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研究设计
整体来看,尽管学术界对英国自然主义的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其中也不乏真知灼见,但现有成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恰恰为我们提供了继续深入探索的学术空间和研究动力。依据研究选题,本书主要以“英国小说”“自然主义”为中心。因而,本书在内容对象的设定、重点难点的突破、思路方法的设计上,皆围绕“英国小说”“自然主义”这两个关键词及其相互关系展开。
(一)研究对象内容
至今为止,自然主义作为一种文学遗产,依旧在英国继续得到传播和接受,并且比维多利亚晚期的传播更为多元,接受更为广泛,但自然主义在维多利亚晚期进入英国所引起的反响最大,也最能反映英国对待自然主义的接受态度和价值立场。与此相应,左拉作为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倡导者和代表人物,其自然主义作品在英国的传播引起的反应最为强烈,最能代表那一时期自然主义在英国的历史存在。因而,本书所述的“自然主义在英国的传播与接受”,聚焦于维多利亚晚期自然主义在英国的传播和接受;本书所述的“英国小说”主要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小说作品为研究对象;本书所述的“自然主义”则基本以左拉为中心,以左拉的理论建构及其创作为论证的材料依据,与英国作家作品的比较也基本以左拉自然主义作品为比较对象,这样就能使论证更具合理性,论述更有说服力。以此为前提,本书的研究对象内容主要有四大方面:
第一,探讨自然主义文学的内涵指向、话语形态、观念逻辑。如何较为准确地认识自然主义是研究英国小说中自然主义的前提。具体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从意蕴演绎、内涵指向、误区辨正三个方面对自然主义术语进行阐释。二是以话语为切入点,具体分析自然主义的实证话语、科学话语及其话语互涉,探析自然主义话语的内核。三是通过对左拉自然主义小说理论的核心观念如“自然”“客观性”,“真实”“真实感”,“实验”“实验小说”内在关系演变的考察,宏观地分析左拉自然主义小说观念的内在逻辑。
第二,探析自然主义在英国的引介与反应。具体内容分为四个方面:一是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梳理阐释自然主义(左拉)在英国接受的历史脉络。二是从“小说描写”“小说革新”两个方面论述英国关于自然主义的论争,认识和把握论争背后的话语问题。三是将自然主义放置在英国社会历史语境和民族文化心态中,探究文化过滤对左拉自然主义接受的影响。四是从英国文学的批评向度和道德话语为切入点,具体论析自然主义在英国接受受阻的文学场域。
第三,探究英国自然主义的名称和实指。具体分析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以可比性为基础,从“逻辑基础”“意义之源”“价值取向”“审美间距”四个方面论析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在文本系统层面的差异。二是对英国自然主义的文学史书写进行评析,进而对英国自然主义的定位进行反思。三是以自然主义小说的界定入手,在阐释文学间的实证与审美关系的基础上,论述英国自然主义的归属认定,提出英国自然主义归属的判定标准。四是依据判定标准,对英国作家与自然主义的关系进行厘定,阐述表现形态。
第四,对英国小说中的自然主义进行多维度阐释。这一部分具体分为五个方面:一是在分析自然主义客观再现的内在悖论和实证路径的基础上,以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和吉辛的《新寒士街》为阐析对象,通过论析哈代威塞克斯小说与自然主义的关系、《新寒士街》中艺术追求的价值裂变,对英国小说中自然主义的社会认知进行论述。二是在论述自然主义对人的生物属性的书写和认知范式拓展的基础上,以贝内特的《五镇的安娜》和莫尔的《伊丝特·沃特斯》为阐析对象,通过对《五镇的安娜》中人物的主体间性、《伊丝特·沃特斯》中伊丝特的自我意识以及与自然主义的联系,对英国小说中自然主义的人物书写进行论述。三是在论述自然主义“丑”的内涵表现和价值影响的基础上,阐释英国小说中“丑陋”“性爱”的自然主义呈现和书写,探析劳伦斯创作与自然主义的关系,对英国小说中自然主义的审美追求进行论述。四是以毛姆的《兰贝斯的丽莎》、吉辛的《新寒士街》、莫尔的《伊丝特·沃特斯》为分析对象,通过分析上述小说的对话叙事、隐含作者建构、非个人化艺术以及与自然主义的关系等,对英国小说中自然主义的艺术修辞进行论述。五是以近代科学为界限,按照文学发展脉络,分析梳理英国“自然主义”的存在形态,阐述英国自然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历史渊源与区别。
(二)研究重点难点
毋庸置疑,研究内容的设置已表明,对英国小说中的自然主义进行多维度阐释是本著的研究重点。本书尝试从与自然主义密切相关的社会认知、人学审视、审美追求、修辞艺术、形态嬗变为切入点,紧扣具有代表性的小说文本,力求从宏观和微观的多层面视界,具体阐述英国小说中自然主义的多维存在形态,探究自然主义在英国文学中的独特内涵,由此探究文学自身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和文学接受的可能性建构。
客观地说,对英国小说中的自然主义这样一个较大的论题来说,研究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例如,如何在逻辑上合理地论述英国自然主义的名称与实指,如何将作家独特的文学创作个性和自然主义有机联系等问题,都是研究需要克服的难点。此外,本书所涉及的作家作品较多,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具有跨学科性,这为研究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尽管如此,本书还是要努力达到以下目标:一是明确自然主义术语的内涵指向,实现对自然主义在英国传播历程、接受状况的明晰评述,对英国小说中自然主义的名称与实指实现明晰的界定。二是对所涉英国作家作品与自然主义之间的关系实现明晰、客观的分析和判断。三是对英国小说中自然主义的社会认知、人学审视、审美追求、修辞艺术、内涵演变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剖析阐述,对学界争议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对英国小说中的自然主义实现系统的认知和把握。
(三)研究思路方法
从研究选题来说,由于英国学者和作家在自然主义理论方面建树甚少,因此,本书的研究重心不在理论阐释,而是在前人零散研究的基础上对英国小说中的自然主义进行整体系统地研究。
