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堕民姓氏
据1936年9月15日《绍兴商报》报道,绍兴堕民有孙、应、裘、叶、严、柯、苏、彭、金、钱、周、张、陈、胡、汪、章、戚、王等十几个姓氏。绍兴城区的三埭街,是浙江乃至全国最大堕民聚居区。“今查绍兴城堕民占街三条,曰三埭街。最初张、彭、应三姓,应姓尤早,世居马山应家村,复与三姓通婚姻者,亦属焉。坊曰安宁坊。”[2]陈顺泰回忆:“堕民史记虽有‘大六姓’为应、裘、孙、叶、干、柯,但三埭街属姓却为彭、陈、周、钱、张、严、章等姓。”[3]绍兴籍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回忆,城内萧山街也有堕民居住,其姓氏以陈、赵、袁、屠为主。“堕民在身份上低人一等,以吹鼓手、演绍兴大班、挑了担子用麦芽糖换鸡鸭鹅毛等为业,清代不得参与科举考试,在城内聚居在萧山街(又称三埭街或堕民巷)一带,以陈、赵、袁、屠为主要姓氏。”[4]至于绍兴县堕民姓氏,杨汛桥有李、陈、俞、王四姓。鉴湖偏门外牛角湾有张、汪、周、石、王五姓,以张姓为主;昌安门外廿一堡因已拆迁,其姓氏其难于考证;施家桥有陈、周、王、许等姓,以陈姓为主。安昌彭家溇和外彭家溇,均为彭姓。柯桥蔡堰为杨姓。华舍韩弄为杨姓。马山后桥头以胡、陈两姓为主。斗门戚墅有李、陈两姓,而以陈姓为主,柳树下村有陈、樊两姓。漓渚九板桥为陈姓。皋埠堰下渡村有应、钱、陈、胡、杨等姓,以应姓为主。陶堰瓜山村以陈、严两姓为主,丁姓1户,张姓5户。平水下道地有汪、王、周、陈、徐五姓,以汪、王两姓为多。马鞍夹渎村有林、杨、钱、陈、彭、王、胡七姓,以林姓为主。稽东陈后山村以陈姓为主,徐、余两姓次之。齐贤东江村以汪姓为主;羊石岸头有钱、梁、胡姓。钱清三里塘、墅后后蒋、堰头八角亭主要是王、蒋两姓。王坛王城行政村和肇湖均为周姓。夏履镇所在地为王姓和周姓。湖塘夏泽行政村施家自然村为施姓。兰亭谢家桥以徐姓为主。[5]
表4-1 绍兴堕民姓氏
续表
诸暨堕民有陈、徐、毛、李、周、王、赵、斯、曹、郑、杨、苏、朱、金、石、吴诸姓。诸暨城区菱塘头堕民姓陈,上横街姓徐;大东枫桥大部弄姓陈、梁、李、施,尖小弄姓氏不详;小东毛家姓毛,西坑口子姓李,小兼溪姓周,王头高坞姓王,下车坞姓李,李家姓李,道马岑脚姓赵,山桥坞姓李,上岩口姓王,斯宅姓斯,王村姓毛,吴宅姓周,硬头、许村、西山下姓氏不详;南区两头门姓王,寺前姓陈,祝家埂姓陈,张家园姓曹,曹家姓曹,大地塔头姓曹;小西上王姓王,上史坂姓王,溪北姓郑,下杨姓杨,羊大山姓陈,泉水井姓苏;大西后龙塔姓朱、塔溪姓王,金家桥头姓金;下北吴家姓金,长澜姓石,横路、杨神殿不详;上北吴家姓吴,谢家山头姓陈。[6]
表4-2 诸暨堕民姓氏
续表
