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政治动员研究(1927-1937)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研究缘起和意义

(一)研究缘起

1.缘于中央苏区革命历史的特殊地位

中央苏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史上占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中央苏区即中央革命根据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它是以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7]

有学者指出:“在中国革命史上,江西是‘三个摇篮’的发祥地。南昌是人民军队的摇篮,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瑞金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8]由此可见,江西、中央苏区、土地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指出:“中央苏区,这里是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所在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大本营。”[9]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进一步指出:“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毛泽东、朱德同志直接领导的红军第一方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了最重要的作用。”[10]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的摇篮,历史在这里留下了重彩。

中国共产党建立起自己的苏维埃政权,号召百万工农举起了自己的旗帜,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伟大的预演从这里开始,中央革命政权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国家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治党、治军、治国经验。在土地革命战争阶段,正如毛泽东所言:“党的组织不但重新发展了,而且得到了巩固。……大批干部重新在党内涌出,而且变成了党的中心骨干。党开辟了人民政权的道路,因此也就学会了治国安民的艺术。党创造了坚强的武装部队,因此也就学会了战争的艺术。”[11]土地革命战争中积累起来的治国、治党、治军经验,没有因革命环境的变化而消逝,反而在新的条件下逐步推动着中国共产党的进一步成长与发展。

因此,学习和总结中央苏区时期的历史经验,一直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政权并长期执政的重要历史使命。2001年10月25日,胡锦涛指出:“中华苏维埃政府的建立是我们党建立人民政权的探索和尝试,它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各根据地、各部分红军的中枢指挥作用,扩大了党的影响,也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地建设,以及后来新中国政权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培养了大批领导骨干和组织、管理人才。”[12]2011年11月5日,习近平进一步指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已经成为我们党的历史和近代中国革命斗争历史非常重要的一页,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13]革命的历史教科书锻造出伟大的革命精神。中央苏区汇聚了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从井冈山精神开始,历经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凝练出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逐步升华为中华民族精神之魂。

习近平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14]有幸生长在这片火红的土地上,让我更感兴趣去探寻这段不寻常的历史。读着一本本厚重的书籍、看着一篇篇饱含深情的回忆录、遥想一个个鲜活生命在通往自由之路上的不懈奋斗……在教与学的史料探寻中,希望历史中的人和事能够在自己的笔下再现。当然,历史中的人和事是不可能完全再现的,但我仍然希望回望这段历史时,可以启迪自己并思索当下。

2.缘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性。在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发展过程中,革命与政治话语尤为突出,且密切相连。“政治”一词,对于千千万万的中国人而言,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和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产生的记忆密不可分。有学者从政治史角度指出:“它既是‘地方的’,也是‘整体的’,既是上层的实践,也是下层的感受。”[15]就实践而言,“‘意识形态’更像是一种鲜活的‘文化实践’。‘意识形态’并不是观念和精神的,它是一系列社会实践、表象和仪式”[16]。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区社会,革命成为政治的核心行为。革命作为政治意识形态的表现机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闽粤赣苏区社会尤为彰显。

政治动员成为苏区群众日常生活的主导和支配性要素,完全是战争环境下中国共产党发挥组织资源的一种独特本土表现。毛泽东明确指出:“政治动员是反‘围剿’斗争中第一个重要问题。……除开军事秘密外,政治动员是必须公开的,而且力求普及于每一个可能拥护革命利益的人员。”[17]记得曾听过一个对政治定义的通俗解释:政治就是把我们的人弄得多多的,把敌人弄得少少的。无疑,在中央苏区时期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只能这样做。江西作为共和国的摇篮,不仅孕育出革命,也把革命的星星之火,逐步形成了燎原之势。中共最大的政治优势之一就是政治动员。当政治动员逐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种政治符号时,探究中央苏区政治动员,就是要把这种优势挖掘出来,以资时代借鉴。缺乏政治规范约束开展的政治动员,当然只能从特殊时期、特定区域去认识。

正如任何特殊都能体现出一般,中央苏区时期的政治动员作为一种探索,一种前行力量,承上启下的作用不容忽视。它承接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开创出的政治动员传统,并继续为随后的抗日战争及其之后的革命与战争怎样发动和号召群众,壮大自己的力量提供了深刻的历史经验及现实启示。有学者也认为:“从延安和之后的历史来看,许多出现在这时期的统治技艺,也确实成为共产党人后来传承和学习的对象。这个治理能力的建立和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被探讨的课题。”[18]中国苏维埃革命的历史地位不容忽视。因此,中央苏区作为中国南方农村的一片特殊区域、一段特殊历程,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发展的较长阶段而言,革命语境下的政治动员应该具有它的经验分享意义。

