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汉语非结构化人际冲突话语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2009—2012年的冲突话语研究

2009—2012年,我国的冲突话语研究掀起了一个高潮,无论在理论模型的运用方面,还是在理论问题的探讨方面,都进行了丰富而多样的研究,发表的研究成果是前期成果的五倍。在冲突话语的语料收集和选择方面,也呈现了相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有涉及人际关系的夫妻冲突话语、父子冲突话语、婆媳冲突话语、学生日常冲突话语、同性恋冲突话语,有涉及冲突性质和类型的争吵话语、冒犯性话语、非攻击性话语引发的冲突话语,有涉及不同机构的庭审话语、医患话语、“军人工作会话”[15],此外还有电视媒体话语。总体来说,冲突话语的语料类型以夫妻冲突话语和亲子冲突话语为主,语料来源以影视作品和小说为主。

与国外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快速发展时期相比,我国2009—2012年的冲突话语研究的理论主要是不同时期的语用学理论,这与我国学者大多把冲突话语理解为言语行为或话语冲突有关。概括而言,这一时期我国冲突话语的研究主要围绕着三个方面展开:一以语言为视点的话语结构研究;二以冲突为视点的话语冲突研究;三以语言使用为视点的话语语用研究。

(一)以语言为视点的话语结构研究

我国冲突话语研究者比较关注冲突话语自身的语言结构方面的特征,他们的研究涉及冲突话语的会话单位、会话过程、论证结构以及会话指示语等问题。对于冲突话语的会话单位,主要借鉴会话分析学者提出的话轮、相邻对、话步、可取结构(如许炳坤2009),对汉语冲突话语进行分析;对于冲突话语的会话过程,主要借鉴会话分析学者以及我国学者赵英玲(2004)、高萍(2007)的划分方式,把汉语冲突话语的展开分为启始、冲突、终止或结束三个阶段(如焦恩2009;吴颖2009;马丽丽2010;艾玉婷2010;陈彧2012;李健2012;刘勇2012;杨小莉2012),把汉语冲突话语的结束方式分为转移话题、妥协让步、一方获胜等不同的方式(如张琼芳2009;朱晓琴2010;陈静2012;杨妍2012)。

此外,赵英玲、狄艳华(2009)还根据西方修辞学中的论辩传统,对冲突话语中的论证结构进行了研究,这是一个比较独特的研究视角。李成团(2010a,2010b)把语用学中的指示语(人称代词)研究和会话分析结合起来,研究汉语冲突话语中会话指示语(人称代词)的类型和语用特点,对冲突话语的语言特征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有关指示语的研究应该还可以拓展到其他指示语。

(二)以冲突为视点的话语冲突研究

冲突话语是冲突现象的语言表现,冲突现象自然成为冲突话语研究不能回避的课题。我国研究者关于冲突现象的探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即冲突策略、冲突原因、冲突管理,其中围绕着冲突策略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多。此外,对冲突过程、冲突程度、冲突态度和方式方面的话语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于冲突策略,研究者们从冲突结束、冲突行为、冲突程度、冲突态度方面进行了研究。对冲突结束策略进行研究的有:赵宇(2011)研究了夫妻冲突话语中的冲突结束策略,王敏玲、王栋(2011a)研究了夫妻冲突话语中的冲突终止策略,杨妍(2012)比较了中美夫妻冲突话语的冲突结束策略。对冲突互动中的回应策略研究的有:龚双萍(2011)研究了军事题材的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中的军人会话中的回应则略,何暄、丁青兰(2011a,2011b)研究了亲子冲突话语和夫妻冲突话语的应答策略。对冲突过程中的缓和策略研究的有:张琼芳(2009)研究了家庭成员冲突话语中的冲突缓和策略,王敏玲、王栋(2011a)研究了夫妻冲突话语中的冲突消解策略,庄美英(2012a)研究了冒犯性话语中的缓和性回应策略。对冲突过程中参与者的态度研究的有:李成团、冉永平(2012)研究了电视访谈辩论节目冲突话语中的隐含否定策略,匡露(2012)研究了夫妻冲突话语中的直接性不礼貌策略。

关于冲突原因,焦恩红(2009)认为发生日常言语冲突的原因是竞争性、安全感和荣誉感,段钰(2010)、张玲(2011),王敏玲、王栋(2011b)认为交际双方的语境不顺应是产生冲突的原因,何暄、丁青兰(2011a)认为面子合作失败是冲突背后的真正原因,侯景芳(2012)认为推动竞争的内在原因是模因域的动态竞争性。

关于冲突管理,研究者们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出发进行了研究。马丽丽(2010)以林语堂《京华烟云》中的冲突话语为语料,依据赵英玲的“冲突三阶段”观点,对冲突话语的启始、激化和结束三个阶段的语言使用进行了量化分析,分别总结了各个阶段出现频率高的语言形式,以此为依据推断冲突各个阶段的最佳冲突管理。马丽丽研究的冲突管理研究,侧重语言的管理。李成团、冉永平(2011)从会话冲突的动态交际过程出发、在人际语用学的研究视角下探究冲突管理策略,他们认为,在冲突过程中,参与者对于自己或群体所期待的身份或面子进行建构的过程就是冲突管理。[16]李成团、冉永平把会话冲突管理分为缓和性冲突管理和加剧性冲突管理两大类,每类下面再分为若干不同的小类,包括语言的管理和非语言的管理。李成团、冉永平还对会话冲突管理的语用依据进行了分析,指出说话人对冲突的缓和或加剧,其语用依据在于所期待的身份属性。李成团、冉永平的冲突管理研究,更侧重非语言的管理。

