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调查报告:色达县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发展能力

1.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1)在国省道骨干路网建设上。基于当前弱势环节,色达县需要在色达县亚龙乡至甘孜县、色达县城至泥朵乡的省道建设上着力。通过国省干道的建设,提升色达道路等级和安全系数。色达县可加强与外界的互联互通,商品流、资源流等可实现对外流通,促进色达县的经济发展,如色达县所生产的农畜产品、中藏药材等产品可在县域内外实现市场流通。

(2)完善公共交通建设。针对色达县当前公共交通建设水平低下的现状,色达县应以全面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为重点,大力发展城乡公共交通。目前色达县的公共交通建设重点应放在以下方面:一是完善全县范围内的乡镇客运站。目前色达县还有10个乡镇未建立客运站,只有通过乡镇客运站的建设,才能为乡镇的人流疏散、生活出行提供便利;二是完善各线路的客运招呼站建设,满足色达县农牧民家庭农畜产品的运输、销售等;三是完善推进“乡乡通”客运班线,通过这一工程,改变色达县当前农牧民出行难、运输难的问题,促进农牧民生产,提升农牧业发展。

(3)强化道路管护。通过“建、管、养、运、安”并重的养护思路,进一步完善道路管护长效机制,在17个乡(镇)公路养护上规范、完善道路标识、标牌,提升交通通畅率和安全水平。

2.完善电力设施建设

从整体来看,色达县电力设施建设需要以构建安全、高效、稳定的电力保障服务体系为目标,让电力设施建设与色达县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从电网升级改造着手。对于农牧民家庭,需要大力实施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实现农牧区用电全覆盖,力争农网升级改造的里程数、台区数上实现更多的覆盖,解决偏远农牧区居民用电问题,助推农牧业生产发展。

(2)从优化电网结构布局入手。为保障农牧民家庭安全、可靠、经济用电,就需要把电网改造工程与新工艺、新技术结合起来。一方面从新技术、新科技应用的角度,要满足色达县居民当前并适度超前的用电需求;另一方面从优化和加强城乡电网布局的角度来看,要对现有全县境内35千伏网络结构及城区电网结构进行优化,提高色达县居民家庭用电的可靠性和服务质量。

3.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和提高

(1)从生产用水来看,要加快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色达县农牧业发展基础的夯实和农牧区生产能力的提升,需要在牧区节水灌溉工程上下功夫,如加快色尔坝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2)从生活用水来看,提高城乡用水保障能力。目前色达县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点少质低,需要加大色达县城和重点乡镇的自来水厂、供水管网和供水净化处理等相关工程的建设。通过水源监测和水质保障的措施,以适度规模集中供水的形式为色达居民提供用水,在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障率、水质合格率四个方面着力,构建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关系到17个乡(镇)87处取水处居民家庭的安全饮水,只有通过饮水的提质增效工程,才能从基础上保障色达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3)从生态用水来看,开展防洪减灾工程建设。目前,色达县的色曲、泥曲、杜柯、达曲四条河流易出现洪涝灾害,需要加强相关河流覆盖乡镇的堤防工程建设。只有积极开展中小河流域的治理,通过防洪河堤、河道治理、防汛预警、山洪地质灾害监测、水文监测、排水防涝等手段保证色达发展环境的稳定。

4.推动通信建设

(1)从信息基础设施来看。以扩大网络覆盖、扩充网络容量、提高通信能力、优化通信质量为重点,以部门协作的视角有计划地改善通信基础设施,主要需要在项目要素保障、村级看护责任明确、社会氛围营造等方面做出努力,实现国省干道公路和农牧民聚居点通信全覆盖。具体来看,一是需要着力建设通信基站设施。通过新建基站的方式,积极推进通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同时,也需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管护、网络信息安全和无线电监测系统建设,保障通信设施的长效利用。二是提高通信覆盖率。通过手机信号村村通、无线网络全覆盖、光纤宽带乡村通等通信工程,进一步提高通信服务能力和宽带覆盖面。

(2)从信息化应用的角度来看。只有新一代通信、互联网、物联网等网络设施的建成使用,才能够使色达经济大力发展出现可能。依托现有的通信设施,色达县应开展实施“互联网+”计划,在市场监管、社会保障、旅游商贸、交通运输、监测预警等各个领域推进“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从而使新技术为色达的发展提供支持。在旅游业、特色农牧业、民族手工艺、中藏药业等相关产业发展上,大力运用现有的通信设施和通信技术,以农村信息化推动农村市场化。

二 重视教育和培训,着眼中长期发展

1.从地区教育着手,为色达未来发展培养后备人才

通过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层次的教育发展,对提升色达县的年轻一代人文素质、科技水平和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

从青少年一代的教育抓起,需要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增加对色达县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县域内教育薄弱地区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投资,保证适龄青少年的入学率和升学率,为色达县长远发展培养后备军。另外则需要大力改善县域内农村地区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在扩大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师资水平等方面予以政策和资金支持,以此大幅度增加色达县高中(中等职业)学历以上文化水平的农牧民比例,为色达县各项产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2.从当前发展需要来看,加强人才的技术技能培训

