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会计学习指导(第五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导论

一、学习目的

1.了解成本管理会计的发展史。

2.理解成本和成本管理的内涵。

3.掌握成本的相关概念。

4.理解成本的不同分类。

5.了解成本管理发展的历程。

6.理解成本管理会计系统的设计。

二、重点和难点

(一)经济学、管理学和会计学对成本内涵的理解

通过分析经济学、管理学和会计学对成本内涵的理解,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马克思的成本定义深刻地揭示了成本概念本质的经济内涵。成本是耗费和补偿的统一体,我们应以资本耗费的价值部分作为成本计量研究的理论依据,同时应以成本价值的补偿尺度作为成本计量研究的实际出发点。

(2)会计学的成本概念更强调成本计量属性。因此,会计学所指的成本概念必须是可计量和可用货币表示的。传统的财务会计受制于外部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要求,将成本理解为企业为了获得营业收入而发生的耗费。管理会计扩展了成本的内涵和外延,将成本视为达到某一个特定目标所失去或放弃的一切可以用货币计量的耗费。

(3)经济学、管理学和会计学科所定义的不同的成本概念,是出于各自学科的研究目的不同。经济学研究的是稀缺资源条件下的经济运行规律,因此更强调揭示成本的经济内涵;管理学研究的是如何提高组织的管理效益,因此更重视描述成本的形成动因和过程;而会计学的核心问题是计量,因此会计学更注重从计量方面来界定成本概念。

(4)成本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从经济学角度看,马克思把成本表述为对象于商品体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归结的价值,这一经典论述揭示了成本概念的本质内涵。但是这种归结的价值是无法直接计量的。西方古典经济学通过商品和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在市场上表现出来的交换价值来表示成本,把商品的生产成本理解为:生产成本=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收入=土地的地租+资本财货的利息+劳动的工资+企业的主营利润。新制度学派经济学家科斯扩展了成本概念,提出“交易费用(成本)”理论,将成本的外延从商品成本扩展到包括组织的交易成本在内的广义成本。

(二)成本的分类

(1)成本从理论层次上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宏观经济成本和微观经济成本。

(2)从企业产品或项目的内部“成本链”进行分类,可分为设计层成本、供应层成本、生产层成本、销售层成本。

(3)成本从企业的管理层面上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战略层成本、战术层成本和作业层成本。

(4)成本按照其在经济工作中的作用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财务成本、管理成本和技术经济成本三类。

(5)根据成本管理的实际需要,要素层次上的成本可以按照以下几种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①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②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③按生产费用计入企业成本的程序分类;④按生产费用计入企业成本的方法分类;⑤按生产费用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分类;⑥按成本习性或者成本性态分类。

(三)成本管理的发展历程

成本管理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历史阶段:①19世纪中期以前;②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40年代;③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④20世纪90年代至今。

1. 19世纪中期以前:简单成本计算时代

这个时期成本管理的特征主要表现为:①成本管理主体是手工业作坊业主;②成本管理目标主要体现为产品价格的确定和年末损益的计算两个方面;③成本管理空间范围主要在狭义的生产环节;④成本管理时间范围只限于事后的成本计算;⑤成本管理基本没有采用什么科学的管理方法,只是对员工现场监督,防止员工偷懒和浪费。

2.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40年代:生产导向型成本管理时代

这个时期成本管理的特征主要表现为:①成本管理主体是所有者和企业管理当局;②成本管理目标主要体现为通过制定标准成本的手段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以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的效果;③成本管理空间范围已经扩展到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主要涉及企业供产销三大环节;④成本管理时间范围从事后延伸到事中和事前,但仍以事中和事后为主;⑤成本管理技法逐渐丰富起来,表现以标准成本管理为主,同时还创造性地提出和使用了一些成本管理方法,如定额成本管理、预算管理控制等。

3. 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市场导向型成本管理时代

这个时期成本管理的特征主要表现为:①成本管理主体已经扩展到每一个员工,成本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全员”式成本管理;②成本管理目标已经转变为通过不同的成本管理方法对企业整个经营过程进行成本策划、成本控制、成本分析与考核,通过降低成本或提高成本效益达到“顾客满意”,从而使企业的利润得到提高;③成本管理空间范围已经从企业内部的各个环节扩展到与企业所涉及的有关方面,“全过程”式成本管理基本上得以形成;④成本管理时间范围已经从事中控制成本、事后计算和分析成本转移到事前如何预测、决策和规划成本,出现了以事前控制成本为主的成本管理新阶段,“全时序”式成本管理也基本上得以形成;⑤成本管理方法又一次得到了丰富,比如目标成本管理(含成本企划)、责任成本管理、质量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等成本管理技法的形成和应用,但各种成本管理技法缺乏相互融合性。

