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学习指导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讲 经济学

3.1 学习目标

本讲通过考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介绍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通过本讲的学习,同学们需要掌握的内容有:

(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具体的研究领域;

(2)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异同。

3.2 内容概要

(1)经济学就是在个人层面和整个社会层面研究经济的科学。

(2)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经济”,作为研究对象的“经济”一词的含义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学的具体研究领域是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在图3-1中,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表现为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者(企业)、消费者(家庭)和政府三个部门,通过市场进行交换,协调全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的过程。

图3-1 经济学的具体研究领域:资本主义经济运行

(3)根据科学的性质,我们可以将经济学划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其中,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做出有关的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conomics)试图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

(4)微观经济学是从个人层面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科学。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和经济理性假设。方法论个人主义表现为,在解释社会现象时,必须从个人出发,通过解释人与人的互动关系来解释人与人互动的结果——社会现象。经济理性假设,即人们都是在稀缺性这个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个假设也被叫作经济人假设。把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与经济理性假设结合起来就是经济理性主义,其基本思想就是,将所有社会现象都归结为个人在稀缺性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结果。经济理性主义派生出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工具:最优化和均衡。

(5)宏观经济学是从整个社会层面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科学。其中,从“整个社会整个层面”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包含如下两个基本假定:①方法论的整体(或结构)主义,这个假定认为,在历史和社会科学的说明中可以甚至必须运用整体性的社会规律或倾向;②资本主义社会整体性的社会规律和倾向。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有四个整体性的社会规律或倾向,它们分别是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生产者的投资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公众(包括消费者和企业)对货币需求的流动性偏好、工人对货币工资的刚性。

(6)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异同:①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具有相同的具体研究领域(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研究主题(协调问题)和哲学基础(实证主义科学观); 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认为,经济只是独立存在的个人行为的简单加总(或结果),简言之,个人在先,而整个经济如何运作取决于并反映个人的行为。后者认为整个经济在先,个人的行为取决于并反映结构法则。二者之间的这种学术差别,表现在微观经济学中,采用经济理性假设,并与方法论个人主义结合生成经济理性主义,派生出最优化和均衡分析,用于解释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功能;表现在宏观经济学中,采用资本主义的结构性假设,使用非均衡分析,用于解释政府在资源利用中的作用。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异同如表3-1所示。

表3-1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异同

3.3 重要概念

(1)经济学:是在个人层面和整个社会层面研究经济的科学。

(2)实证经济学: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做出有关的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

(3)规范经济学:试图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

(4)微观经济学。从个人层面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科学。

(5)方法论的个人主义:是社会科学基本社会理论上的一种倾向(与结构主义倾向相对立),它要求将所有的社会现象都归结为个人行为的结果。

(6)理性行为:广义而言,理性指一种行为,它①适合实现指定目标,②而且在给定条件和约束的限度之内。

(7)稀缺性:指一种资源,在数量上少于个人对它的需要,在用途上有多种形式。个人对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评价。

(8)经济理性假设:是指人们通常避免以浪费的方式使用稀缺资源,或者说,人们都是在稀缺性这个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个假设也被叫作经济人假设。

(9)经济理性主义:是指使用经济理性假设的方法论个人主义,或者说,它要求把所有社会现象都归结为个人在稀缺性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结果。

(10)宏观经济学:从社会整个层面研究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科学。

3.4 习题演练

单选题

1.说“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的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而消耗光

2.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必须做出某种选择,这是因为( )。

A.选择会导致短缺

B.人们在进行决策时面临的资源是稀缺的

C.人是自私的,所做出的选择会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D.个人对市场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3.下列问题( )是经济学研究不会涉及的问题。

A.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

B.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不断提高

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D.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

4.下列哪一种情况,( )涉及权衡取舍。

A.买一辆新汽车

B.上大学

C.星期天上午看一场足球比赛

D.以上各项都涉及

5.以下问题中,( )不属于微观经济学所考察的问题。

A.一个厂商的产出水平

B.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

C.高税率对货物销售的影响

D.某一行业中雇佣工人的数量

6.当经济学家说人们是理性的时,这是指( )。

A.人们不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B.人们总会从自己的角度做出最好的决策

C.人们根据完全的信息而行事

D.人们不会为自己所做出的任何决策而后悔

7.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

A.怎样生产

B.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8.以个别居民与厂商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9.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理论是( )。

A.微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10.以下哪一项与微观经济学相关?( )

A.货币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B.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C.赤字对储蓄的影响

D.石油价格对汽车生产的影响

11.下列命题中,( )不是实证经济学的命题。

A.专家认为我国目前的失业率高达10%

B.高失业率在短期内没有下降的趋势

C.我国的高失业率是由很多原因引起的

D.失业率应该降低到8%

12. ( )是规范经济学的说法。

A.医生挣的钱比蓝领工人多

B.收入分配中有太多的不公平现象

C.近几年中国物价水平基本保持稳定状态,这一现象也许会保持到2022年

D.如果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你购买了华为公司1 000股股票,现在你愿意出售的话,肯定赚不少钱

13.在做出下列哪一项表述时,经济学家更像一个科学家?( )

A.减少失业救济金将降低失业率

B.失业率应该降低,因为失业剥夺了个人的尊严

C.通货膨胀率应该降低,因为通货膨胀剥夺了老年人的储蓄

D.国家应该增加对大学的补贴,因为经济的未来取决于教育

辨析题

1.如果社会不存在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

2.只有落后国家才存在资源的稀缺性和供给的短缺现象。

3.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4.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涉及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等基本经济问题。

5. “中国应该限制私人小汽车的发展”是一个实证经济学研究的命题。

6. “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学一门经济学课程”是一个规范经济学研究的命题。

7.实证经济学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简答题

1.为什么稀缺性是产生经济问题的根源?

2.什么是经济学所谓的“选择”?它要解决哪些基本问题?

3.简要说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4.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主题是什么?

应用题

1.空气是稀缺的吗?清新的空气是稀缺的吗?

2.列举三个你在生活中面临的权衡取舍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