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晋楚弭兵,是对楚国的大忽悠
楚国面临的形势,实在是太令人担忧了。
在东线,楚国被吴国折腾得不轻;在北边,晋国又不断向各诸侯施压,陈国、莒国不得不投靠晋国。
也许对于其他国家投靠晋国,楚国还可以理解。但陈国这样的诸侯,本就是楚国给了重生的机会,居然也叛楚了,这可是楚国所不能忍的。
既然世界没办法和平,那就打吧。
年轻的楚共王正是气盛的年龄。公元前582年,令尹熊婴齐率军讨伐陈国和莒国。
在楚国大兵面前,这样的国家几乎是没有什么抵抗能力的。反正大家都习惯了谁来便听谁的,既然你楚国来了,那便投降你楚国吧。
楚老大晋老大,两个老大比力气谁大,受苦的就是这些中原诸侯,其中宋国和郑国是最苦的。
宋国人的日子实在很难过,他们太需要这两个大佬别打来打去了,打又不打对方,总打代理人战争,受苦的都是中原诸侯。
宋国认为自己是你们大周王朝尊贵的客人,现在你大周王朝乱成这样,那我们宋国有义务为世界和平做点什么。
当时宋国有一位牛人叫华元,他是宋国的右师,相当于齐国的国相、楚国的令尹、晋国的中军帅,是宋国的执政大臣。
华元显然是一个爱好和平的人,至少,他希望世界能够和平。
他曾经作为宋国的人质,留在楚国多年,结果与楚国的令尹熊婴齐有了私交。
巧的是,华元与晋国的中军帅栾书也是好朋友。
春秋时期的列国诸侯,也许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但人与人之间,是有着永远的友情的。
与两个超级大国的执政大夫有着良好关系的华元,有效地利用了自己的个人关系。
而且,华元意欲调解晋楚关系的想法,得到了宋国上下的全力支持。
公元前579年,华元不辞辛苦数月间奔波于晋楚之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终于,晋、楚两国充分认识到了世界和平的重要意义,答应不再互相死磕。
5月份,华元终于主持召开了一次很重要的会议,地点就在宋国的西门外,史称“华元弭兵”。
参加对象是晋国、楚国,还有宋国与许国,这四个国家都派卿一级高级官员参会。
华元代表宋国作了充分的准备,在为大家准备的盟约中,内容非常具体:
“晋、楚两国不互相征伐,大家同呼吸,共命运,有难同挡,有患共救。
天下诸侯,若有敢侵楚国者,晋国出兵相助楚国,若有敢侵晋国者,楚国出兵相助晋国。
两国不但要和平相处,还要加强贸易往来......”
如果真的那样,那世界和平真的到来了。但历史告诉我们,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
古今中外,两个实力相差不多的超级大国之间,要实现真正的和平的难度是很大的,哪怕是一时通过盟约的形式实现了和平,那也往往是短暂的。
晋楚两国于公元前579年共同订立的和平条约,也仅仅维持了短短的两年。
因为晋国正是凭借着与楚国的短暂修好,进一步对秦国和北狄开展了大规模的讨伐活动。
结果是北境得到了基本肃清,而西境的秦国被晋国揍趴下了。
这样一来,晋国的威望达到了顶峰。列国诸侯哪个都不傻,见晋国越来越强大,争先恐后抱紧晋国大腿。
尤其是郑国和卫国,这两个诸侯国本与楚国关系还算可以,但现在是根本性地倒向了晋国。
楚共王感觉到了危机。
“呀呀个呸,上当了,原来晋国人是借此机会消除西线和北线的隐患,同时趁机让列国诸侯国更亲近晋国啊。这不是忽悠不谷么?”楚共王心里有一团火。
这种世界和平对楚国没有任何好处!
是的,从战略上讲,除非楚国铁了心,如同中原各诸侯一样,直接放弃超级大国的地位,完全听命于晋国。
但凡有一丝要与晋国争雄的念想,都不应该让晋国腾出手来解决西部和北部的问题。楚国确实是上当了。
晋国正是利用了楚共王渴望世界和平的心理,明面上与楚国交好,暗地里却不断拉拢列国诸侯,让楚国越来越被中原各国边缘化,自己却趁机解决西部和北部的边患问题。
郑国和卫国更是越来越不把楚国放在眼里,他们向晋国每年进贡大量财物。
但对于楚国,甚至连派个人来问个安都没有!
