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引言
1.1 辉县与辉县方言
1.1.1 辉县概况
辉县市地处豫晋两省之交,东靠卫辉市,南临获嘉县,西与山西省陵川县交界,北同林州市、山西省壶关县相接,东南与新乡市、新乡县毗连,西南与修武县相邻,从古至今都是豫北地区通往晋东南的必经之地。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地势以平原、丘陵向低山、中山阶梯式过渡。全市总面积2007平方千米,其中山地面积1007平方千米,丘陵216平方千米,陆地784平方千米,总人口95.1万人。目前,全市共辖11个镇,9个乡,2个办事处,533个村民委员会,22个居民委员会。
辉县市远古时期即为共工氏的居住地。殷商时期为畿内地,周称凡、共国。春秋属卫,战国归魏,秦属三川郡。西汉置共县。东汉、晋、北魏、东魏因之。隋开皇六年(586),改为共城县。唐武德元年(618),置共州,领共城、凡城两县;武德四年(621)废州,并凡城县入共城县。金改称河平县。明昌三年(1192)又改称苏门县,贞祐三年(1215)升苏门县为州,称“辉州”,辖苏门、山阳二县。元代因之,后废苏门县,改山阳为镇,仍称辉州。明洪武元年(1368)改辉州为辉县,属河南省布政使司卫辉府,清因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辉县属平原省新乡专区,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改属河南省新乡专区,1986年新乡专区撤销,改属新乡市。1988年10月撤县设市,称作“辉县市”,属县级,省管辖,新乡市代管。
1.1.2 辉县方言
1.1.2.1 辉县语言使用状况
根据侯精一先生的《现代晋语研究》(1986)和《中国语言地图集》(1989)的相关记载,我们将辉县方言划入晋语的范围,属于晋语邯新片下的获济小片。
辉县方言全境相差不大。但是由于社会、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也存在一些不一致的现象。从整体上来看,我们可以将辉县方言分为三个方言片:第一片为中区,以城关话为代表;第二片为北区,以南村话为代表;第三片为西区,只有吴村一乡。从内部上看,辉县方言内部在语音上差异较大,如以南村话为代表的北区,语音上跟辉县城关话的语音差异就比较大,为了调查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本书以中区城关话作为调查的对象,主要研究对象是城关话的语音和语法。从外部看,辉县方言处于晋语的东南端,跟中原官话、冀鲁官话紧邻,北受豫北林州方言的影响,南与获嘉、原阳土语相混,东有浚县方言渗入,西陲和焦作方言夹杂,故辉县方言较复杂,既有辉县方言特有的语言现象,又有与其他方言交叉或一致的地方。
1.1.2.2 辉县方言音系
辉县方言有21个声母,包括零声母在内。
p布步别 ph怕盘 m明 f飞冯扶费 v闻围危微
t到道夺 th太同 n南怒脑女 l蓝路吕儿
k贵跪 kh开葵 x灰红胡 ɣ岸暗硬
ʨ杰精经节 ʨh秋丘齐旗 修休旋玄
ts糟招祖主增争 ʦh仓昌巢曹潮粗初 s散扇僧生
z认绕若然 ø严午武硬袄约闰而延言缘元远
辉县方言有基本韵母47个,不包括儿化韵母。
ɿ资支知 i基 u故赌母 y居欲
猪树
ɛ欸
a爬
ɣ河蛇
o驳婆磨
ɚ而
ia架 ua花
iə野介 yə靴
io哟茄 uo过活
ai盖 uai帅
ei倍妹 uei桂
au饱保桃烧 iau条
ou斗丑收 iou流
an胆三千含 ian间衔减检廉连 uan短酸官关船 yan权圆
ən根 in紧心新林邻 un魂温 yn云群勋
aŋ党桑 iaŋ讲良 uaŋ光床
əŋ庚横 iŋ星灵 uŋ东 yŋ琼穷胸
ɐʔ八纳擦 iɐʔ鳖灭压 uɐʔ脱作刷 yɐʔ月脚
əʔ福二尺 iəʔ笔滴七 uəʔ读哭出 yəʔ律屈俗
辉县方言有5个单字调。
阴平:44 刚开婚
阳平:42 穷寒娘
上声:53 古口好五
去声:213 近盖共岸
入声:3 出各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