在技术培训上,加强色达农牧民的职业培训,支持和鼓励农牧民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增强致富技能;同时地方政府部门应大力开展实用性技术培训,建设农区、牧区的成人职业技术培训网络,全面提高农牧民劳动技能,让其掌握相关实用技术,实现农牧民增收,保证色达县整体收入水平的提升。

同时,要从科技服务上为农牧民提供相关技术技能培训,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色达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与州内、省内、国内的高校、农科院等机构的合作,开展有针对性的农牧业科技研究,通过建立健全色达畜牧业、藏药业、农业、旅游业等相关科技推广与传播机制体制,为农牧民家庭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提供技术技能支持。

三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开放和创新发展

1.关注农牧产业转型升级,提升重要环节

目前色达县第一产业尤其是农牧产业发展中,存在着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较短、品牌程度不够等不足。通过建立新型农牧业合作经营组织,从农畜产品附加值提升、延伸产业链和增强产品品牌度等方面进行转型升级。

(1)在提升产品附加值上,通过农畜产品品种选育、改良等方式,从农业科技角度提高产品的生产能力;也需要从产品的人文附加值上着手,通过传说、服务等相关形式,增加色达农畜产品的附加值,等等。

(2)在产业链的延伸上,色达县需从农畜产品的养(种)殖、加工、销售和物流等产业链条着手,促进当前的农牧业生产模式从传统形式向现代化形式转变。通过新型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在种植养殖上利用新型技术,为农牧民提供农业科技支撑,专合组织在其中可以起着桥梁纽带作用;在加工上,通过运用“政府+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探索农畜产品加工路子,从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在产品销售环节,通过合作社与企业、个体等客户沟通衔接,通过以专业合作社为枢纽、农畜产品交易市场为载体、需求主体为对象,向县域内外市场销售,促进农畜产品的价值实现;在物流环节,通过在县、乡、村建立起库房设施、运输等物流配备体系,为这一环节的农畜产品服务提供支持。

2.促进中藏药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总的来说,提升中藏药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要从其研发、生产、销售、加工等方面着手,建立起色达县生态中藏药产业名片,面向内地市场开放。具体地讲,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中藏药研发、生产和销售环节实现转型升级。在研发上通过传承与创新加强中藏药研发体系的建设,并通过整合藏医药科研力量,加强藏医药科研人才培养环节,从人才角度提升藏药研发能力;在生产环节,通过制剂室等硬件建设的提升,提高中藏药制剂的生产能力;在销售环节上,对色达已有的中藏药产业知识产权加强保护,保证其销售。

(2)中藏药加工环节实现转型升级。色达县已获得饮片加工许可证,通过这一优势,色达县可通过招商引资,在中藏药饮片加工、销售、创利等方面加强相关中藏药品如纽玛固体饮料、沙贝膏、雪菊景天茶、保肝丸的深度研发和加工,提高色达县中藏药的制剂水平,提升加工能力。

3.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转型升级

针对色达县周边地区同业竞争和同质竞争的挑战,色达县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发展,实现旅游业发展转型升级,以建立和完善生态旅游业的形式与其他地区开放竞争、共同发展。

(1)实行差异化竞争策略,从提升自身服务水平着手,根据不同游客等群体需求的不同,色达县政府主管部门或商家制定相关的服务层次,建立完善的分级管理服务机制,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彰显自身的经济特色、产品品牌。按照不同游客群体的不同需求,明确客户群,根据不同需求制订满足客户服务要求的接待方案、服务方案或产品方案,做好差异性、互动性和合作性的服务,建立起色达自身的发展特色、服务特色,提高色达自身的竞争实力。如在周边县同样有格萨尔文化、草原风情、高原地貌、藏寨等特色旅游亮点,色达县就需要从五明佛学院、泥拉坝九曲河等相关旅游特色入手,形成具有色达差异化的旅游产品。

(2)开发创新性的延伸品牌或潜在品牌。为了培养差异化竞争优势,色达县需要做好创新与延伸,实现自身特色的品牌差异化、服务差异化。延伸产品或潜在产品能够让投资者或游客群体创造原本产品之外的附加价值,发现在高附加值、功能、质量等方面的差异和创新,从差异化角度保证色达在藏区旅游业发展中的鹤立鸡群。如格萨尔文化产品,通过提升格萨尔藏剧团的创作演艺水平,加大商业演出力度,努力将格萨尔说唱艺术推向市场,以走市场路子解决说唱艺术传承难题,提升色达县格萨尔风情旅游的专业创新水平。

四 加强环保力度,促进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1.在生态的保护性开发基础上实现绿色发展

色达县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帮助因生态功能保护而利益受损的农牧民群众申请应有的补偿。在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上,在建立优势特色产业的长效补偿基础上,通过创新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强化与内地科研院所、农业科技企业的战略合作,共同建立起具有绿色、高效性质的产业链,既能增加色达地区的人口就业基础又能保证绿色发展,给农牧民当前和长远都能带来实惠。基于当前色达农牧民融资困难的现状,色达县应建立多渠道的融资机制,确保生态补偿的资金支持。具体来说,通过建立纵向与横向结合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引导企业利用市场、增加生态补偿资金来源等形式,引导内地或本地金融企业通过贴息等办法参与生态建设项目,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多渠道筹集生态补偿资金,保障色达县生态维护和经济发展的齐头并进。

