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思想引领与党建创新

学根本大法 立人生大德

王京清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这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与空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始终是对人才的一贯要求。因此,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志当立大志,立德首立大德。所谓“大德”,须与党和国家之德、民族之德相一致,是人生根本之德,管方向、立信仰,是为学生党员成长成才提供基本遵循和价值依据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以下简称《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新时代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立志于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积极引导学生党员学根本大法、立人生大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力量与道德滋养。

一 深刻认识大学生党员立人生大德的战略意义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劳,德育为先。引导学生党员立人生大德,是在他们心灵里面搞建设,为他们信仰筑堤坝,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只有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和底线意识,将其始终摆在关键位置、作为重大使命,才能完成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才能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扎实地落实到办学育人的全过程。

(一)立人生大德与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要求具有一致性

我国的国家性质、文化传承与现实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不可能有一成不变、整齐划一的发展模式与标准。如果不加分析地盲目模仿,其结果只能是步人后尘、陷入趋同,不可能赶上,更不可能超越西方教育。因此,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必须有中国特色,必须扎根中国大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解决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总要求、总规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落实到办学治校的各方面、各领域。高等教育要发展,根本上需要不断地改革创新,但是,不管怎么改革、如何创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能改。办好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固然需要吸收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积极与国际接轨,但不管怎么吸收、如何接轨,坚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办学方向必须坚定,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落实。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内涵不断丰富,但有一个根本任务没有变,那就是把德育工作作为全部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战略任务,积极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党员立人生大德、养浩然正气。

(二)立人生大德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现代走向具有一致性

外部发展环境的境域转变、优质高等教育的美好向往和学生精神世界的充盈需要,给开辟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境界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的发展目标,并把“更加注重以德为先”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之首,这是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实现“由大到强”的时代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未来走向。就学生党员而言,人生之道以德为本,是符合人生成长规律的。《大学》开篇第一段就讲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的目的是什么。“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段话告诉我们,知道了人生的目的,就要学会认识世界。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分清主次,知所先后,这是认识世界的正确途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段话告诉我们,认识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段话告诉我们,人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到底能不能成功,根本在于修身,而修身之本在于立德。因此,学生党员应坚持以德修身、以德立规、以德定行,努力形成向上向善的道德力量。

(三)立人生大德与伟大事业薪火相传的战略目标具有一致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充满艰难险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越是前景光明,越是要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我们的国家正在走向繁荣富强,我们的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我们的人民正在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最终要靠一代又一代青年来实现。高校不仅是各学科人才聚集的重要高地,拥有一批高端的卓越人才队伍,也是培养优秀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承担着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的光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秉持的重要人才标准,如果一个人品德低下、良知缺乏,不仅不会成为服务国家和人民的有用人才,反而可能成为害群之马。因此,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推进学生党员成长成才的关键在立德,只有努力构建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与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各领域、各层面、各环节,才能接续培养一批又一批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二 牢牢把握大学生党员立人生大德的根本内容

人生天地间,必定在一个时代中生活和工作。人生不能选择所处的时代,但时代可以选择人。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近百年的历程中形成的重大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全部体现在《党章》中,可以讲,中国共产党通过《党章》,把党的大德昭告天下。因此,每个学生党员要立人生大德,最重要的是要学好用好《党章》这个党的根本大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立人生大德,还须学好用好《宪法》这个根本法。

(一)《党章》总纲部分对党的大德做出了总规范,对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提出了总体要求

《党章》总纲对党的性质、最高理想、党的宗旨、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路线方针政策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对党的建设提出了基本要求,对加强党性修养制定了根本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章是党的总章程,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根本行为规范,认真学习党章、熟悉掌握党章是党员应尽的义务。”大德昭然、彰明天下,学生党员立人生大德,必须学深学透《党章》总纲中关于党的大德的普遍要求。其一,要了解党的性质,把握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立党之本、生命所系和力量所在,《党章》总纲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这强调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先进性的政党,它之所以先进,一是追求全人类的幸福,理想崇高伟大;二是指导思想科学,理论上与时俱进;三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四是被我们党长期的成功实践所证明。其二,要了解党的初心和使命,把握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战略目标。我们党不仅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还有实现远大理想的阶段性战略目标。《党章》总纲提出:“在新世纪新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可以说,“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就是我们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战略目标,它体现了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其三,要了解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全面把握和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这条基本路线确定了谁领导、依靠谁,朝着既定战略目标,按照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立足点的要求贯彻落实。因此,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必须严格遵循和全面贯彻这条基本路线。其四,要了解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把握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目标已经确定,路线已经指明,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因此,《党章》总纲对党的建设提出了基本要求,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从严管党治党。这些基本要求,体现了我们党以天下为己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从严管党治党,不断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大德和公德。

