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篇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研究
第一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大学生思政教育全过程的意义、原则和途径
第一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理论价值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文件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力量。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高等院校是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研究学问、追求真理、创造思想、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党和人民对他们寄予厚望。新时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对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和造就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大学生思想教育是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起着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价值观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很强的创造力、感召力和包容性、整合性,为高校校园文化健康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新形势下,高校作为思想文化的生产、传播和集散场所,必须认真研究和探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融入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方式、方法、手段和途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青年学生所感知、所熟知、所认同、所接受,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在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中分清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二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大学生道德素质是加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责任教育是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基石。公民责任是公民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公民思想道德的核心内容。人的责任,本质上是一种关系范畴,体现的是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社会责任是一个人不能推托的对他人、对社会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社会责任感是人们对这种责任的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和崇高的情感、意志,是个人终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内在驱动力。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是保证他们顺利走上社会、完善道德人格、追求个人幸福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其主导价值观念如何,影响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认真探索如何把社会多元价值观念和公民责任意识整合起来,大力倡导同社会发展进步相一致的主导价值观念,做到“多元并存,一元主导”,从培育社会责任意识入手,强化大学生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认知,引导学生自觉地承担与自己的社会角色相适应的义务和责任,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才能形成强劲的凝聚力和巨大的精神力量,努力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与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谐发展的有机统一。
三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举措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意识形态和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更是主导大学生理想、信念、精神、风气的内在灵魂。胡锦涛同志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2]大学以培养人才为基本职能,在以人才争夺为核心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合格公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培养具有责任意识的合格公民。马克思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3]在劳动者的素质中,责任素质对于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到核心和统领的作用。如果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即使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和过硬的本领,也难以承担起推动经济文化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社会责任。因此,只有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以“责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有目的、分阶段地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激发他们的责任情感、提高他们的责任认知水平、锻炼他们的责任能力,使他们自觉履行责任行为,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制度合理性、合法性的认同感,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统一,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输送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责任公民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