上虞堕民主要有沈、徐、施、俞、陈、李、毛、周、王、高、宋、章、谢、曹等姓氏。“上虞堕民的宗姓,从目前调查的情况看,与百家姓中的宗姓无异。”虞达人如是说:“从宗姓分析,这些都是汉民族中的大姓,汉民族讲究宗姓延续,堕民极有可能是从这些汉民族大宗姓里分离出去的,从宗姓里也证实堕民的先祖原是汉族大家庭的一员,这与史籍记载的情况也不矛盾。”[7]上虞堕民姓氏也有不同等级,“堕民自己内部也很复杂,因为都是被镇压后分遣到偏远山村小角,丰惠东门外有三个堕民居住点,洞桥头施家为老大,主姓施,是余姚方桥大施行来的;郎桥为老二,主姓许、吴,从小越来的;何家汊主姓陈是嵊县来的。他们本身也有等级观念,大户人家办喜事要老大堕民到场,何家汊的堕民不够资格,只能做下手之类行当。吹梅花、敲锣是上等行当,抬轿,是下等行当;陪新郎新娘是上等行当,洗碗抹桌是下等行当”[8]。崧厦堕民大姓有高、谢、陈、应,较为富裕;而宋、王、周、戈则较为贫困。[9]东关彭家堰也是堕民村,却并无姓彭的堕民。“彭家堰这个村的历史可能比东关形成更要悠久,一千多年前,东汉会稽太守马臻围垦鉴湖时,彭姓人氏参与筑堰拒咸蓄淡,开垦出一片良田后,就留下了一个古村落——彭家堰。推溯南宋时金兀术尚蔑称岳飞是南蛮,想必那时的江浙地区仍比较蛮荒落后,宋明两朝或许会把罪孥发配到这里,这个堰从此成了‘贱村’。彭姓的没留下后裔都搬迁了,李、严、陈、张四姓后人反宾为主,可以说彭家堰村里是完完全全的客家人。”[10]道墟堕民世家章氏家族,在中国家喻户晓,在中国戏剧舞台诞生了两颗绍剧巨星,即笨扮巧演的“活八戒”“七龄童”章宗信和“南猴王”“六龄童”章宗义。“六龄童”如是说,“据说祖上是堕民,但小时候我只觉得自己出身不光彩”[11]。“六龄童”毫不隐讳地回忆章氏堕民世家的历史。
我的祖父母早就故世,几乎没给我留下什么印象。我只知道祖居在上虞县道墟乡,祖父是一个普通的村民。他为人忠厚老实,常年勤作田业,农闲时则经营一爿小小的灯笼铺,可谓安分守己,胆小怕事,但生活尚可维持。父亲叫章益生,清末民初,为摆脱家庭困境,只身来到绍兴,从此开始了他毕生从事的戏剧事业。他经常走南闯北,运销各种戏剧用品。因为他熟悉梨园巷中人,经常将北方的水绉纱(纱巾)等化妆品和马鞭等道具运到南方来,销售给绍兴的乱弹班子。由于他不辞劳苦,潜心经营,不久就有了部分积蓄,于是便到上海立足,在老闸桥堍开了家戏院,取名为“老闸大戏院”。其实这戏院并不大,且又十分简陋,然而这却是绍剧进上海演出的第一家戏院,也可说是我的艺术摇篮。[12]
新昌堕民姓氏资料极为缺乏,明万历《新昌县志》记载:“有乐户十余姓,业鼓吹歌舞役,自相婚配,男妇多听大家使唤,凡饮宴率用之行酒。”[13]但具体姓氏不清楚,仅提及有十多个姓氏。
萧山堕民主要有苏、刘、金、彭、陆、毛、张、王、陈等姓。[14]严家底堕民有马、谢、周、张、蒋等姓。严家底自成村落,村内有德高望重的人义务担任负责人,协调村内事务,应对外界纠葛,大都由蒋姓主持村务。衙前镇志提及堕民姓氏有吴、陈和范等。所前镇堕民有陈、王、张姓;云石堕民有沈姓;城厢镇堕民有蒋、邵、金、陈、石、张、周;义桥堕民有苏、毛、张;临浦堕民有张姓;河上堕民有骆、张姓。[15]西兴堕民聚居的善庆庄,又称“善心庄”,主要有张、陈、吴、俞、苏姓。[16]
