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
农业经营体制是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稳定社会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有关农业经营体制的研究非常丰富,研究视角也较多元,本书选取的是“统”与“分”的研究视角。这种灵感来源于一次学术交流会议。2016年12月,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举办了“中国农业制度案例研究论坛”首届(2016)“农业规模经营与转型发展案例研讨会”,笔者有幸随恩师孔祥智教授参会。在研讨会上,与会学者介绍了各式各样的农业规模经营的典型案例,如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的农业托管与服务外包、四川崇州的农业共营制、江西绿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规模化农场。受与会学者的启发,本人在会议现场萌发了一个想法:这些农业规模经营案例似乎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即从过去农村集体经济履行农业生产“统”的功能,向多样化的“统”的形式转变,同时“分”的形态也各有千秋,似乎“统”与“分”的分析框架能够把这些案例都囊括进来。由于本人长期从事农民合作社相关内容研究,迅速回顾之前写作的有关农民合作社的文章,不禁欣喜若狂,感觉如获至宝——农民合作社规模化经营也有着同样的“统”与“分”的关系内涵,即无论是从经营主体看,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生产经营,还是从规模经营形式看,如规模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甚至小农户小规模生产,都能用“统”与“分”的逻辑进行叙述。于是,本人决定一定要围绕“统”与“分”的关系,做一些有关农业经营体制的研究。
2017—2019年,运用“统”与“分”的研究框架,本人分别完成了《“统分结合”的创新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表在《农业经济问题》2019年第8期)与《新中国70年农业经营体制的历史变迁与政策启示》(发表在《管理世界》2019年第10期)2篇学术论文,以及完成了《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探索创新与理论逻辑》1篇研究报告。这三篇文章完成后,激发了本人出版专著的热情,即从“统”与“分”的视角阐释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在这三篇文章的支撑下,特别是围绕《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探索创新与理论逻辑》提出的当前农业经营体制呈现的三种探索创新形式,即农户分散经营与农业组织规模化服务、农户委托经营与农业组织规模化服务、农户流转土地与农业组织规模化经营,本人将过去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类整理,遂形成了本书文稿。
本书书名的选取经历了一番波折。最初书名定为《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统分关系的再调整》,然而本人一直对“再调整”不甚满意,但无奈没有更好的办法。2020年6月的一个黄昏,笔者漫步在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海棠花溪畔时,突然想到书名取《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统分关系在调整》可能更佳。仔细琢磨,认为选取“在调整”比“再调整”有如下优势:“再调整”体现的仅仅是对过去的改变;然而,“在调整”意味着正在持续调整,既不是完成时,更不是过去时,而是现在进行时,这可能更适合当前我国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实际。近年来,我国农业经营领域出现了许多新业态、新模式,这些创新层出不穷,未来仍然有很大的创新空间。因此,我国农业经营“统”与“分”关系的实际状况是持续“在调整”。此外,选取“在调整”也蕴含了本书多次提及的研究观点,由于我国农业现代化仍在路上,农业农村发展环境充满变数,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活力,运用市场的力量调整“统”与“分”的关系,不断完善我国农业经营体制,即要让农业经营体制的自我纠偏调整功能持续发挥作用。
希冀通过本书的研究与讨论,能进一步丰富有关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相关话题研究,也希望能激励本人持之以恒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是为序。
2020年6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