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南向开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陆海新通道发展合力需求与各方多元利益诉求不一致

作为中新合作的又一重大项目,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将物流、贸易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引向西部地区的重要平台,涉及区域多、范围广。根据“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哲学原理,沿线省区即便在空间上相互独立,但作为整个平台系统的内部要素,则存在相互联系、影响和制约的关系,且这些关系会对整个系统的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些影响导致了各类矛盾的相互交织。

一 区域利益诉求多元化

在陆海新通道沿线各省区中,出海口所在省区广西最为重视新通道整体的建设,并充分利用此次机遇,积极主动地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等要素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也极尽所能地寻找与其他省市的合作空间,但目前与沿线省市的合作项目还较少。而重庆作为通道中心,在国务院批复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中被提及30余次。作为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重庆具有西部陆海新通道和中欧班列两条通向海外的大动脉,在新通道建设中更关注内陆口岸高地、内陆国际物流分拨中心、运营组织中心的建设,对通道其他方面的建设关注较少。云南则更关注陆地通道的建设,通过依托瑞丽、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昆明综合保税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开放载体的建设,促进新通道成为内外联动的国际贸易走廊。四川则注重铁路运输系统的建设,着力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级商贸物流中心,争取形成对通道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由此可知,沿线省区的利益诉求多元化,发展目标也有较大差异。在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统筹协调机制相对缺乏的情况下,沿线省市受以区域利益为主的局限性思想引导,对新通道的重视程度和财政支持力度差异较大,道路规划和建设的次序不同步,基础设施建设和改良情况良莠不齐,与陆海新通道的建设需要沿线省市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共同推动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

二 各级政府关系之间的矛盾

首先,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目前已由中央出台总体规划,国内多个相关省区和地方政府相继参与,且参与主体正逐渐呈现扩大的趋势,必然存在中央在战略高度上的一体推进和地方政府在政策落实和建设进度方面参差不齐的矛盾。[29]其次,是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市政府间竞合关系的矛盾。各省市都以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为主要考虑因素,并想方设法平衡与其他地区在各自定位、产业布局、物流贸易方面的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在合作方面,不同于企业间的合作,政府之间的合作不可避免地被赋予政治色彩,有些项目并不以经济效益为主要考量,而是以政治效益为追求目标。而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中,很多项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难以兼具政治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许多项目虽具有长远的经济效益,但在项目初期难以显现,政治效益不足,也难以正常开展或持续进行,因此政府之间的合作项目常常难以推进。在竞争方面,沿线省区市的政府都紧抓新通道建设的机遇,都不愿只做“通道”,只起到辅助作用,而都希望能成为货运枢纽,争当新通道建设的引领,尤其体现在产业布局方面。在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物流系统中,产业布局雷同的趋势不减反增。根据相关省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近 3年来“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主导产业仍主要集中于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矿产资源开采加工业等传统领域;[30]而半导体、区块链、电子信息、大数据、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发展还较为滞后,各省区产业的差异化水平仍然较低,竞争性较强,从而难以形成发展的合力,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陆海新通道的建设。


[1] “2018年中央财政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19年1月3日,http://yss.mof.gov.cn/gongzuodongtai/201812/t20181229_3111366.htm。

[2] “商务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5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引擎”,人民网,2019年1月31日,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19/0131/c1004-30603852.html。

[3] 资源来源:根据2018年中国及西部十二省区的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计算而得。

[4] 资源来源:《重庆涪陵至广西钦州铁海联运班列开行》,《重庆日报》2020年3月7日。

[5] “52项南向通道重点项目推进 构建广西开放发展新格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18年8月23日,http://www.gxzf.gov.cn/xwfbhzt/gxtjzxhlhtnxtdjsxwfbh/mtbd/20180823-709098.shtml。

[6] “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19年4月10日,http://www.gxzf.gov.cn/sytt/20190410-743047.shtml。

[7] 2019年广西及其他各省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与统计公报。

[8] “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关于印发广西‘物流网’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大会战实施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官网,2020年3月1日,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difang/202003/20200302944440.shtml。

[9] 资料来源:各市2018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0] “广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南向通道建设”,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18年3月28日,http://www.gxzf.gov.cn/sytt/20180328-686315.shtml。

[11] 《西部陆海新通道重点铁路项目建设实施方案(2019—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2019年5月31日,http://news.zgw.com/jijian/20190531/268085.html。

[12]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广西基础设施补短板‘交通网’建设三年大会战实施方案(2020—2022 年) 的通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0年3月25日,http://www.gxzf.gov.cn/zfgb/2020nzfgb/d6q_84610/zzqrmzfbgtwj20200511/t5343 178.shtml。

[13] “2020年四川南向通道计划出炉 铁路增至7高速增至12条”,天府早报,2018年10月11日,http://sc.sina.com.cn/news/m/2018-10-11/detail-ihmhafiq8145877.shtml。

[14] “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成都出台三年行动计划14项任务”,人民网,2019年10月25日,http://sc.people.com.cn/n2/2019/1025/c379471-33471127.html。

[15] 吴阳:《公路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法研究》,长安大学硕士论文,2017年。

[16] 赵伊军:《铁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及其指标体系探析》,《科技传播》2011年第2期。

[17] 柴适:《交通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与管理》,《交通与港航》2018年第3期。

[18] 通达性,用以描述该港口与全球其他港口间船舶运输往来的联通程度。该指标反映该港口与全球其他港口的航线直达数量。该值越大,说明该港口与全球其他港口有更多的直接连通航线。

[19] 繁忙性,用以描述该港口与全球其他港口间船舶运输往来的频度。该值越大,说明该港口航班密度高、被挂靠的频次多,与全球其他港口的海上运输往来也更加频繁。

[20] 资料来源:中国港口网,http://www.chinaports.com/portlspnews/4157。

[21] 资料来源:“重庆推进全方位开放 中欧班列(重庆)2019年开行逾1500班”,中国新闻网,2020年1月11日,https://www.sohu.com/a/366243107_123753。

[22] 资料来源:“成都中欧班列“年终考”:运营时效、成本进一步优化”,四川新闻网,2019年12月31日,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191231/001020901.html。

[23] 资料来源:“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快速增长”,人民网,2019年12月8日,https://www.sohu.com/a/359025795_114731。

[24] “一路向南一局新棋 西部陆海新通道通则不痛”,成都商报,2019年10月29日,http://house.china.com.cn/chengdu/view/1606756.htm。

[25] 关注成都出海之路 探访西部陆海新通道新局:通则不痛”,四川广电,2019年10月29日,https://www.sohu.com/a/350256150_161216。

[26] 成都商报:“一路向南一局新棋 西部陆海新通道通则不痛”,http://house.china.com.cn/chengdu/view/1606756.htm。

[27] 关注成都出海之路 探访西部陆海新通道新局:通则不痛”,四川广电,2019年10月29日,https://www.sohu.com/a/350256150_161216。

[28]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广西交通运输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广西交通厅新闻中心,2019年9月12日,http://jtt.gxzf.gov.cn/xwzx/xwfbh/t2148477.shtml。

[29] 杜朝新:《关于新海关助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思考》,《海关与经贸研究》2019年第5期。

[30] 王景敏:《“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系统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之策》,《对外经贸实务》201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