和平协议签订后三年,楚共王终于明白中了晋国之计。年轻气盛的楚共王很生气,想想连郑国、卫国这样的小国居然也不把楚国当回事了,楚共王决定教训他们。
公元前576年,楚共王派令尹熊婴齐率楚军讨伐郑、卫两国。
根据楚国与晋国的盟约规定,楚国讨伐诸侯,晋国理应出兵帮助楚国。
但晋国会出兵吗?
算了吧。
晋国非但不出兵帮助楚国,反而派出使者鼓励郑、卫两国跟楚国玩命,并忽悠郑、卫两国说,咱晋国很快出兵救援两国。
令人担忧的是,楚国在这个时候又开始了权力斗争!
而且,权力斗争的主角,是楚军两位高级将领,令尹熊婴齐与司马熊侧。
他们虽然是亲兄弟,但由于熊婴齐总想大权在握,对熊侧总是指三道四。
自楚庄王崩后,两兄弟之间的矛盾便越来越重了。
楚共王也是担心熊婴齐权力过大,对熊侧要更信任一点,这让熊婴齐非常不满。
熊婴齐虽然多次领兵打仗,但他确实不是名将的料。
每次出征在外,心里总是不放心楚国国内。对熊婴齐来讲,也许国内的斗争要远比对外征讨重要得多。
熊婴齐更担心的是打败仗,这次他领军讨伐郑卫两国,本来非常担忧,但当他听说晋国暗地里在帮郑、卫两国后,心里大喜:这不是现成的撤军理由么?
熊婴齐无果撤军,楚共王很不高兴。熊婴齐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他对楚共王道:
“大王,卫国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要搞定卫国,那是分分钟的事,但战略意义不大。
关键是郑国,单单一个郑国本也无足为惧。但郑国背后有晋国撑腰,这事便不好办了。
对付郑国,咱们以前总是用一个字:打。臣认为这种方式太单一了,是否可以考虑一下其他的法子。”
“哦,令尹有何良策?”楚共王来了兴趣。
“我们在郑国边境有一个城邑汝阴,对我们的战略意义不是很大。而且,那里常年遭受战乱,人也逃得差不多了。
如果我们将汝阴划给郑国,那郑国一定会很高兴,从此必将死心塌地跟着我们。
这样,我们在中原便有了坚强的盟友。郑国这样的国家,虽然不大,但战斗力是可以的。”熊婴齐提出了以土地换小弟的计划。
“但土地是先辈们用鲜血打下来的,怎么可以拿去送人呢?”楚共王有些犹豫。
熊婴齐嘿嘿一笑道:“大王不必多虑,等到我们楚国再次称霸,谅郑国也不敢真的占有汝阴吧?
到时,我们再通过帮助郑国讨伐与郑国有领土纠纷的国家,如许国,帮他们夺得土地,郑国一定会将汝阴还给我们楚国的。”
楚共王不由暗暗点头,确实,公子婴齐的主意不错。
就这样,以土地换小弟的计划通过了,由熊婴齐亲自去实施。
公元前575年,熊婴齐到了郑国,将楚国的意思对郑国国君郑成公一说,郑文公眼睛都直了:
这不是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嘛?跟你楚国还是跟他晋国混,对郑国来讲,还不是一样的?关键是看谁能够给予郑国有实质性的利益!
郑成公本就对晋国很有意见,因为去年楚国讨伐郑国时,郑国向晋国求援,结果晋国就是开了个空头支票:你们先顶着,我们随后便出兵。
但是直到楚军撤退,郑国人根本没见到一个晋兵前来救援的迹象。
“晋国人总是忽悠我们,这些年来,我们郑国跟着晋国根本没捞到过半点好处。
相比之下,楚国人居然能够拿出汝阴这么大一块土地给我们,不跟楚国好那才是大傻蛋哩。”郑成公心里想着。
于是,双方愉快地达成了协议:郑国的版图新增汝阴,保证从此不再听命晋国,全面拥护楚国的领导。
郑国居然公然发表国际讲话不跟晋国混了,这令晋国很生气。
既然你郑国要讨打,那便打你个半死,晋军决定讨伐郑国。
但由于当时晋国国君晋景公已经去世,晋厉公又与几个大家族闹矛盾,国内政治斗争非常激烈,所以一时倒也腾不出手来教训郑国。
郑国佬,你就等着吧,迟早有一天会收拾你。
晋国这样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