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前人研究综述
我们认为,除了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的拉祜语有拉祜纳和拉祜熙方言外,还应增加苦聪方言,各方言又分若干次方言。马世册的《拉祜语概况》是较早地介绍拉祜语语音、词汇、语法的研究材料。常竑恩等的《拉祜语简志》是我国第一本全面系统地介绍拉祜语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的著作,是后来学者研究拉祜语的主要参考依据之一。金有景的《中国拉祜语方言地图集》是大型方言地图集,其中记录了澜沧县各村寨内所使用的拉祜语方言。和本书密切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简述:1.拉祜纳话研究;2.苦聪话研究;3.拉祜熙话研究。
1.3.1 拉祜纳话的研究
拉祜纳话的研究成果较其他方言多,语音方面有:金有景的《拉祜语的紧元音》和盖兴之的《拉祜语没有紧喉元音》,两篇论文针对拉祜纳中的松紧元音进行了相反观点的论述。朱晓农、刘劲荣的《拉祜语紧元音:从嘎裂声到喉塞尾》一文从实验语音学的角度对拉祜纳话的松紧元音进行了分析,认为拉祜纳中有松紧元音的对立,同时有时间长短的区别。不同年龄段的人分别表现为嘎裂声和喉塞尾的趋势。其他论文还有王正华的《拉祜语共时音变研究》,石锋、刘劲荣的《拉祜语的元音格局》,刘劲荣的《拉祜语与载瓦语的语音结构及词的构成》,李强的《从英语、拉祜语语音比较看语言与思维的互动》等。
词汇和语法方面有:刘劲荣的《拉祜语的四音格词》一书从构词、音律和语义三个角度讨论拉祜纳话四音格词的特点。张雨江的《论拉祜语新词的创造与发展》一文从书面和口语两个角度论述了拉祜语新词的发展对拉祜语言文字起的推动作用。张伟的《拉祜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一文通过拉祜纳话中颜色词,分析了颜色词与民族文化与民族迁徙的关系。李春风的《拉祜语宾格助词tha31》一文分析了tha31在使用上具有选择性、兼容性的特点,能复杂地体现生命度现象;张蓉兰的《拉祜语动词的语法范畴》一文中论述了拉祜语动词体的变化、态的变化、式的变化。金有景的《拉祜语的主语、宾语、状语助词》一文分析了拉祜纳中的主语助词、宾语助词、主宾语助词、状语助词和主状语助词。张雨江的《拉祜语语法化研究》一文就拉祜语语法化及其机制说明拉祜语语法化的特点。李洁的《被动句是拉祜语的一种独立句型》一文认为拉祜语中的被动句属分析型、不发达型。李春风的《邦朵拉祜语参考语法》以富邦乡卡琅镇邦朵寨拉祜纳方言为研究对象,是我国第一部详细描写拉祜纳方言语法的专著。此外还有张雨江的《拉祜语名词词缀研究》、胡方方的《拉祜语拟声词研究》、王艳的《拉祜语述补结构研究》、李景红的《拉祜语话题结构研究》等。
其他方面还有张雨江的《澜沧汉话中的拉祜语成分》,张琪的《澜沧拉祜语地名研究》(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结题报告),戴庆厦主编的《澜沧县拉祜族语言使用现状及其演变》和《泰国清莱拉祜族及其语言使用现状》等。
国外对拉祜纳话的研究有:美国语言学家马提索夫教授的《拉祜语语法》(《The Grammar of LaHu》)是被语言学界公认的目前国内外对拉祜语研究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该论文以泰国拉祜纳话为研究对象,主要注重语法功能的分析,将词类归入名词性及动词性短语中,该著作对拉祜语语法的研究有断鳌立极之功。有关拉祜语的研究,马提索夫教授还撰写了《Dictionary of Lahu》《Areal and universal dimentions of Grammatization in Lahu》《Lahu and Proto-Lolo-Burmese》《Verb Concatenation in Lahu:the syntax and semantics of“simple”juxtaposition》《English-Lahu Lexicon》《Lahu Biligual Homer》等著作和论文。此外,关于拉祜纳方言的研究还有澳大利亚语言学家布莱德雷教授在调查拉祜诸方言的基础上完成的《Lahu Dialects》;美国传教士詹姆斯·H.泰尔福特以缅甸拉祜语为研究对象撰写的《拉祜语手册和英语——拉祜语词典》(Hand Book of the Lahu (Muhso) language and English:Lahu dictionary)等。
1.3.2 苦聪话的研究
孙剑艺是国内最早对苦聪话进行研究的学者,其论文《拉祜语苦聪话的若干特点》介绍了镇沅苦聪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的一些特点,并对比了苦聪话和拉祜纳话的主要特点。李洁、张伟的《苦聪话概况》以云南省新平县平掌乡库独木村的苦聪话为调查对象,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对苦聪话的特点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常俊之的《元江苦聪话参考语法》以元江县烧灰箐村的苦聪话为调查点,这是我国第一部详细描写和研究苦聪话的专著。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埃德蒙逊(Jerold A.Edmondson)的越南中部和南部彝语支语言(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Loloish Languages of Vietram)一文收集并记录了越南境内苦聪话500多个词,在此基础上对其语音特点进行了描述。
1.3.3 拉祜熙话的研究
对拉祜熙话的研究散见于常宏恩的《拉祜语简志》、金有景的《中国拉祜语方言地图集》、澳大利亚筹伯大学(La Trobe University)的大卫·布莱德雷(David Bradley)教授的《拉祜语方言》(《Lahu Dialects》)。《拉祜语简志》是我国第一本系统全面的介绍拉祜语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的书,书中指出澜沧南段的拉祜熙人同时也会用拉祜纳话进行交流,形成方言间的双语制,并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将拉祜纳话和南段拉祜熙话进行了简单比较;《中国拉祜语方言地图集》是中国第一部少数民族语言地图集,共调查了280多个方言点,涉及拉祜熙方言区的主要有2个:坝卡乃和南段;《拉祜语方言》(《Lahu Dialects》)一书认为拉祜应分为黑拉祜(国内习惯称拉祜纳)和黄拉祜(国内习惯称拉祜熙)两大支系,黑拉祜下又分红拉祜(国内习惯称拉祜尼)和拉祜塞莱;黄拉祜又分为Bakeo和Banlan。
张蓉兰的《利用拉祜西音节结构形式的变化帮助拉祜族学习汉语文》,分析了汉语借词在复合元音、辅音、声调等方面给拉祜熙话的语音结构形式带来的变化,总结出拉祜熙学生在学习汉语文时的方法。王正华的论文《拉祜西亲属称谓词初探》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拉祜熙亲属称谓的语言结构和资源做了初步探讨,文章认为两性亲属称谓同拉祜熙的公母雌雄称谓同源,亲属称谓词可以反映拉祜熙婚姻形式和婚姻观念。另外,日本的 Nishida Tatsuo写过《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Lahu Shi Language in Chiang Rai Province》(《清莱府拉祜熙语言初探》)一文,文中从语音和句法两个角度对泰国北部清莱府拉祜熙话进行研究,作者认为泰北拉祜熙话有28个单辅音,8个单元音和5个声调,音节结构有CV和CVV两种;句法方面涉及的有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助词、指示词、数词、内涵性定语等方面。
从前人研究来看,拉祜语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使用人口较多的拉祜纳话,而苦聪话及拉祜熙话的研究较少,特别是澜沧拉祜熙话缺少详细的报告和研究,目前还没有对澜沧南段拉祜熙话的语法进行细致描写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