在研究步骤上,首先,从文学史的角度,在探讨自然主义文学相关理论问题的基础上,梳理自然主义在英国传播与接受的史实,具体分析自然主义在英国接受的文化过滤与批评向度。其次,以自然主义小说的界定为出发点,在确定作家作品归属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英国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小说文本细读上,并与法国(左拉)自然主义作品进行比较,对小说的主题认知、审美追求、修辞艺术等进行归纳。最后,将作品放置在作家的整个创作体系和英国社会文化语境中,灵活运用相关理论对作品进行具体分析。
在总体思路上,研究拟在剖析与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以“找准研究视点、突出问题意识”为导向,秉着“立足文献资料,拓展研究视域”的研究理念,遵循“围绕一个核心问题(英国小说中的自然主义),三个基本研究点(术语考辨、引介反应、名称实指)、聚焦五个维度(社会认知、人学审视、审美追求、修辞艺术、内涵演变)、沿着两条研究路径(比较分析、归纳演绎),形成一个研究体系”的设计思路。
在具体方法上,研究主要运用比较文学影响研究、平行研究的方法,结合叙事学、修辞学等方法,以英国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作家乔治·吉辛、乔治·莫尔、阿诺德·贝内特、毛姆等跨世纪作家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自然主义在英国传播和接受背后的文化过滤、英国小说中自然主义的社会认知等多重维度、英国小说中“自然主义”的形态嬗变、性描写或与性有关文学描写的自然主义归属、英国小说中的自然主义对传统继承与艺术革新等一些还没有解决和有待深入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研究,拓展对英国小说中自然主义的研究视野和深度,深化对英国自然主义的认识。
[1] 柳鸣九:《自然主义文学巨匠左拉》,载柳鸣九主编《自然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41页。
[2] [法]左拉:《戏剧中的自然主义》,载伍蠡甫编《西方文论选》(下),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246—247页。
[3] Monique Jegou,“La Réception des écrivains naturalistes en Angleterre”,Les Cahiers naturalistes,numéro 80,2006,pp.237-251.(该文已由吕睿译出,本段陈述参考译文)
[4] 参见高建为《自然主义诗学及其在世界各国的传播和影响》,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09—233页。
[5] 高建为:《从自然主义在英国的读者反应看文化适应问题》,《四川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6] 吴岳添:《左拉学术史研究》,译林出版社2014年版,第106页。
[7] 张介明:《边缘视野中的欧美文学》,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第77页。
[8] 李维屏:《英国小说艺术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20页。
[9] 王守仁、方杰主编:《英国文学简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31页。
[10] 即乔治·莫尔,也译为乔治·摩尔或乔治·穆尔,本书使用乔治·莫尔。
[11] Lilian R. Furst & Peter N. Skrine,Naturalism,London:Methuen & Co. Ltd.,1978,p.32.
[12] 阿诺德·贝内特也译为阿诺德·贝奈(耐)特或阿诺德·班奈特,本书使用阿诺德·贝内特。
[13] [美]克里斯托弗·考德威尔:《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薛鸿时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104—105页。
[14] Michael Alexander,A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7,p.317.
[15] “New Grub Street”现有三种译本:1964年朱原锟的译本《文苑外史》、1986年文心的译本《新寒士街》和叶冬心的译本《新格拉布街》。本书统一使用文心的译本《新寒士街》。
[16] John Goode,George Gissing:Ideology and Fiction,London:Vision Press,1978,p.20.
[17] [美]雷纳·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五),杨自伍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版,第32页。
[18] 刘文荣:《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90页。
[19] 张介明:《现代视野中的乔治·莫尔——解读〈伊丝特·沃特斯〉》,《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4期。
[20] 王守成、方杰主编:《英国文学简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67页。
[21] 李维屏主编:《英国小说人物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349页。
[22] 李公昭主编:《20世纪英国文学导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2页。
[23] 杜隽:《自然主义在D.H.劳伦斯小说中的流变》,《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24] 唐丽伟:《典型的自然主义者托马斯·哈代》,《岱宗学刊》2005年第2期。
[25] 李莉:《性格 环境 命运——从〈卡斯特桥市长〉管窥哈代与自然主义》,《聊城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26] 李维屏主编:《英国小说人物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2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