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玩辞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點校説明

周易玩辭十六卷,南宋項安世撰,據其自序所記,此書初稿寫成於宋寧宗慶元四年(1198年),最終定稿則在宋寧宗嘉泰二年(1202年)。此書的版本大致有下面幾種。

俞琰讀易舉要卷四稱:「嘉定辛未,江陵樂章郢州,刊板於郡之公庫。」今檢周易玩辭樂章所作跋最後落款爲「嘉定辛未歲閏二月中澣」,且俞琰所引的跋文與今存樂章跋文完全一致,可知確有此本。嘉定辛未爲公元1211年,這是目前所知的最早刻本,但後世未再見有關於此本的記載,大約已經佚失了。

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卷五上周易玩辭條下載:「其(引按:指項安世)子寅孫刊於建安書院樂章識於後」。建安書院建於宋理宗嘉熙二年(1238年),根據福建通志的記載,項安世之子項寅孫宋理宗淳祐年間曾任福建轉運判官及提刑等職,周易玩辭當即刊刻於此時。晁公武所説的「樂章識於後」,應該就是嘉定刻本中樂章所作的跋。此本爲現存最早的刻本,國家圖書館臺北圖書館均有藏本。

馬端臨周易玩辭序説:「家有善本,先公嘗熟復而手校之。方塘徐君掌教初庵,以是書鋟梓學舍,俾贅語其編尾,輒誦所聞。大德丁未。」徐之祥周易玩辭序説:「予過梧翁先生馬公考學,得所藏本,乃咸淳乙丑禮部貢院所點校。敬鋟諸梓,與朋友共,使家藏而人誦之,予之志也。大德丁未。」據此,則大德丁未(1307年)曾有刻本印行。

虞集周易玩辭序云:「克莊……取是書於篋,俾齊安郡學刻而廣之,蓋嘆乎學者之不多見是書也。不鄙謂退老林下,庶乎困學之不敢忘,俾叙其説焉。」據此則元文宗時曾有刻本,惟其所據底本不詳,此本今已不傳。

納蘭性德刊刻通志堂經解,其中所收周易玩辭書末有「咸淳乙丑被命典舉,以花朝日點畢於禮部貢院,鄱陽馬廷鸞」等字樣,可知通志堂本即是以徐之祥的刻本爲底本。四庫全書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所收周易玩辭即據通志堂本爲底本。

除了上述刻本之外,周易玩辭還有一些抄本,現在存世的有明代澹然齋抄本以及清代的三個抄本。

以上這些刻本,從傳布情况來看以通志堂本最爲廣泛。通志堂经解有两个刻本,初刻本在康熙十九年(1680年),此本校刻皆精,是初官方刻本的代表;同治十二年(1873年)两广鹽運使巴陵鍾謙鈞据初刻本覆刻。總體而論覆刻本質量逊於初刻本,不過僅就周易玩辭一書而言,這兩個刻本差别并不太大。本次點校即以1974年臺灣廣文書局影印覆刻本通志堂經解中的周易玩辭爲底本(文中稱「通志堂本」),以國家圖書館所藏建安書院刻本(文中稱本)、明代澹然齋抄本(文中稱「抄本」)、抄本,以及四庫全書(文中稱「四庫本」)、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文中稱「薈要本」)所收本子相校,其中以本爲主要校本。

本次點校的主要目的不在於考索此書的版本沿革情况,而是期望整理出一個本子以供讀者研習參閲,因此在具體點校過程中遵循以下原則:

(一)舊刻本中凡屬傳統行文格式的内容,如提格、自稱用小字等,一概刊落,不作説明。

(二)凡底本與本相合,無論他本是否有異,概不出注。

(三)凡底本與本文字有異而意義無别者,一般不作校改。如「説」與「悦」、「它」與「他」、「無」與「无」等屬於字體異寫,「孔子」與「夫子」屬於名異而實同,「得孔子贊之則愈明」與「得孔子贊之而愈明」、「加『亨』字」與「加一『亨』字」等於意義無影響。

(四)凡底本與本文字有異且意義亦别者,則注明各本之情况;改動底本之處,必注明所據之本,并簡要説明校改理由。如改動之處屬於引文與原文不符之類,則僅注明所據之本而不説明理由。

(五)凡避諱而缺筆之字,徑改本字而不作説明;避諱而用他字者,則改用本字并出校記。

(六)書中引用周易經傳文辭之處,概不出注。引用他書之處,如引文與原文相合,則不出注;如引文與原文有明顯出入,一般出注説明。

通志堂本周易玩辭卷首依次列有納蘭成德虞集徐之祥馬端臨項安世之序,卷末附樂章跋。此次整理衹將項安世之序存於書前,其他序文則附於書末。此外,將王懋竑書項氏玩辭後一文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此書之提要一并附於最后,以供讀者參考,所附之文大體以作者時代爲次序。

臺灣賴貴三先生曾據臺灣臺北圖書館所藏建安書院刊本與通志堂經解初刻本所收周易玩辭對校,制有斠勘表,載於其碩士學位論文項安世周易玩辭研究中,此表對本次點校多有助益,特此指明。

點校古籍本非易事,難免疏漏,敬請讀者明辨指正。

杜兵

二〇一八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