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主义的呼唤(第一辑·1983~1995)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在全国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1]

(一九八六年六月二十五日)

邓朴方:我国政府历来重视残疾人工作,形成了国家、集体、家庭——残疾人事业的三根支柱,并依靠卫生部、民政部、教育部、劳动人事部和体委等部门分口管理。这样,在温饱型社会里,基本上可以把残疾人的生活稳定下来。

随着我国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扩大,社会在变,人民生活在提高,残疾人的参照系变了。在这种情况下,广大残疾人的需求也提高了,特别是一些残疾青年,思想很活跃。这就向残疾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适应这种形势的要求,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一九八四年三月成立。

我们的工作方式是:动员社会力量,根据残疾人的需求,力求从多方面为残疾人服务。

我们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广泛宣传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思想,提高社会对残疾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研究并建议政府制定有关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建议政府部门制定高等院校招收残疾学生的规定、残疾人福利企业和残疾人个体劳动者减免税等规定;推动残疾人的康复工作;扶持残疾人就业。我们还组织了一些残疾人体育、文艺活动。

虽然摸出了一点门道,但基金会还没有完全站住脚,在工作渠道、资金来源及组织机构等方面遇到不少困难。

郝建秀:你们的工作应该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我要替你们宣传。

邓朴方:基金会是一种新体制,适应了“小政府、大社会”和社会化管理的发展趋向,但还需要我们进行长期艰苦的工作。

我国封建社会长达几千年,又是由半封建半殖民地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封建意识大量存在,歧视残疾人的现象就是这种意识的表现。西方人道主义教育进行了几百年,特别注重在青少年儿童中进行教育,人道主义思想在人们头脑中是扎根很深的。人道主义是进步的东西,还是落后的东西?是进步阶级提出来的,还是没落阶级提出来的?它的作用是推动社会进步,还是阻碍社会进步?我们认为,回答是肯定的。人道主义是西欧资产阶级提出来的,对反对封建主义起到了巨大作用。直至现在,还有其积极意义。我们不能把人类的优秀遗产推出去。

我们许多同志认识到,我们共产党人是最讲人道的,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要解放全人类,在制订具体政策时,也是考虑大多数人利益的。所以,我们共产党人最讲人道,而且是内容最广泛的人道主义。但长期以来,我们却把人道主义作为坏东西批判,把人道主义推给了人家。

郝建秀:我们缺乏这方面的宣传教育。

邓朴方:所以,我希望这次中央《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把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确定下来。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为人民群众做了很多好事,我们要大书特书这些人道主义行为。同时要积极吸收国外的人道主义思想。一个社会要向前发展,就必须开放,积极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汉唐时期的昌盛就说明了这一点。但有些同志,思想狭隘,排斥外国的先进文化,其实马克思主义不也是从外国传入的吗?

由于缺乏人道主义教育,社会上对残疾人有很多偏见。我们的许多干部,一些“父母官”,还不懂残疾人事业的意义。所以,我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做一些宣传。我有一个体会,许多干部对我们的宣传很爱听,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宣传。这里,我们要考虑一个问题:再过二十年,还要做这个“基础”工作吗?我认为在青少年中进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宣传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许多城市已主动提出了这个问题,已经开展了工作,效果很好。进行这样的宣传教育,势在必行。

我们的设想是:在青少年中,以多种形式开展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进行生动活泼的教育,培育人道主义思想。我们的口号是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其中有两项重要工作:一个是建议教委把人道主义内容纳入教材中;另一个是我们与全国妇联、团中央拟了一个在青少年中广泛宣传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三年规划。

把这项教育工作做好了,就能积极配合中央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少年儿童由家里的“小皇帝”,变为能理解残疾人疾苦、尊重残疾人的人格、真正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一代有高尚情操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孩子们还可以带动家长提高思想觉悟。加上持续进行的社会宣传,几十年后,我们的社会就会形成新的道德风貌。

郝建秀:这些思路都很好,我支持你们。


[1] 这是邓朴方同志向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郝建秀同志汇报工作时的谈话(节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