3.缘于新时代实现中国共产党伟大奋斗目标的现实需要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19]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仅仅依靠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是不够的。在实现中国梦的新时代号召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方力量,凝聚多种智慧,形成政治共识,才能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新时代仍需发挥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优势。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20]党的十九大报告又进一步指出:“全党一定要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1]当前,中国社会组织与结构复杂,利益诉求多样,社会思潮多元,但在实现中国梦伟大目标下,中国共产党始终牢牢抓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不放松,自上而下进行顶层制度设计,为凝聚全国力量提供领导方向和前行目标。如何调动起全社会力量,凝聚全党力量,从认识自觉走向行动自觉,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继续发扬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动员优势,形成最大多数的政治共识,实现中国梦才有更强大的动力来源。

基于地缘、业缘及现实因素考虑,本书以“中央苏区政治动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特殊地域中的政治动员进行历史考察和理论剖析,详细阐述中央苏区政治动员的主要对象、主要手段方法、政治动员面临的矛盾与困境,分析论证中央苏区政治动员效能,最后对中央苏区政治动员进行辩证分析,期望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中国共产党政治动员优势,凝聚政治共识提供现实借鉴。

(二)研究意义

1.从理论意义上来看,中央苏区政治动员对进一步理解政治社会学和政治心理学中的资源动员理论和政治过程理论提供特定时空下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政治动员是政党、社会组织或杰出人物等政治领导主体以自身的价值观、信仰为目标,通过内心情感引导的策略,去诱导和说服政治领导客体,赢得被领导者的认同和支持,取得被领导者的自愿服从和主动配合,以实现政治决策规定的目标和任务,从而逐步树立权威的过程。政治动员是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的一种方式、一种动力。先进的理论是中共政治动员的行动指南。中共要把相关群体利益转化为一个社会运动的动员能力,组织力量起了关键作用。中央苏区时期,中共自身政权力量极为薄弱,又面临着国民党残酷的军事“围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在多种态势交织状态下,中共是如何在艰苦复杂局面下依靠自身组织力量,有效进行土地革命、反军事“围剿”、反经济封锁,进而巩固和发展农村根据地的呢?面对来自广大农民、妇女、游民、士兵和工商阶层等苏区社会成员,在各种复杂斗争中,中共初步发挥政治动员的组织资源优势和现实资源优势,对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了动员,逐步吸纳为革命力量。这种政治动员能力对壮大中共组织力量、凝聚组织力量、发挥组织资源过程提供了一种历史视角,突出了时代特色。资源过程理论和动员过程理论更微观地反映在中共借助课(教)本等一种或多种物质载体来传递或传播苏维埃政权需要实现的价值目标。

2.从实践意义上来看,中央苏区政治动员是凝练群众利益观并在实践中诠释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生动体现

政治动员成为中共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甚至被视作一种“政治符号”,是革命和建设年代的实践结果。挖掘20世纪20—30年代的史料,收集相关档案和回忆录等文献资料,对中央苏区政治动员实践“深描”,可以梳理出在没有完备政治体制、政治规范情况下开展的政治动员过程,论证这种处于特殊时期、特定区域的“战时状态”政治动员特色,体现课题的实践意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研究中央苏区政治动员,可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共如何将相关利益群体转化为一个社会运动的动员能力,为新形势下克服“脱离群众”的危险、保持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提供借鉴与指导。因为这个过程不仅展示出中共组织力量的关键作用,而且逐步把驾驭干群关系体现了出来。中央苏区政治动员强大张力在遇到群众心里缓慢接受的矛盾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与失误,也时刻警醒着党和政府在政治动员策略和具体方法上必须创新,与时俱进。

此外,政治动员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前进动力和历史传统,是当今可以运用的政治资源。研究中央苏区政治动员,总结其经验与教训,能对当今中共政治动员的开展提供有益启发与借鉴,尤其能够驳斥政治动员制约中共自身发展的文化心理偏见,以促进中共优秀政治资源的继承与发展。

3.从现实意义上来看,探索中央苏区政治动员,能够对新的历史时期发挥中共政治动员优良传统、形成政治共识提供时代借鉴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原中央苏区的高度重视(可参见《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的通知》,赣府厅字〔2012〕176号,2012年10月26日),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公布后,江西、福建、广东三省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出《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014年3月,国务院下发《关于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的批复》(国函〔2014〕32号),原则上同意《规划》。在《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支持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建设、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等任务。

这些任务首先涉及对中央苏区历史的进一步深入研究,然后才能提出振兴发展的对策。比如厘清中央苏区范围界定,不仅能获得上级巨额财政支持,还能在情感上照顾到老区人民。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争取中央财政巨大倾斜,加上地方配套财政,让老区人民看到了落后地区发展的希望。对赣粤闽老区人民曾经作出的历史牺牲,现在如何进行大额财政补偿运作和进一步发展,需要相关研究部门从历史与现实角度统一综合考虑。又如,进一步探索中央苏区政治动员研究,总结政治动员的地方组织应对、群众参与和国家投入的内在机制,为新时代振兴乡村战略提供基层视角。尤其是在赣南闽西的贫困山区,精准扶贫需要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想群众之所需,谋群众之所利,为精准脱贫、消灭贫困提供江西智慧、江西方案。2015年,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明确指出:“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事业。”[22]集中力量才能攻关,万众一心才能克难。只有包括革命老区的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脱离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