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粤西诗载》是清代著名文学家汪森于康熙年间编成的历代有关广西的诗歌总集。全书共分为二十四卷,收录了由汉代至明末各体诗歌二千九百六十五首,附词一卷四十五首,可谓洋洋大观,是一部极为重要的广西地方文献典籍。
汪森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来到广西,初任桂林府通判,在桂林前后任职七年;康熙三十九年调任太平府(今广西崇左)通判,在太平府任职三年,康熙四十一年因丁母忧而离开广西。前后在广西长达十年之久。汪森对广西产生了相当深厚的情感,他认为广西“声明文物之盛,虽逊于中土;若林壑岩洞之奇特,则夙称山水区者,亦或莫过之。”于是花费大量精力考究广西的人文和历史。汪森在初到桂林之时,鉴于“广西志缺略殊甚,考据难资”(《四库总目提要》)即开始搜求文献载籍,编辑有关广西的诗文资料。限于当地史籍的缺乏,未能完成。离开广西回桐乡之后,仍继续广为搜罗,并且得到朱彝尊的大力支持,费时十一年编成了《粤西诗载》《粤西文载》《粤西丛载》三部大型典籍,总称为“粤西三载”。其中《粤西诗载》首先经由梅雪堂刻印行世,为世人提供了研究广西历史、文化、民俗、山川风土等内容的宝贵资料。汪森对广西文化建设可谓功不可没。《粤西诗载》一书从较早的地方志书、历代史籍、诸家文集、类书、小说等典籍中选取资料,所选取的书,不下二千多种;又从碑石中广为搜罗,补充了典籍所未录者。正如清代大儒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所说:《粤西诗载》“搜采殊见广备”,“以视曹学佳《全蜀艺文志》赡富不及,而谨严殆为胜之。”以今天的眼光来看,《粤西诗载》既是一部作品丰富的诗歌总集,更是一部记录了详细历史史实的文献资料,值得后人认真研读。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广西学界对《粤西诗载》的发掘和研究工作蓬勃开展。20世纪80年代,我参与了《粤西诗载》的校注工作,在桂苑书林丛书编辑委员会以及全体校注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八卷本的《〈粤西诗载〉校注》于1987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这是《粤西诗载》研究领域中的一件大事。在此基础上,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参与到《粤西诗载》的研究工作中,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随之问世。我曾在1988年第4期的《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发表过一篇论文《略论〈粤西诗载〉的史学价值与美学价值》,其中对《粤西诗载》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做了阐释和探讨。文章认为《粤西诗载》具有史学和文学两个方面的重要价值。就史学价值而言,《粤西诗载》广泛收集了关于广西的诗歌作品,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广西的社会生活,从不同侧面给广西留下了各个时代的素描,使后人看到先民各个方面的生活面貌,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显得弥足珍贵;就文学价值而言,《粤西诗载》以多种艺术手法对广西的自然山水和风土人情进行文学审美表达,在讴歌广西美景的同时,也在彰显着广西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人物事件所体现出的人格美和崇高美。总而言之,《粤西诗载》是关于广西的一部不可多得的诗歌总集,有着较高的史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应该得到广大社会科学领域专家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特别是在广西各项事业正快速发展的今天,广西的社科领域学者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研究方法的同时,以现代人的眼光和视角对《粤西诗载》进行新的审视,将会汲取有益的前人经验,为当下的各项建设事业服务。
张啸等几位年轻同志撰写的学术专著《〈粤西诗载〉风物研究》是一项针对《粤西诗载》进行专门性研究的学术成果。全书立足于《粤西诗载》文本研究,从作品内容、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的分析延伸至对作品中涵盖的广西自然资源、人文环境等地域特质的分析与挖掘。通过大量文献史料的钩沉与比对,综合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与视角,尝试探讨广西地域文化与地方文学创作的双向互动关系;再现广西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历程,展现出广西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影响力,为广西本土文化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文学支撑和史料支撑。全书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发现,取得了值得肯定的学术成绩。
在学术思想方面。这部著作按照题材内容将《粤西诗载》中的相关诗作分为山川、江河、岩洞、亭台、气候、树木、花草、猿猴、虫蛇、鱼鸟等多种类型,分类细致精密,在文本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梳理了《粤西诗载》表现出的广西元素,以此为依据探讨广西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在学术观点方面。著作着力探讨了《粤西诗载》在创作实践中体现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以及《粤西诗载》的创作对民族文学、文化建设和中国文学史的贡献。在研究方法方面。著作以文学地理学为主要的理论背景,综合使用多种研究视角和理论,对广西地域环境与文学创作的关系进行多维度的思考和观照,较为系统地考察了广西文学形成、发展的文化成因,探究了《粤西诗载》创作的文化动力。总体而言,该部著作既有宏观的文学史思考,也有细致的作家作品分析。从地域文学发生和发展的角度对《粤西诗载》的创作情况进行了新的理解和认知,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
诚如我前面所言,《粤西诗载》是一座探究广西文学与文化的资源宝库,等待着广大学者对其进行持续而深入的研究。作为参与了《粤西诗载》校注工作的老一代学人,我为学界有新的《粤西诗载》研究成果问世而高兴,更为有新生力量加入《粤西诗载》的研究队伍感到欣喜。
是为序。
梁超然
庚子年初夏于邕城
(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民盟中央原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