宁波堕民姓氏极为复杂,说法不一。“堕民祖先的姓氏,一说蒙古人贬为堕民后的姓氏最为划一。相传明灭元后,将蒙古人堕民改蒙古姓为汉姓,即夏、乐、侯三姓。二说明代贬张士诚、方国珍部属为堕民,其部属来自四面八方,其姓氏无可胜数。至民国,进出籍基本自由,堕民姓氏更无法统计。”[17]鄞县堕民村,并不全是堕民,因有较多堕民居住,故形成堕民村。“如戴江岸堕民村有张、王、李、陈、唐、忻、宋、仇、严、戴十姓杂居,其中王、李、陈、宋、严五姓为堕民,平民与堕民姓氏各占一半,村在册人口堕民仅占30%,实际在村人口占60%。堕民聚居人口一多,村名自然被堕民所占有。”[18]戴江岸最早堕民为严、宋、王三姓,后来迁入李、陈二姓。李姓堕民擅长乐艺,拥有三班吹行和木偶戏班,收了不少艺徒,同村而居,形成堕民村。鄞南栎社和王伯桥堕民均为陈姓。
原属镇海的北仑区石湫村堕民为何、王、张诸姓,聚居村西南隅,孙家弄因居住堕民较多,故称“堕民弄”。石湫村并非全是堕民,堕民仅占全村人口的1/4。
据慈溪史料记载,慈溪有李、邱、张、徐、黄、顾、陈、姚、叶、孙、陆、余、胡、周、杨、肖、楼、金等18个姓氏。慈溪最大的堕民聚居区天门下,“居民大多姓任,也有顾、陈、王、郑、徐等姓”[19]。坎墩“堕民有顾、桂、潘、邱、李等多个姓氏,坎墩的堕民,大多是邻近的天东、宗汉、横河和余姚低塘等地流落而来的。”[20]乍山乡虹星村堕民以郑姓为主。其他各乡镇堕民有任、陈、卢、顾、郑、徐、王等姓。淹浦徐家桥西岸有徐姓堕民。
余姚南门城下村有诸姓堕民;新西门村为诸、叶、袁、戴姓;龙泉山后老西门村为殷姓;石堰白杨岙村为杨姓;冷家山村为殷、周姓;兰墅桥两村为张姓;西黄山村为许姓;泥庵湖头三村为方、李姓;郁家湾两村为徐、李姓;横河谭子湾村为谭姓;马渚后堰头村、钱家桥村、峨眉桥村、叶家村为叶、张姓;狮子山头村、周巷高田头村为高姓;周马塘村为徐姓;第泗门柏树地村、低塘头八叉路村分八村,为陈姓;池头村为方、周姓;上城牌轩头村为方、周姓;朗霞殷家路村为殷姓;方桥村为叶姓;冯村、著江山村、斗门村为高姓;高家村为高姓;茅村为殷、筱姓;贺山村为黄姓;涨头村为金姓;临山临东村为胡、张姓;浒山东门外村为陈姓;郭相桥村、西史家桥村为汪姓;江湾村为余姓;后横埭两村为李、吕、宋姓;卢家山半个村为余姓。[21]
华柯持“堕民源于古越人”说,东阳堕民“主要姓氏为王、潘、周、裘、张、吕等,堕民的姓氏大量为越人土著使用的汉人姓氏。东阳小姓无谱,且旧时与大姓不通婚,因此难有变迁纪录。”[22]兰溪女埠镇堕民村童公山,“当地堕民有王、陈两姓”[23]。
清代衢州龙游有毛姓堕民,“同族尚习贱业”[24]。
定海堕民以顾姓和桂姓为主,以剃头为业。堕民“挑着‘一头热’的剃头挑子,游街串巷为人剃头的剃头师傅,以顾姓和桂姓为多,大多集居于定海城西门外顾家桥一带。如桂姓聚集于定海西门头一带,顾姓聚居于西门外顾家桥一带。人称‘阿桂师傅’和‘小顾剃头’的‘堕民’传人尚有人在。打棕绳的杂姓人家居东大街为最多。此辈后人重操旧业者前几年还尚有人在,今逐渐减少”[25]。岱山堕民聚居地小宫门村主要有邱、王两姓。
