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区域布局
中国制造业的区域布局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应该说中国制造业的区域格局基础来自“一五”的156项重点工程建设,当时基于接近资源产地、改变以前中国集中沿海城市畸形布局、国家安全与经济安全需要等基本原则,实际施工的150项重点工程中44个国防工业项目安排在中西部地区的有35个(21个在四川、陕西两省),106个民用项目东北地区安排了50个、中部地区32个,总体上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安排的项目占据了84%。[6]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推进了以东部率先发展、以整体经济增长极为主要内容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产业发展的重心逐步向东部倾斜。1980年8月26日批准在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在“七五”计划(1986—1990年)中明确提出按照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带序列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1995年9月中共中央提出要把“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作为今后15年必须贯彻的重要方针,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重大战略举措开始实施和持续推进。党的十八大和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新一轮东北振兴、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开始实施。随着区域战略的不断深化,中国制造业格局也在变化之中。
虽然近些年来一直通过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以及中部崛起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但是,到“十二五”结束,东部地区制造业仍基本占有全国“半壁江山”。图3—1为“十二五”时期中国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例情况,可以看出,东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占比从2012年的50.4%上升到2016年的52.6%[7],而东北地区占比则相应从9.0%下降到6.8%,中部地区占比略有上升,西部地区则略有下降。这表明东部与中西部的差距继续扩大,尤其是东北地区工业比重进一步下滑。实际上,投资情况也反映了这个趋势。“十二五”时期,也就是进入工业化后期,东部和中部地区工业投资占比持续走高,西部地区工业投资占比轻微降低,东北地区工业投资占比大幅降低。以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份额来看,2012年东部地区最高,为39.1%,其次是中部地区,再次是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最低,东部比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分别高出12.9个、16.5个和27.1个百分点(见图3—2)。“十二五”期间,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份额都持续提高,分别提高了4.8个和3.2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占比先升后降,最终下降了1.6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占比不断降低,最终下降了6.3个百分点。
图3—1 2012—2016年中国四大区域工业增加值比重(%)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17)》,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年版,第471页。
图3—2 2012—2016年中国四大区域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17)》,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年版,第473页。
如果从省级区域看,处于制造业大省第一方阵的省份主要有江苏、山东和广东,从工业资产看,这三省2016年的工业资产分别为114536.32亿元、105046.32亿元、105604.17亿元,在全国占比都超过了10%(见图3—3),合计超过30%,这些省份都属于东部地区。处于第二方阵的省份包括浙江、河南、上海、北京、河北、四川6个省级区域,在全国占比都在5%左右,这6个区域占比整体为30%左右,第一和第二方阵9个省级区域工业整体占比超过了全国的60%。从省级区域也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优势十分明显,不仅如此,从图3—2的投资趋势看,东部地区的显著优势还会持续下去。虽然总体上看中部地区逐步在崛起,但是与东部差距还较大。从区域协调发展角度看,最值得担忧的是东北地区制造业的迅速下滑。虽然经过三轮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这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156项工业项目建设布局最多的区域,近些年仍日趋衰退。总体而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问题可以认为是产业结构、体制机制、要素供给等方面问题的综合,从产业结构看,存在重化工业比重大、过度依靠投资拉动、产业集中度低、“聚而不集”的问题;体制机制方面,民营经济比重过低,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有待深化,创新能力不足;从要素供给方面看,人口数量下降,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企业管理人才供给不足。[8]综合原因必须综合施策,未来东北地区制造业的振兴需要系列措施协同推进。另外,对于西部地区而言,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发展途径,这正是一个国内版的“雁阵理论”所揭示的趋势。但是随着东南亚地区的国家经济逐步起飞,中国东部地区一些制造业开始出现向东南亚转移的趋势,呈现出国际版“雁阵理论”所揭示的趋势,从而出现对国内版“雁阵理论”的替代,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对西部地区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图3—3 2016年中国各省级区域工业资产占比分布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库计算,暂无港澳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