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局中的厂领导
在我接触过的厂领导中,先后有黄立新、苏衍怀、高有才、黎彭、黄浩潜、潘映中、刘国雄、张善林、黄君美,等等,他们既曾是我工作上的领导,又是一起共事过的老同志,他们的思想品德、处事作风,对我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我是在1984年5月调动离开厂的,后来的同志就不在这里细叙了。
老厂长黄立新,职工尊称“黄叔”,对电器厂的发展壮大贡献卓越,在前面已经有介绍。苏衍怀在我们厂工作不到两年,1973年10月到任,1975年7月调任芳村区的紧固件厂。那时候,我们有事可以直接找厂领导汇报,在接触中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个长期带着病身、默默坚持工作的厂领导。他待人和气,遇事不慌,沉稳内敛,给人不怒而威的感觉。苏书记身体消瘦,相貌比他的实际年龄要苍老,在工作时不停地咳嗽,那时没有像现在用纸巾的条件,一沓手绢整齐地叠成方块搁在他办公桌的边角上,可见老慢病对人的折磨有多甚。我想也可能是这个原因,在车间里就没有见过他的身影。
高有才初来厂时是任副职,半年后接替了苏衍怀,在厂任职也只有两年多的时间。老高的风格与苏完全调了个个儿,基本不在办公室,把自己当成了最普通的工人。他正值年富力强,身体好,又有局革委会副主任的头衔,主观动机很想把工作做好,不怕苦不怕累,干劲是很足的。是那段特殊的历史环境,把他们推到了高处,其实这些同志站在自己“意外”的岗位上也是惶惶然的,历史的局限不应归咎为个人的责任。

广州市福利企业工作经验交流会,市民政局、市工业公司领导同志与会(1988年)
黎彭,从1978年9月至1985年6月先后任东升电器厂、广州焊机厂党支部书记,当了整整7年的一把手。虽然这期间黄浩潜(1978年9月至1981年11月)、张善林(1984年6月至1987年12月)任厂长,但由于党政不分家,厂的大事还是书记说了算。黎彭有相当的思想水平,看问题敏锐,责任心极强,从生产一般工业电器到完全进入电焊机行业,他起了很重要的统筹和推动作用。
黄浩潜、张善林这两位厂长,处在他们当时的环境,应该是很努力了,我从来没有听到过他们因私事放下过手里的工作。那年代,无论是想调动企业内部还是外部的积极性,手段都极为有限,为了与用户建立良好的信用关系,他们经常亲自带队到外地拜访、听取意见,还要及时化解与用户的矛盾。还要说的是,当年的书记、厂长,月工资按行政级别发放,后来有点奖金了,取的是非生产岗位人员的平均水平,后来实行的是按职工水平的1~3倍,也有的厂高出许多,这时候我已经离开厂了。
潘映中副厂长分管政工组和工会,他的特殊专长是在“文字”上,之前他曾在公安部门负责笔迹技术鉴定,比如发现有“反动内容”的标语、信件什么的,公安人员在外面等着,鉴定结果一出来,就马上可以出警了。老潘的隶书写得很好,凡是厂里的横额、标语都是由他亲自动手。据说,1949年广州刚解放时,第一任市长叶剑英的大印,就是由老潘篆刻的。
以上提到的厂领导,到他们在任的后期,国家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帷幕,对内搞活对外开放,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交错并行,又叫典型的“双轨制”。这时期,企业面临两个最大的挑战:一是由“统购包销”到自行“找米下锅”;二是随着用工制度的改革,政策层面出现了一些灰色地带,为职工外出包揽“私活”提供了空间,也同时造成职工队伍的思想混乱。黎彭等厂部领导殚精竭虑,设法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多方拓展产销渠道,力保职工队伍趋于稳定。但是,此时乡镇企业已经“风起云涌”,“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竞争优势,又为有营销能力或技术特长的人提供了“吃里爬外”的肥沃土壤,加之乡镇小厂没有传统企业的历史负担,经营手段的灵活变通,且有强烈的求生存、求发展的打拼精神,“公有”的福利企业走向颓势看似成为必然。
正因如此,这时期的厂领导真的处在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的困境中,当家越来越难。在这节骨眼上,厂内部就有因“两难”而造成的“致命”硬伤: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就要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加快产品更新换代,这就要加强技术研发、生产管理。那年代对人的管理是完全封闭的部门所有制,只能靠内部自己解决。于是,从车间抽调一批又一批优秀骨干到办公室,这又极大地削弱了生产一线的队伍,引起老职工的不满和青工的思想波动,为后来厂里骨干的陆续“跳槽”埋下了伏笔。这是当时国企的无解的“悖论”,这也成了改革开放初期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
思之得
如果放到现在,人们很难想象为什么那时候的干部,脑子里大多没有“请客”“送礼”“拉关系”这几个词?我想借用邓小平同志的一句话:这是大环境和小环境所决定的。
多年后,有人借此将社会腐败现象归罪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自然要打开窗户,新鲜空气从外面进来的同时,蚊子苍蝇就难免不进来。我讲课时曾举例:做手术就要流血,难道为了避免流血而放弃手术?道理一样,不改革就死路一条,孰轻孰重,这里是真不懂呢还是装“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