明代江苏常熟的堕民“初无姓,任取一姓以为姓”[26]。明代常熟著名丐户有石电。苏州乐户世家有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周传瑛。
正如同属贱民的“九姓渔户”有陈、钱、林、袁、孙、叶、许、李、何“九姓”之说一样,浙东也盛传“六姓堕民”之说,但关于堕民的“六姓”之说,却有不同版本。陈延生提出“六姓说”:“堕民是浙江东部的贱民阶层,相传是宋末的忠臣后裔,被元代皇朝罚堕的人民。到陈友谅反抗朱元璋以后,又加上了陈友谅的后裔,共有六姓,即应、柯、裘、刁、毛、陈。堕民自己的暗语呼‘六姓’谓‘三双’。”[27]严新民所录堕民“六姓”为裘、叶、应、干、柯、彭。“关于堕民的起源,绍兴乱弹艺人也有自己的说法,他们说堕民原是‘六部公卿’,这‘六部公卿’如裘、叶、应、干、柯、彭六姓,原是御前的‘六部大臣’,因触犯皇上,犯了罪,被贬为堕民的。他们在平时都自称为‘六卿’(‘六’读‘留’,不读‘陆’),又自称为‘三双’(也是六的意思)。”[28]余姚诸水康提出另一个堕民“六姓”版本,认为唯有殷、汪、单、筱、邱、费“六姓”才是“真堕民”,其余均为平民加入堕民行列后的“假堕民”。林聚成则提出绍兴惰民有“九姓”,相互间自称为“三双”。[29]
绍兴另有“大六姓”与“小六姓”之分。堕民“大六姓:孙、应、裘、叶、干、柯;小六姓:苏、彭、金、钱、周、张”[30]。绍兴乱弹艺人传说:“孙姓因家产巨富,不欲己姓列于六大姓,于是出资会同于众,将孙姓从六姓中除去,把彭姓放到六姓中来。其实,隶属于堕民的姓,尚不止这十二姓,只是裘、叶、应、干、柯、彭这六姓,在堕民中较为普遍,人数较多而已。”[31]作家赵锐勇在三埭街作田野调查时,也提供了另一份堕民“六大姓”的版本。赵锐勇如是说:“在采访中我了解到,三埭街中,姓氏属甘、柯、严、裘、应、彭六大姓的,至今依然占多数。如彭阿婉、彭阿珠等许多老人,都有根有据地对我说她们是当年彭氏祖宗的多少多少代嫡系。”[32]张家驹从永福坊耆老处获悉,关于绍兴“堕民六姓”为“裘、易、干、柯、应、苏六姓,系前元朝名将,忠于元帝,不愿投明,致为明太祖所戮(其后裔贬为堕民)。”[33]陈延生对堕民姓氏不断增加有过解释:“六姓之外,还有许多杂姓,据本人体会,其原因有二:1.做吹鼓手,须以六个人搭配为一班,但到秋冬雨季,结婚忙期,吹鼓手不敷支配,只能在邻近地区物色非堕民来凑数,久而久之,这些原非堕民,也操了堕民之业,作为堕民;2.有些知识的堕民,认为世代子孙,永为堕民,无出头之日,自己改姓的也不在少数。年深月久,人数渐增,就不仅六姓了。”[34]堕民存续的几百年间,堕民姓氏的不断增加,应是平民入籍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