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篇 2019—2020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总体评述
第一章 2019—2020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 2019—2020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一 国际经济新形势
2019年世界经济增速较上一年相比降幅明显,其中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世界发达经济体比如美国、欧元区、日本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而新兴经济体中,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国的经济增速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2020年年初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快速传播,对全球经济造成了极大冲击。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0年世界经济总量将下降3%,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将比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冲击更为严重。
根据2020年4月IMF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GDP增速为2.9%,与2018年相比下降0.5%。主要发达经济体2019年GDP增速为3.7%,比2018年GDP增速4.5%略有下降。2019年,包括“金砖四国”在内的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体GDP增速相较于2018年下降0.6%。具体来看,美国2019年与2018年GDP 增速分别为2.9%、2.3%,下降0.6%;欧元区2019年的 GDP 增速为1.2%,与2018年2.0%增速相比,下降0.8%;日本2019年GDP 增速为0.7%,相较于2018年GDP增速下降1%。通过以上数据可见,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例如美国、欧元区等经济体在2019年的GDP增速均出现了一定程度回落。在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体中,2019年中国GDP增速为6.1%,同比下降0.6%;俄罗斯2019年GDP增速为1.3%,同比下降0.4%;巴西2019年GDP 增速为1.1%,同比下降0.3%;南非2019年的 GDP 增速为0.2%,同比下降0.6%;印度2019年经济增速为4.2%,同比下降3.1%。由此可见,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都出现明显下降,全球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见图1-1)。

图1-1 2018年和2019年主要经济体GDP增速
资料来源:根据IMF公开数据整理。
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明显回落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全球贸易面临严峻挑战。2019年全球贸易整体增长放缓,部分国家之间的贸易局势较为紧张,全球贸易面临严峻挑战。世贸组织(WTO)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商品贸易增速仅为1.2%,相比2018年3%的全球商品贸易增速,下降了1.8%,且预计2020年全球贸易增速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则会由之前预测的3%下降为1.7%。
第二,国际投资下降明显。《2019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与2018年相比下降了13.4%,并且下降趋势将进一步持续。国际投资经过近三年的大幅下降,投资规模已达到2010年以来的最低点。2020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将会受全球经济放缓、地缘政治风险上升、贸易增长疲软等大环境影响仍然处于较低水准。
第三,全球制造业产业链遭受冲击。根据摩根大通数据显示,在最近几年的贸易保护主义回潮、经济增速放缓、全球投资低迷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全球制造业PMI在2017年12月达到54.5峰值之后,持续性地呈现下降趋势,到2019年12月,全球制造业PMI徘徊于荣枯线附近,仅为50.1。随着2020年新年之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扩散,全球制造业产业链遭到极大破坏。
第四,世界整体商业信心不足。2019年,由于全球经济增长动力缺乏,经济发展处于疲软态势,进一步挫伤了全球商业发展信心。由OECD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商业信心已降低至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仅为99.3。主要经济体国家很多跨国企业对全球发展前景与经营状况的改善持悲观态度。
第五,全球失业率仍处较低水平。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之前,全球劳动力市场依然紧俏,虽然全球贸易经济放缓,但并未对世界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市场造成显著的负面冲击。具体表现在美国、欧元区、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失业率均降至近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最低点。
第六,全球货币政策偏向宽松。由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世界主要经济体为刺激经济增长,普遍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其中,美国再次下调基准利率0.75%,将原先的2.5%下调至1.75%,与此同时购债扩表;欧洲央行则将隔夜存款利率下调0.1%至-0.5%,同时在2019年11月重启资产购买计划。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体也在2019年多次下调利率水平,全球融资环境较2018年同期相比,明显宽松。
二 国内经济新形势
2019年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经济总体保持稳中有进态势。针对国内外多重风险并存且不断加剧的整体局面,中央和地方政府遵循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扩大高水平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整体稳中有进,保持向好态势,较好实现了主要预期目标。2019年,中国经济运行呈现诸多积极变化:一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进程的持续推进;二是工业结构优化调整取得实效;三是减税降费政策红利显著;四是房地产市场“三稳”调控目标稳步落实。与此同时,也仍然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工业运行稳中趋缓、物价上涨较快、投资需求不振、消费需求不稳、区域增长不平衡加剧等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GDP已经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体量相当于2018年世界排名第三位至第六位的日本、德国、英国、法国GDP之和。国民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0892元,首次突破1万美元,进一步缩小同高收入国家之间的差距。经济增速为6.1%,在世界主要经济体排名中位于前列,在1万亿美元以上的经济体中位居第一。2019年,中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 GDP 的占比分别为3.8%、36.8%和59.4%,同2018年相比,第一、第三产业在GDP的占比分别下降了0.3%和2.1%,而第二产业在GDP的占比提高了2.4%。2019年中国工业增加值较2018年同期相比,出现明显波动,2019年3月增加值为8.5%,较2018年同期增加2.5%,到2019年5月回落至5%,较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8%,之后再次出现短暂上浮,2019年6月增加值上涨至6.3%,较2018年同期相比增加了0.3%,之后增加值保持小范围波动,2019年11月中国工业增加值达到6.2%,比2018年同期增加0.6%(见图1-2)。2019年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减缓,数据显示,2019年5月的中国制造业PMI为49.4%,环比回落0.7%,其中生产指数为51.7%,保持在扩张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3%,与前月持平,总体运行平稳;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5%,环比提升0.2%;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3.3%,环比微落0.1%,总体表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继续保持扩张态势(见图1-3)。