4. 20世纪90年代至今:战略导向型成本管理时代

这个时期的成本管理的特征主要表现为:①成本管理主体仍然是企业所有者、管理当局和每一个员工,成本管理已经成为一种相对完善的“全员”式成本管理;②成本管理目标已经由降低成本或提高成本效益向取得持久的成本竞争优势转变;③成本管理空间范围已经从企业的内部价值链方面逐渐扩展到企业的纵向价值链(企业的上下游)和横向价值链(竞争对手之间)方面,“全过程”式的成本管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④成本管理时间范围已经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延伸,“全时序”式的成本管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⑤成本管理方法主要是对上一阶段管理技法的修补和完善,但也逐渐出现各种成本管理方法融合式研究的倾向。

(四)成本管理会计系统设计

1.成本管理的内涵

成本管理是在满足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的前提下,持续地降低成本或提高成本效益的行为,该行为包括成本策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五个主要环节,而且涉及企业的战略、战术和信息管理各个领域。该定义明确了企业成本管理的战略目标是满足企业总体经营目标、具体目标是持续地降低成本或提高成本效益,通过对成本管理战略目标和战术目标的界定,说明成本管理不仅是战术性的,而且是战略性的。定义明确地指出,成本管理目标是通过成本策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与考核等行为来实现的,这一点说明成本管理贯穿于事前、事中和事后;同时定义还指出了成本管理行为涉及企业的战略、战术和信息管理各个领域,这一点说明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虽然定义没有对成本管理的对象进行特别的限定,说明成本管理对象是广泛的,包括企业与成本有关的一切管理活动。

2.成本管理会计系统构成

成本管理会计系统是会计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本身又由成本策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与考核四个子系统构成。它为企业的成本管理活动提供信息支持。成本管理会计系统有其特定的目标、结构、功能、特征、组织和规范。

(1)成本管理会计的总体目标是为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服务,具体来讲,就是为企业内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成本信息以及通过各种经济、技术和组织手段对企业的成本进行策划、控制、分析与考核,以达到取得成本竞争优势的目的。

(2)成本管理会计系统由成本策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与考核四个子系统构成,所以其具体目标也是由其成本策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与考核四个子系统分别来实现,表现为成本策划的目标、成本核算的目标、成本控制的目标、成本分析与考核的目标。①成本策划的目标是为企业未来成本战略、规划和策略的决策作定性描述、定量测算和逻辑推断;②成本核算的目标是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成本信息;③成本控制的目标是在一定的成本战略、规划和策略的指导下,不断地降低成本水平和提高成本效益;④成本分析与考核的目标是对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动态的衡量,考核其目标完成程度,为决策者进行奖惩提供有关成本信息。

(3)成本管理会计的结构即成本管理会计的内容,是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耗费和价值补偿,进行策划、核算、控制、分析与考核的一系列价值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成本策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与考核四个子系统。

(4)成本管理会计的功能是指成本管理会计系统对企业经营管理环境的改造力和改造作用,是成本管理会计系统对企业经营管理环境的输入和输出函数。为管理和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和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既是成本管理会计的分目标,也是成本管理会计的基本功能。要实现成本管理会计的基本功能,成本管理会计应该具备策划、核算、控制、分析与考核和报告等具体功能。

(5)成本管理会计系统具有目的性、集合性、相关性、整体性、动态性、适应性等特征。

(6)成本管理会计工作组织和规范建立成本管理会计工作的正常秩序,是实现成本管理会计系统目标的重要保证。成本管理会计工作的内容十分丰富,程序比较复杂、涉及面广、业务性强,如果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以及相应的规范来维持,就无法履行成本管理会计的职能,更无法实现成本管理会计系统的目标。为了把成本管理会计工作科学组织起来,为了很好地实现成本管理会计系统的目标,我们必须也应该按照国家有关制度的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置精干而有效的成本管理会计机构,配备权责对等的成本管理会计人员,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成本管理会计规范。

三、同步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马克思的价值学说计算的成本是( )。

A. C+M

B. V+M

C. C+V

D. C+V+M

2.下列各项中,属于混合成本的是( )。

A.折旧

B.直接人工

C.直接材料

D.管理费用

3.下列各项中,属于战术层面的成本是( )。

A.行业成本

B.设计成本

C.质量成本

D.产成品成本

4.下列各项中,属于成本管理会计的最基本的职能是( )。

A.成本策划

B.成本核算

C.成本控制

D.成本分析与考核

5.下列各项中,属于成本管理会计的中心任务是( )。

A.进行成本预测和决策

B.制定目标成本,编制成本计划

C.根据有关法规控制成本费用

D.利用核算资料促使企业降低成本,减少费用,改进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6.下列各项中,属于制定成本管理会计的法律和制度应遵循的原则是( )。

