
断了这个贡,周天子虽然很恼火,但也无可奈何,因为周天子现在的实力实在弱爆。如果放在想当年的周昭王年代,那大周王朝一定是抡起大棒就把楚国砸成个稀巴烂了。
这里,管仲特意讲到了周昭王,那是因为周昭王死于汉水这个事是齐国为首的八国联军征伐楚国的一个重要借口。
周昭王其实是一位算是勤勉的周天子,他是周武王的曾孙,也即大周帝国的第四代君王,那个时代当然称西周时代。大凡一个朝代,前几代基本都是明君,周昭王当然也算是明君,至少是约等于明君。
楚国是在周成王时代建国的,建国之初,楚国地处江汉平原,可谓四战之地,周围都是少数蛮夷部落武装以及夏商以来便建立的诸侯国。
所以楚国自建国起便踏上了不断与周边部落打架的历史,楚国就在一次次的扁和被扁中崛起。
商周时期是典型的青铜时代,铜是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制作武器的主要原料。这种战略资源,当然由历朝王室亲自掌控。
江汉平原便是盛产这种铜的,那时的江汉地区,相当于现在的中东,当时的铜如同现在的石油,战略意义极其重大。
于是,这块土地的热度极高,大家都盯上了这块土地。包括楚国在内的当地部落和诸侯,也包括周天子。
周天子分封汉阳众多同姓诸侯国和功臣诸侯,如曾国、郧国、息国、随国、蔡国等,天子命令他们占有和保护铜矿,同时确保铜路顺畅,使铜料能够源源不断运到王室的工业基地。
但是,一些部落与异姓远亲诸侯掌握了炼铜技术后,便不断抢占铜矿资源。如虎方、荆楚和扬越等部落,本就南部毗邻的鄂国和曾国等地是优质产铜区,但他们被告知这是大周王朝所有的,地方不得沾染。
当时的铜,相当于现时的金。势力不断壮大起来的虎方、荆楚和扬越等部落怎么肯罢休?
于是,南方各部落和诸侯就和大周王朝分封的宗亲诸侯争夺铜料,大打出手。在不断抢占中,整个江汉平原乱了套,完全没了秩序。
于是,天子周昭王就御驾亲征了,这便是昭王南征。周昭王连续三次南征,在强大的天子之师面前,那些不听话的诸侯和部落纷纷败亡,周昭王缴获了大量青铜。
是的,当时的大周王朝军事实力太强大了。南方各部落和诸侯又恨又怕。好吧,明的咱斗不过,那便来阴的。
据说,周昭王第三次南征获胜后,当地有心怀恨意的部族和一些小国便在为王师打造舰船时做了手脚。
于是,一批有严重安全隐患的船被王师征用了,有的据说是用胶水胶起来,再加上船上载了大量的青铜器,在汉江走时便发生了重大交通事故。
船沉了,军队都沉到了汉江,周昭王崩了。这便是“昭王南征而不返”的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