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著名教育家蔡元培
图片人物:蔡元培先生标准像
祖父就读南洋公学时,总教习是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
蔡元培先生主张民主、提倡新学,特班选修课程很多,包括政治、法律、外文、财政、教育、哲学、文学、伦理等二十多门,学生自选一至三门。虽然蔡元培先生会亲自为学生罗列一个相关的书目,并有专门的老师讲授,但主要还是靠自学。先生会要求每个学生每天必须写出一篇读书笔记,每月另作一篇命题作文,全部交由他本人批阅。除此之外,蔡元培先生还坚持每晚召集三两学生谈话,点拨启发。由此可以看出,蔡元培对特班寄予厚望。根据1901年下半年的一份特班成绩表,祖父的成绩居第13位,邵力子第5位,黄炎培第10位,谢无量第14位。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比较开明,他当时就要求学生读日文,并鼓励学生翻译日文书籍,从中接受民权思想。在蔡元培的指导下,李叔同在校期间先后翻译并出版了玉川次致的《法学门径书》和太田政弘、加藤正雄、石井谨吾三人所合著的《国际私法》。这两部书是中国近代法学界最早介绍国际公法与国际私法的著作。其中,《国际私法》是我囯近代最早旳介绍国际公法与私权的译著,后来还在东京出版,被列入专门编译欧美法政名著的《译书汇编》杂志出版的政法丛书。署名耐轩的序言中称:“李君广平之译此书也,盖慨乎吾国上下之无国际思想,致外人之跋扈飞扬无以为救也。故特揭私人与私人之关系,内国与外国之界限,而详哉言之。苟国人读此书而恍然于国际之原则,得回挽补救于万一,且进而求政治之发达,以为改正条约之预备,则中国前途之幸也。”
“墨水瓶事件”发生后,蔡元培竭力斡旋,但无济于事,于是率领特班学生愤然退出南洋公学,时间是1903年11月16日。这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次退学风潮,社会为之沸然,有论者认为“今日之事,为我学生脱离专制学校之新纪元”。李叔同和他的同学放弃保举经济特科的资格,转入蔡元培自筹资金开办的爱国学社继续学习。爱国学社由蔡元培任总理,吴稚晖任学监,教员还有章太炎、陈去病、吴仲祺、胡孰复、王小徐等,都是义务奉献。据当年爱国学社学生俞子夷回忆,爱国学社除一般文化课以外,还开设了“哲学、政治学、革命的佛学”,学生人手一册章太炎的《正仇满论》《逐满歌》,畅言革命已胜过新学。
离开爱国学社以后,李叔同与他的老师蔡元培便再也没有见过面。就在李叔同皈依的前一年,蔡元培提出了在中国美学和教育史上影响深远的“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1930年又进一步解释为:“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但李叔同却走上了一条与此完全相反的道路,他以自身的行动证明了美育是根本无法代替宗教的。
尽管观念不同,蔡元培在多年后写的《记三十六年以前之南洋公学特班》一文中回忆他的学生,还是专门写道:“李漱桐(即李叔同),天津人,曾留学日本。初为美术家,书画篆刻,无不精工;并参加春柳社。后皈依佛教,改名宏一(即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