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周敬东
我是一个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工作了八年的老同志,回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与朴方、小成、邯生等基金会的老兵们共同战斗的岁月,那些过往情景仍清晰如画、历历在目。
1987年,为了筹备成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朴方请求中组部推荐干部,我是其中之一。那年我在煤炭工业部任干部司副司长。5月的一天,于洪恩部长找我谈话,调我到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工作。为了调我,朴方是被人抬到三楼于部长办公室的。我被朴方的诚意深深打动,7月告别了我所熟悉的煤炭行业,来到了基金会。报到那天,朴方把我和小成召到一起,语重心长地说,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关注、关爱和帮助,我们应当责无旁贷地高举人道主义旗帜,动员社会为他们做点实事;但是,目前我国的残疾人事业滞后于社会发展,因此,这是一项既光荣又艰苦的工作,作为共产党员,我们要有解放全人类的胸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努力完成。朴方的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鼓舞我投入到了一番崭新而陌生的事业中去。
1987年7月我担任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党组副书记,继而兼任了秘书长、副理事长,主管基金会达八年之久。1995年,我调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工作,离任时,朴方说,敬东管了八年基金没出现一分钱的问题,了不起。对于当时仍然处在贫困线上的我来说,还有什么评价比这更高呢!2008年我退休了,在2011年第三届理事会上兼任的副理事长的职务被免除,改聘为特邀理事。
2014年3月15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三十年。而立之年的基金会已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犹如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的一座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她既有雄壮的风采,也有朴素的品格;既豪迈,也俊秀;有心怀全局的大气,也有人才荟萃的灵秀。我对她有着“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眷恋情结,更有着“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慨。因为,她具有有别于其他基金会的五大特征:
一是时代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帷幕,中华大地演绎着春天的故事,残疾人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北京、武汉、广州、大连、西安等地的残疾人自发地成立了残疾人协会,发展的势头咄咄逼人。联合国通过了《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又宣布1983—1993年为残疾人十年,在这样的国内外形势下,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应运而生。
二是社会性。她是由李维汉、赵朴初、黄鼎臣、华罗庚等十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和社会知名人士倡导发起的,由一百多名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组成的理事会,有二十多位曾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的老同志担任名誉理事,王震、刘华清都曾担任过名誉理事长。因此,基金会有着广泛及坚定的社会基础和感召力。
三是坚定性。基金会坚定不移地高举人道主义旗帜,努力践行“弘扬人道、奉献爱心、全心全义为残疾人服务”的宗旨,广泛动员社会资源,使残疾人平等参与和全面融入社会生活。
四是规范性。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基金会的公开、透明和高公信力。上年度和本年度预决算就必须经过理事会集体审核和审定,年中进行审查。收支情况登报公布,对捐赠文发表通过媒体公开鸣谢。基金支出总量的1%可以用于工作人员的福利和办公经费,但几十年来没有分文用于工作人员的福利,同人的良好的素质和廉洁的职业操守,令人敬佩。
五是务实性。竭力为残疾人办好事、办大事、办实事。参与起草《残疾人保障法》,促进实施《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推进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的发展。鼓励残疾人自尊、自强、自信、自主。基金会被民政部评为5A级,获联合国“和平使者”奖。联合国还授予朴方“联合国人权”奖。
我衷心地祈望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越办越好!我深信不疑:我为之奋斗过的残疾人事业,一定会更加深入人心,更加深刻而广泛地得到社会的尊重、理解和支持!
【作者简介】
周敬东,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原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