(二)《党章》有关章节,对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应具备的大德提出了具体要求

《党章》第一章“党员”和第六章“党的干部”,对党员和党的干部提出了具体要求,通过加强对党员和党的干部的党性修养,明共产党人的大德于天下。

《党章》第一章首先对于党员提出了基本要求,一是带头学习。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二是带头工作。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三是带头奉献。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四是带头守纪。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五是带头团结。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六是带头纠错。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违反党的原则的言行和工作中的缺点、错误。七是带头为民。密切联系群众,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八是带头为善。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弘扬中华民族美德。

《党章》第六章对于党的干部除了履行党员的各项义务外,还提出了六方面的要求,一是理论水平方面。重点是带头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二是理想信念方面。要求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立志改革开放,献身现代化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创业。三是求真务实方面。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四是工作能力方面。要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有实践经验,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五是秉公用权方面。要求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坚持原则,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地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六是工作作风方面。强调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

(三)民主集中制是实现共产党人大德的制度保障

立人生大德,不仅要有理想,而且还要守纪律、懂规矩。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始终坚持这一制度,有利于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证党的事业不断走向胜利;有利于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制定和贯彻落实;有利于调动全党的积极性,步调一致朝着既定的战略目标前进。因此,《党章》第二章专门对民主集中制做出规定。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有六项:

一是“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我们党的力量在于组织,力量大小则在于纪律,而这“四个服从”是党的一项重要纪律要求。

二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选举产生”。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及其成员都由选举产生,其目的在于选贤任能,选拔任用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干部。

三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是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它们所产生的委员会。党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的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安排。我们国家的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经过本人申请和组织批准,可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共产党党员中的优秀分子,可以被选为各级党代会代表;通过各级党的代表大会,选出各级领导机关及其成员,这是保证党的先进性的制度安排。

四是“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党的下级组织既要向上级组织请示和报告工作,又要独立负责地解决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和互相监督。党的各级组织要按规定实行党务公开,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这一项原则规定了上下级组织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上下级之间要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避免信息壅蔽。二是各级党组织及其成员要敢于担当,履职尽责。

五是“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委员会成员要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一项原则规定了在各级领导机关和组织内部领导集体与成员个人之间的关系,并做了三层规范:一是各级领导机关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二是规范了与这个制度相配套的决策机制;三是规范了与这个制度相配套的落实机制。

六是“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要保证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同时维护一切代表党和人民利益的领导人的威信”。这一项原则规定了党内民主监督和维护权威之间的关系。当前,国内改革发展的任务繁重而艰巨,国际形势严峻而复杂,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此大背景下,更需要全党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地位、全党的核心地位。

(四)《宪法》体现党的意志和主张,对公民应具备的大德和公德做出了规范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还通过法律程序,将党的意志和主张体现在《宪法》中。《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了国家的领导核心和指导思想,确定了国家的国体和政体,规范了国家工作人员和公民必须遵守的公德和大德。因此,学生党员立人生大德,还须学好用好《宪法》这个根本法。一要坚持党的领导。我国《宪法》在序言中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以历史叙事的方式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并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的特征。学生党员树立宪法意识,首要的就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要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自觉接受集体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教育,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履行保卫祖国的神圣职责。三要自觉维护宪法权威。改革开放以来,党和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与获得了宝贵经验,并不断地以宪法这一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下来,这既是宪法自身完善的内在要求,也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学生党员应保持宪法自信,强化宪法自觉,自觉维护宪法尊严与权威。四要推动宪法实施。带头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对宪法始终保持敬畏之心,做遵守社会公德的模范。就高校而言,特别要强化依法管理,坚持把教育管理与办学活动纳入法治轨道,大力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积极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处理各种矛盾与问题。加大法治宣传教育,抓好入学、考试、求职、毕业离校等重要节点,开展学生管理规定、日常行为管理规范等专题教育。积极推动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建设,依据大学章程,围绕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服务保障等,构建适应一流大学建设需要的更加科学系统、更加配套衔接、更具可操作性的组织架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三 全面落实大学生党员立人生大德的基本要求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党员,欲立人生大德,并明大德于天下,必须顺应这个伟大的时代,按照《党章》和《宪法》的要求,做到五个牢记、履行好两个义务。

