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地区民间故事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六盘山地区民间故事讲述活动展开的环境

从故事讲述或从展开的具体场合看,六盘山地区民间故事的讲述并没有相对明确的禁忌与约定,只要是农闲时间或劳动的间歇,在讲述者和听众都具备的情况下有讲和听的意愿就可能发生讲述活动。

首先,从讲述时间看。国内民间故事讲述活动一般都选取农闲时间,除了跟随作息规律外无明显禁忌,比如清同治年间,许奉恩对他的家乡安徽乡村讲故事活动的描述:“其或农工之暇,二三野老,晚饭杯酒,暑则豆棚瓜架,寒则地炉活火,促膝言欢,论今评古,穷原究委,影响傅会。”[1]在世界各地,民间故事的讲述一般都在农闲休憩的时候,尤其是夜晚入睡前的时段。当然,由于具体文化传统的差异、文明发展进程的不平衡、自然生存环境的不同,不同国家地域对民间故事讲述场合的要求与讲究也不尽相同,甚至有些国家地域还有较为严格的禁忌。“在非洲很多民族中,只许可在晚上讲故事,据19世纪中叶英国旅行家柴普曼说,卡普尔人(科萨人)白天不准讲故事;另一位旅行家弗罗宾乌尼斯也证实,在北非柏伯尔人(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及摩洛哥的部落群,操闪米特—哈密特语)的某些部落群里,仍然是禁止白天讲故事的。每到晚间,黑暗降临了所有热带密林的时候,人们燃起一堆堆篝火,劳累了一天的大人和孩子们,都集聚在篝火旁,聚精会神地听着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2]即使没有严格的禁忌,但由于人类劳作生息的自然规律,很多民族、地域的人们依旧习惯于在夜间展开讲故事的活动。在许钰所著的《口承故事论》中认为一些著名故事集的名称就反映了这种特点,“如意大利16世纪中叶斯特拉佩鲁勒收集的一个故事集叫作《愉快的夜晚》”,“日本故事学家关敬吾说他开始研究民间故事时,阅读的是一位老大娘讲述的《加无波良夜谭》”。[3]此外,对于中国读者而言,更为熟悉的还有《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等域外故事集。

在六盘山地区,民间故事的讲述在时间上主要选取的是劳作之余的休息时段与夜晚入睡之前。但也有劳动过程中讲述的,只是劳动过程中更多讲述的是一些短小篇幅的笑话,一是更符合劳作时讲述者与听取者的精力分配;二是能够缓解劳作之苦;三是在家庭、族群等共同劳作时,讲故事也可以达到相互交流、团结成员、鼓舞精神等目的。其中,夜晚入睡前的讲述在该地域更为普遍。一是一天的劳作结束,讲述者有时间和精力开展讲述活动;二是这些“睡前故事”具有催眠的作用,可以让处于兴奋状态的孩子快速安静下来,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进入梦乡。

其次,在地点选择上。与时间相比,世界各民族、地域的民间故事对讲述地点的规约相对较少。当然,由于具有口头性,民间故事的讲述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场所,而入夜后无论讲述还是聆听都需要一个相对温暖、安全的场所,所以如前文刘锡诚《原始艺术与民间文化》中相关引文所示,一团篝火往往是凝聚讲述活动各个参与者的最佳地点。比如在日本,荒木博之指出在民间故事讲述过程中“火塘是日本‘故事讲述’的象征场所。火塘是日本家庭最神圣的空间之一,无论是妇女守护火塘的火,还是火塘里的福木不能熄灭的传统,或是祖灵在炉火上方吊钩上穿行的信仰,都说明火塘已经跨越日常生活空间,开始具有神圣空间的功能”[4]。可见,火塘周围是日本传统民间故事讲述对地点的文化选取,也是自觉选取。

在六盘山地区,民间故事的讲述地点相对随意,劳作之余,田间地头皆可以“说古今”。但由于具体时代环境、劳作方式、人际关系的变更,对故事讲述地点的选取也在变化中。在该地区的农村中,故事讲述的地点主要是火炕上。热炕对于六盘山地区的人而言,几乎是美好理想生活的代名词,“大门外头看台戏,不如炕上美美睡”;“有吃没喝,只说有热炕烙脚”;“热炕上生,热炕上长,热炕上养出状元郎,热炕上秀女桃花样”……由于具体的地理气候环境影响,六盘山地区的乡民世世代代都在热炕上孕育成长栖居。单是关于热炕由来的传说故事就有好多。比如有热炕是轩辕黄帝造出来的传说;热炕是周武王留下来的传说;热炕是一位古圣人创造的;等等。在有着久远穴居历史的黄土高原,窑洞也是十分常见的民居方式。即使在今天,六盘山地区的乡间还保留着这种冬暖夏凉的民居,窑洞火炕是最佳组合。夜晚到来时,一则则或绮幻或悲泣或诙谐的民间故事在讲述者或悠远或神秘或幽默的语调中徐徐展开。同一家庭中的祖孙辈、父子辈、姐妹行等关系的成员间往往会展开故事讲述活动。有些故事即使聆听者已经听过,但也可能会一再要求长者、先知者再讲述。在20世纪人民公社化运动期间,村里的孩子为去集体羊圈、牛圈中分享只有饲养员才有的火炕上取暖而寄宿,这时社员间讲故事的能手会在火炕上展开故事讲述活动。这代人特殊的经历也使得民间故事在他们中得以保存。但今天去采访,他们即使自己知道许多故事,也不去讲,“没有人听,娃娃也听不懂”。宁夏隆德县原柴沟村(后在宁夏易地扶贫搬迁中迁居今大武口六站沐恩新居小区)村民陈法海这样讲。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民间故事的消失首先是失去它的听众。

在时间地点的综合条件要求下,入冬后的农闲时间是六盘山地区民众讲述故事最密集最频繁的季节。不仅具备时空条件,也能满足农闲时间民众的精神娱乐需求。当然,故事传播并不局限于家庭之中,行旅之中、麦客劳作休息之时,甚至蹲在墙根下唠嗑,只要有人群聚集,有空闲时间,有听与讲的意愿,都可能开展故事讲述活动。总体上看,六盘山地区民间故事的讲述对时空环境的要求并不高。当然,这种无明确禁忌与讲究的随意性也可能源于禁忌与讲究的消逝,是民间故事讲述活动生活化的结果。故事讲述活动对于讲述者与聆听者而言都是十分纯粹的精神享受,也是民间故事得以代代相传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