图1-2 2018年和2019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1-3 2017年8月—2019年11月中国制造业PMI指数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第一,综观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现状,2019年前三季度,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表现远低于预期,地方政府自发投资意愿有限、基建资金来源仍然受限等因素限制了相关行业投资。2018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显著下降,2019年1—2月开始出现回暖迹象,之后继续缓慢前进,但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急剧下降,达到历史最低点,2020年3月又开始出现缓慢回升。房地产投资状况与固定资产投资状况类似,2019年下半年,房地产融资环境全面收紧,但房地产投资增速仍保持较强韧性,主要原因是土地购置支出滞后投资、建安投资明显上升所致。数据显示,由于2019年始终呈现缓慢下降态势,2019年1—12月到2020年1—2月骤然下降至-16.3%(见图1-4)。

图1-4 2018年1月—2020年3月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状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月度统计数据。
第二,从国内消费需求来看,总体呈下降趋势。2019年以来,国家出台多项促消费、稳增长政策,以优化消费供给结构,提升消费市场供给质量。1月9日,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2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5%,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0.5%。2019年全年,CPI比上年上涨2.9%。本课题组研究分析认为,近期消费物价上涨主要受“两节”以及此前非洲猪瘟造成猪肉供给紧张影响,季节性、结构性因素占据主要原因。另外,2019年PPI呈现明显震荡浮动,全年降幅同比收窄0.9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2%,降幅收窄1.3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3%,涨幅回落0.3个百分点(见图1-5)。主要行业中,涨幅扩大的有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降幅收窄的有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等。

图1-5 2019年1月—2020年3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及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整理。
第三,产品进出口趋弱态势明显,对美、日等主要贸易伙伴出口下降。2019年以来,全球经济放缓趋势更加明显,中美贸易摩擦实质影响持续显现,1—10月,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和进口累计增速分别为-0.2%和-5.1%,分别较上年同期放缓12.6个和25.3个百分点。一是对美出口增速大幅下降。2019年1—10月对美出口增速为-11.3%,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4.6个百分点。对美出口下滑导致中国前三大贸易伙伴顺序发生变化,欧盟仍为第一,东盟超越美国成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二是对新兴经济体出口增速较快。2019年1—10月对东盟出口增速为10.4%。三是贸易结构优化势头持续。2019年1—10月,一般贸易出口增长8.5%,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至58.2%,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97.6%。
总而言之,2019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显现,GDP增速有所放缓,国内市场、金融等环境愈加错综复杂。但在逆周期调节政策的积极对冲下,宏观经济增长展现出较强韧性,实际GDP增速继续保持在目标区间。具体来看,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2%,增速较上年同期下滑0.5个百分点。从三个季度走势来看,经济增长在经历年初短暂企稳后进入下行通道,其中第三季度GDP同比降至6.0%,较上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这与当季需求端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出口金额增速边际下滑,以及生产端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相印证,反映5月之后中美贸易摩擦波澜再起,消费、投资及外需等驱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都在不同程度承受压力。自2019年9月以来,伴随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以及中美贸易摩擦趋缓,经济运行已开始出现企稳迹象:当月汽车销售回暖带动商品消费增速环比回升,财政支出大幅度增长推动基建投资保持回升势头,双向调控背景下房地产投资保持较强韧性;同时,9月出口交货值降幅收窄及国内市场需求反弹,也带动工业增加值出现加速增长。
三 2019—2020年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述
2019年,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保持平稳,季度波动幅度小于0.3个百分点。第三、第四季度投入和效益分指数持续环比上涨。总体看,2019年中小企业发展稳中承压,经营得以改善、活力有所提高。然而,从2019年第四季度情况看,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92.7,相比第三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仍小于景气临界值,表明中小企业发展基础不牢固。具体来看,“融资难、融资贵”仍是当前突出问题。创新发展缺乏投融资支持,以及土地、资源、原材料和人工等要素价格的增长,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也因此面临巨大压力。
对于国内中小企业而言,2019年中央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双轮驱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提振中小企业发展信心,切实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关键问题。
第一,设置科技创新专板。2018年12月5日在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将上海、安徽、四川等个别区域性股权市场设置科技创新专板的做法推广到8个先行先试区域,区域性股权市场能为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多项金融服务,作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孵化器,引导社会资本向新兴行业、创新型企业集聚,解决其成长不确定性高、难以通过传统的金融方式融资等问题,从而促进科技创新型企业加速发展。
第二,融资纾困。为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2018年12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同时,根据中小金融机构使用再贷款和再贴现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再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000亿元。设立TM LF能为商业银行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不仅贷款时间长,有效减轻了商业银行偿还借款的压力,且操作利率目前为3.15%,可大幅降低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在获得稳定可靠的低成本资金后,小微民营企业银行贷款的可获得性提高。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有能力进一步增加对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总量,帮助小微民营企业走出融资困局。2020年上半年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已达50%以上,普惠金融、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制造业的贷款利率都降至历史新低,特别是普惠金融的贷款利率目前在5%左右,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直接融资方面,以注册制为核心的资本市场改革正在全面推进,为更多市场主体敞开直接融资的大门。
第三,中国人民银行降准。2019年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相较于TMLF,直接降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更符合“降成本”的要求。TMLF需要商业银行支付给央行利息,属于有成本的资金,降准则属于“零成本”。商业银行获得资金成本降低,其投放给企业的资金成本也会随之下降,从而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第四,减税减负。为了激活市场活力,稳定就业目标,2019年中国再次推出一批针对中小企业的普惠措施,全年减税超过2000亿元。2020年1—6月,新增减税降费15045亿元,有效地减轻了市场主体负担。减免的税金,小微企业可用于再生产或者扩大投资,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压力,有利于促进社会投资,促进中小实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