A.统一领导

B.一致性

C.可比性

D.客观性

7.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进行成本管理会计工作具体直接的依据是( )。

A. 《企业财务会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

B.企业会计制度

C.各项具体会计准则

D.企业的成本会计制度、规程或办法

8.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学的成本范畴的是( )。

A.直接成本

B.间接成本

C.战略成本

D.交易成本

9.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产品制造成本费用是( )。

A.直接人工

B.管理费用

C.销售费用

D.财务费用

10.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产品综合要素成本的是( )。

A.直接人工

B.直接人工

C.其他直接支出

D.制造费用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西方经济学范畴的成本有( )。

A.不变资本

B.可变成本

C.交易费用

D.机会成本

2.下列各项中,属于成本的经济实质有( )。

A.已耗费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

B.劳动者为自己劳动创造的价值

C.劳动者为社会劳动创造的价值

D.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耗费的资金总和

3.下列各项中,属于成本主要作用的是( )。

A.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

B.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C.企业对外报告的主要内容

D.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和进行生产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4.下列各项中,属于成本管理会计反映和监督内容的有( )。

A.产品销售收入的实现

B.各项生产费用的支出和产品生产成本的形成

C.各项期间费用的支出及归集过程

D.利润的实际分配

5.下列各项中,属于成本管理会计任务的有( )。

A.制定目标成本,编制成本计划

B.正确及时进行成本核算

C.根据成本计划,相关定额和有关法规制度,控制各项成本费用

D.分析和考核各项消费定额和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结果

6.下列各项中,属于成本管理会计职能的有( )。

A.成本策划

B.成本核算

C.成本控制

D.成本分析与考核

7.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费用成本的有( )。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制造费用

D.管理费用

8.下列各项中,属于利得和损失的有( )。

A.管理费用

B.销售费用

C.营业外收入

D.营业外支出

9.下列各项中,属于技术经济成本的有( )。

A.功能成本

B.设计成本

C.质量成本

D.投资成本

10.下列各项中,属于基本费用成本的有( )。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制造费用

D.管理费用

(三)判断题

1.从理论上讲,成本是商品生产中耗费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

2.会计学的成本概念更强调成本的计量属性,必须是可计量和可用货币表示的。 ( )

3.设计层成本是指为准备生产产品而发生的资金耗费。 ( )

4.战术层成本是指产品生产执行层面具体活动所引起的资源耗费的一种货币表现成本。 ( )

5.基本费用成本是指由生产经营活动自身引起的各项费用汇集而成的成本费用项目。 ( )

6.成本控制的目标是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成本信息。( )

7.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 )

8.成本管理会计应该具备策划、核算、控制、分析与考核和报告等具体功能。 ( )

9.单位固定成本随业务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呈正比例变动。 ( )

10.成本管理对象是广泛的,包括企业与成本有关的一切管理活动。( )

(四)计算分析

1.请您根据下表中的资料,计算会计学界定资产、费用和损失的金额。

某企业部分账户资料

2.请您根据下表中的资料,分别计算单要素费用和综合要素费用、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基本费用和一般费用的金额。

某企业部分费用资料

(五)思考题

1.辨析经济学成本和会计学成本的内涵和外延。

2.辨析管理学成本和会计学成本的内涵与外延。

3.辨析成本管理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内涵与外延。

4.辨析成本管理会计职能之间的关系。

5.辨析成本管理会计机构、人员与规范之间的关系。

四、同步训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D 3. C 4. B 5. D 6. A 7. D 8. D 9. A 10. D

(二)多项选择题

1. CD 2. AB 3. ACD 4. BC 5. ABCD 6. ABCD 7. AB 8. AB 9. ABCD 10. AB

(三)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四)计算分析

1.

资产=10+100+2 000+6 000=8 110(万元)

费用=4 000+100=4 100(万元)

损失=50+20+600=670(万元)

2.

单要素费用=1 000+400=1 400(万元)

综合要素费用=600+200+100+80=980(万元)

直接费用=1 000+400=1 400(万元)

间接费用=600(万元)

基本费用=1 000+400=1 400(万元)

一般费用=600+200+100+80=980(万元)

(五)思考题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