(三)以语言使用为视点的话语语用研究

在我国的冲突话语研究中,基于语言使用的话语观,普遍为研究者们所接受。有的研究者关注语言的语用方面,对语用取向、语用效应、元语用表征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有的研究者关注社会的语用方面,对性别差异、身份构建、权势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

关于语用取向,西方学者先后提出过不同的观点,Brown & Levinson(1987)最先提出语言使用的两大取向——支持说话人取向和支持听话人取向,Ting Toomey & Cocroft(1994)提出第三大取向——相互支持,Spencer-Oatey(2000)提出与“相互支持取向”相反的“和谐—忽视取向”和“和谐—挑战取向”。冉永平(2010a)在此基础上把“相互支持取向”解释为趋同取向,把“和谐—忽视取向”和“和谐—挑战取向”解释为趋异取向。冉永平指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既有趋同取向的和谐类话语,也有趋异取向的非和谐类话语。趋异取向是说话人由于特定的交际需求,有意使用和听话人不一致的符号手段,以表达和听话人对立的情感或立场。冲突话语的语用取向属于趋异取向,趋异取向揭示了冲突话语的语用理据,为冲突话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语用效应”是冉永平(2010a)提出的语用学概念,它是指在冲突话语中,听话人针对说话人的引发语所产生的回应,具有不同的语用效果。冲突话语的语用效应有两种,一种是正面的语用效应,一种是负面的语用效应。当听话人对说话人的引发语表示接受、认可时,可以避免或弱化交际双方的对立,这种语用效应就是正面的;反之,当听话人对说话人的引发语表示拒绝、反对,则可能造成双方人际关系的对立,这种语用效应就是负面的。冉永平指出,冲突话语不仅具有负面的语用效应,在一定的语境条件下,也具有正面的语用效应。例如由于认知冲突造成的冲突话语,可能有利于双方在冲突互动中建构新的认知、达成一致,进而提升人际关系。

关于元语用问题,国内外学者曾先后提出过近似的观点,Verschueren(1999)指出语言交际过程体现交际者的“元语用意识”,即交际者对交际信息和交际过程的管理和调节意识。冉永平(2003)对元语用现象进行了解释。何自然、冉永平等(2006)进一步对元语用意识进行解释,指出元语用意识会在语言层面留下痕迹,并对交际过程进行调节。在此基础上,刘平(2010)对会话冲突元语用意识的语言表征进行了研究,把加剧冲突程度的元语用话语分为四种类型,并对元语用话语在加剧冲突程度方面的功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元语用话语的研究,为冲突话语在语言使用方面的研究打开了新的思路,在会话结构分析之外,找到了更加丰富的“语言资源”,它们既可以从微观的角度进行细致分析,也可以从宏观的角度进行阐释。

以上研究是基于语言使用的话语语用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是冲突话语在语言使用研究中的主流,但近10年来,关于社会语用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对象。例如,王敏玲、王栋(2011b)在顺应理论视角下对夫妻冲突话语进行了解析,他们发现夫妻冲突话语往往不是由于意见分歧造成的,而是由于男女性别上的差异导致他们的经验世界产生差异,从而使得双方的语境不顺应,产生了话语冲突。

身份构建是社会学、系统功能语言学、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对象,在冲突话语研究中引入身份构建来分析交际者的话语意图,是近年来国内外冲突话语研究的特点之一。李成团是我国较早在冲突话语研究领域关注身份和身份构建的学者,李成团(2010a)在研究冲突话语中指示语的变换时发现,语言层面的指示语在交际过程中反映说话人的视点站位,即通过指示语的选择,说话人表现自己的语用视点。这种视点站位背后的语用意图之一便是身份构建。李成团分析了在争辩语境下,说话人通过指示语的选择对听话人进行定位,以强化语用指向和对立意图。身份构建是社会语用因素,它在语言形式的使用和选择方面也会“留下痕迹”,研究身份构建和语言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有利于冲突话语的语言本体研究。

权势是交际语境的构成成分,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或阶层的差异,会影响他们的语言选择。在冲突话语中,权势关系的不同会影响听话人的回应策略的选择,权势关系的变化会影响冲突发展方式的变化。龚双萍(2011)通过对军人工作会话的研究,揭示了听话人在冲突话语中的回应策略具有顺应权势关系的特点,总结了在低权势关系、高权势关系和对称性权势关系下的各种不同的冲突话语回应策略。同时指出,冲突回应策略对权势关系及其变化的顺应,是语境顺应性的表现,符合顺应论的理论解释。刘勇(2012)通过对电视剧《乡村爱情故事》中谢广坤父子间的冲突话语的研究,总结了父子冲突话语在不同阶段的冲突模式,并分析了代际权势关系对交际双方言语行为的影响,同时考察了权势关系和冲突话语的互动关系,发现随着冲突管理策略的改变,权势关系将会得到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