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主义的呼唤(第二辑·1996~2000)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时代需要我们自强不息[1]

(一九九六年一月十一日)

邓朴方:这次报告演出团到沪进行第一百场报告演出,受到各方面的关注,首都的几家主要新闻单位和上海各新闻单位都给予及时报道,报道的深度、力度都很强,我非常感谢,也非常感动。新闻界对残疾人事业一贯很支持,希望大家以后继续支持。

记者: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为什么几个残疾人的报告能如此激动人心,并产生广泛影响?

邓朴方:这有很多原因。首先,“热爱祖国、自强不息”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大家都赞同这个口号,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其次,报告传达的是真情实感,报告员讲的是人们生活中常常可能遇到的事,而他们对这些事的处理方式又不是常人不可及的,是每个人都可以去实践的。

记者:为什么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提倡“热爱祖国、自强不息”?

邓朴方:实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为了振兴中华。振兴中华,目标很多,有物质文明的发达,也有精神文明的进步,二者不可偏废,否则,会带来不良的后果。中华民族需要的是全面的进步。所以,在市场经济形势下,更要注重文化的建设,要呼唤人间真情,以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报告演出引起广泛而强烈的反响,恰恰证明大家对真情和美德的渴求,这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愿。这么大规模的残疾人报告演出活动,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目前,社会非常活跃,价值取向较多。报告演出显示,对理想道德的追求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时代需要我们自强不息。

记者:最近一段时间没见到您,您的身体好吗?家里人身体都好吗?

邓朴方:好,我的身体很好,家里人身体也很好,我家每个成员的身体都很好。谢谢大家的关心。

记者:对“八五”期间的残疾人工作您有何评价?对“九五”期间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您有何展望?

邓朴方:这可是大题目。简而言之吧,“八五”期间,我们的事业有了初步发展,为残疾人做了一些好事,为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九五”期间,我们做的肯定要比“八五”更多。比如康复的面会更大,分散按比例就业会在更多的省市推开,还有大力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等等。

记者:上海已开展了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就业工作,您怎么看上海残疾人工作的发展与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关系?

邓朴方:上海分散按比例就业工作开展较好,这件事意义很大,这是保障残疾人人权的一项重要工作。上海要立足于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标准来做残疾人工作,除了分散按比例就业之外,希望各方面都做得好。上海已经为残疾人事业做了很多扎实的工作。徐匡迪市长说,残疾人应该分享社会物质文化发展的成果。这话讲得好,这就是平等参与和共享。当然,残疾人不仅要分享,也要参与创造。

记者:请您谈谈从事残疾人工作的感想。

邓朴方:我从事这工作的时间只有十多年,不算长,残疾人工作者中有许多人长期做这项工作,比如黄乃同志,上海的戴目同志,还有基层的好多同志,做这项工作的时间都比我长。他们都做了好多工作。但是对残疾人问题的认识,过去不够充分,比如“平等参与”的观点等,过去就没有。所以,我们最初从事残疾人工作时,要大力宣传。中国残联成立以来办了不少成功的实事,同时不断争取多方支持。现在,情况有了很大改变,社会各界对残疾人问题的认识有很大提高,理解的眼神比过去多得多,扶残助残的事也比过去多得多,新闻界在这方面也做了好多工作。但是残疾人群体的困难还很多,这种状况的改变还需要长时间的努力。

记者: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很快,与国外相比,我国残疾人工作有何特点?

邓朴方:我们中国残疾人人数多,国家的底子又薄。虽然残疾人事业有了初步发展,但跟发达国家比,基础设施、硬件环境、教育水平等都有很大差距,我们要从这个实际出发为残疾人努力工作。对残疾人问题的认识,早期也有差别。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外逐渐提出“回归社会”等口号。到八十年代,又有了“平等·参与·共享”等等。我们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在对残疾人问题的认识上已不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有了自己的特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所突破。比如多方面创造条件使残疾人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形成“劳动福利型”的残疾人事业等。分散按比例就业是我们向西方某些国家学习的,但有些发达国家还没有这么做,有的虽有这方面的法规,但执行中问题不少。我们结合本国实际,各地区又结合本地的实际制定了具体实施办法,取得了不少成绩。现在国际上关于残疾人的一些重大会议和重要文件的制订都邀请我们参加,我们已开始为世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1] 这是邓朴方同志在“热爱祖国、自强不息”报告演出团百场报告座谈会上答记者问,原载一九九六年第二期《中国残疾人》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