(一)牢记党的性质,永葆党的先进性

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质量意识、质量标准贯穿高校党建各项工作,永葆党的先进性。一是以一流标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要义是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把政治要求、政治纪律作为课堂教育教学、论坛讲坛管理、创新工程准入、课题立结项、职称评审、对外学术交流的关键环节与首要标准,及时研判政治风险点和安全稳定新动态,有效防范化解政治风险。二是以一流标准加强思想建设。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拧紧思想“总开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和育人的坚强阵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三是以一流标准加强组织建设。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加强教师和学生党支部建设,准确把握新时期知识分子特点,大力在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发展党员。四是以一流标准正风、肃纪、倡廉。着力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大对发生在师生身边的公款吃喝、师德师风、学术不端等问题的查处力度,以优良党风带动形成良好校风、学风、教风。着力构建纪律建设长效机制,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着力构建反腐倡廉长效机制,注重廉政教育、关口前移,注重标本兼治、惩防并举。五是以一流标准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做好学校规章制度的梳理及立、改、废、释工作,有效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高效简洁的制度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及相关配套制度,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

(二)牢记党的最高理想,坚定理想信念

我们党一经成立,就把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与最终目标。要引导学生党员牢记党的最高理想,为全人类谋幸福,矢志不渝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要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认知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准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正确把握上。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全面深化思政课综合改革,引导广大教师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结合现实问题、热点问题和学生身边的问题阐释理论原理,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轮驱动,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系统创新课程思政,充分发掘哲学社会科学课堂的育人资源,让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每门专业课程、贯彻每节课堂教学,形成协同效应。坚持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并重,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到教材选用、教学实施、课程评估、学术活动、论文评优等各个环节,落实到所有教师的育人职责。二是加强社会实践。学生党员要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从书本上汲取养分,又要行万里路,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锤炼。应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中的砥砺作用,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引领广大学生党员走进社会大课堂,在与工人、农民、基层干部、科技人员的接触中滋养作风、认识国情,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三是加强世情国情教育。改革开放走到今天,我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日益接近世界舞台中央。应重点围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来加强世情国情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认知,既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又认识到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基本国情;既认识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又不避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失误,防止学生理解不准确、分析片面化。

(三)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新时代,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联系高等教育的实际,应始终坚持充分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师生,最大限度汇聚师生员工的智慧与力量。一是学生共享发展成果。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真正上台阶、上水平、走入学生心灵深处。二是教师共享发展成果。“练育人之能”,通过实践研修、专题培训、学历提升等途径,引导教师努力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和本领落后等困难,让他们有自信、有底气、有本事。“有用武之地”,信任、尊重和依靠他们,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搭建更广阔的舞台。“无后顾之忧”,把严格管理与关心服务结合起来,真情爱护、热情服务,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为他们排忧解难,增强他们的职业自豪感与归属感,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三是社会共享发展成果。以服务为导向、以贡献促发展,立足学校创新资源与人才优势,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新理论宣传服务体系,鼓励教师围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开展研究阐释,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利用课堂讲坛、城乡基层、厂矿企业、广播电视、大报大刊、网络新媒体等阵地开展宣讲、积极发声、引领舆论。完善决策咨询服务体系,建设一批跨学科研究平台和高校新型智库,把服务科学决策、服务改革实践作为建库立库的根本任务,深入开展政策、理论、实践、战略研究,真正发挥外脑和参谋作用。

(四)牢记党的战略目标,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也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这一伟大梦想,人才是关键。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凝聚人才,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有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未来可期。高等教育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承担着提供接续不断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光荣使命。高校牢记党的战略目标,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共识,统一思想认识,巩固广大师生的共同思想基础;就是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充分运用高校的智力资源与自身的聪明才智,在投身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就是要增强广大师生知识更新的紧迫感,使大批优秀人才持续不断地涌现出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五)牢记党的基本路线,沿着这条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奋勇前进

党的基本路线,是关乎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也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根本保证”。新时代牢记党的基本路线,必须让学生党员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党的基本路线。一是引导学生党员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兴国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识到这个“兴国之要”既包含了发展经济,更蕴含着改善人民生活的要求,而不仅仅是经济总量的增加或GDP的彰显。二是引导学生党员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立国之本”,巩固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教育引导学生党员树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三是引导学生党员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这一“强国之路”,把勇于改革、善于创新作为一种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与生活方式,扎实推进各领域、各方面的创新发展。四是引导学生党员坚定不移地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一“立足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当前,国际上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上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固然要充分利用世界各国技术与资源,但是这种利用必须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上,将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作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长久之计,作为我们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

学生党员要按照《党章》和《宪法》的规定,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和公民义务,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书写人生华章。

(王京清,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社科大教育部思政创新发展中心主任。源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9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