2.在主体功能区的维护基础上实现协调发展

色达县政府从自身现有条件寻找发展机会,实现协调发展。色达县要依据国家的主体功能区定位,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修复与保护,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从整体上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保护与开发格局。通过生态保护机制、金融支持机制、惠民保障机制等将经济发展统一于体制机制的协调中,保障色达县的生态畜牧业、生态农业、生态藏药业、生态文化旅游业等产业结构的优化,实现协调发展。通过提高资源节约意识,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应用等方面的措施,探索出第一、二、三产业间的循环发展、协调发展。

3.从法规制度层面保障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协调发展

(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通过构建起系统完整的生态保护法律制度体系,色达县环保部门要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强化县域内生产主体、行政主体的生态保护责任。

(2)加大惩戒处罚力度。深入开展生态执法专项行动,加大对重点环节、重点领域企业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生态破坏、生态污染等相关生态保护违法行为,始终保持对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

(3)加强监管和考核。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构建全覆盖的监管格局,提升监管能力,明确监管责任。对破坏林地、草原、湿地、沙区植被等相关行为,充分发挥农牧民的监督力量,践行生态保护的最广泛群众基础,为农牧民群众设立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从而达到对色达县各级地方政府的考核。

五 统筹城乡区域建设,推动全域共享和协调发展

1.走新型高原城镇化道路,推动县城和重点乡镇的发展

总体来说,色达县结合自身高原特色,在城镇化上要走有色达特点的新型高原城镇化道路。通过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人口适度聚居为方向,在“做强县城”的基础上“做优乡镇”“做美村寨”,提升县城聚集辐射能力,推动色达城镇的特色化发展。分别从县城和重点乡镇的城镇化水平提升来看。

(1)从县城的城镇化建设来看,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强,如医院、学校、博物馆、图书室、文化广场、道路、桥梁、停车场、加油站、给排水系统、自来水厂、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处理系统、集中供暖系统等多方面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促进色达县城的城镇化水平。通过公共基础设施的提升和完善,推动县域内外资本、人才、技术、管理等多重要素在色达的集聚,实现核心区域的发展。

(2)从重点乡镇的城镇化建设来看。色达县需重点加强色柯金马草原旅游集镇、洛若镇百镇示范、翁达格萨尔藏寨旅游集镇等重点乡镇的城镇化建设,通过“十三五”期间对泥朵乡的撤乡建镇工作,以及克果、年龙、塔子、霍西等乡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实现色达县域内的多点多极发展,促进县城与各乡镇间的共享发展、协调发展。

2.改善农牧区面貌,实现色达县全域共享、协调发展

在农牧区面貌的改善上,总体发展思路是以牧民定居点为载体,基础设施为先导,公共服务为保障,统筹定居点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共享发展、协调发展。

(1)在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上。针对色达县当前农牧区基础设施现状,需要重点在乡村道路、水、电、通信等方面进行数量上的增加,并在此基础上予以质量上的完善。同时在部分地区的农牧区安全饮水、高原牧区灌溉等方面给予资金和技术支持,保障色达农牧区与县城、重点乡镇的共享发展、协调发展。

(2)在农牧区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上。公共服务供给上采取“1+N”思路推进,通过重点完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等某一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再渐进推进其余领域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在色达县的全覆盖。同时,推进色达农牧区的农牧业科技公共服务的建设,从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畜产品质量监管等方面建立服务中心、服务站,为农牧民提供便利的科技公共服务,从而实现农牧区与色达先发城镇的共享、协调发展。


[1]资料来源:《色达县志》(1956—1990)第三篇“经济综述”第一章“经济发展”,第156页。

[2]资料来源:《色达县志》(1956—1990)第三篇“经济综述”第一章“经济发展”,第157页。

[3]资料来源:《色达县志》(1956—1990)第三篇“经济综述”第二章“人民生活”,第162—163页。

[4]资料来源于色达县政府门户网站:《政府工作报告(在色达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2017年2月16日。

[5]资料来源于《色达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相关数据。

[6]参见《色达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第56页。由于色达县是西北—东南走向的一片区域,故上色达是指色达县北部区域,包括大章乡、泥朵乡、克果乡、康勒乡、然充乡全部以及大则乡一部分;下色达是指色达县南部区域,包括翁达镇、歌乐沱乡、甲学乡、杨各乡全部及旭日乡部分;中色达是指中间区域,包括色柯镇、亚龙乡、塔子乡、洛若乡、年龙乡、霍西乡全部以及旭日乡部分。文中其他关于上、中、下色达的说法同理。

[7]资料经由《色达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第10页整理而得。

[8]资料经由《色达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第11页整理而得。

[9]资料经由《色达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第10页整理而得。

[10]《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6.1% 城镇常住人口达7.7亿》,《人民日报》,2016年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