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国工业化的水平
无论是在学界,还是在政府以及其他社会各界,虽然工业化概念被广泛地使用,但是工业化内涵往往被错误理解为工业的发展水平。实际上从传统意义上看,工业化一般应该被理解为工业驱动的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收入的提高和经济结构高级化的经济发展和经济现代化过程,一个国家工业化阶段所描述的是其经济发展和经济现代化水平。[1]从发展经济学看,工业化实质是国民经济中一系列重要的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过程。[2]也正是这个原因,虽然现代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从数量比例看早已经是服务业主导,但仍被认为是工业化国家,而且当今世界又处于新一轮工业革命过程中。从现代化视角看,工业化可以认为就是经济现代化。对于现代化一个比较普遍的解释就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而社会变迁的动力是经济增长和结构变革,这也就是工业化。这意味着现代化的实质就是由工业化驱动的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那么,从时间进程看,工业化是先于或者至少与现代化同步实现。因此,中国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就需要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化,构建现代化的动力机制。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代化战略目标时,就把基本实现工业化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的重要标准。党的十九大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这也就意味着,基本实现工业化也就成为今后三年经济建设决胜的关键要求。那么,中国工业化现阶段处于什么水平,到2020年能否基本实现工业化呢?
按照工业化理论,可以把工业化进程划分为前工业化、初期、中期、后期和后工业化阶段。在2005年,我们利用人均GDP、三次产业产值比例、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比例、人口城镇化率、第一产业就业占总体就业比重五个指标并赋予不同权重,取工业化国家这五个指标在不同工业化阶段的经验数值范围作为标准值,构造了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见表2—1)。对应工业化的前工业化、初期、中期、后期和后工业化阶段,该指数分别取值为0、1—33、34—66、67—100和大于100。
表2—1 工业化不同阶段的标志值
我们利用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最新测算表明,在经历了“十一五”时期的快速增长后,2010年中国工业化水平指数为66,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后半阶段,即将步入工业化后期。2011年以后中国工业化水平就进入工业化后期。虽然整个“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逐步进入增速放缓、结构趋优的经济新常态,到2015年,中国的工业化水平指数达到84,快速推进到工业化后期的后半阶段(见表2—2)。这意味着中国离基本实现工业化已经很近,而且我们从来没有离实现工业化如此之近。[3]
表2—2 2015年中国工业化水平指数
续表
我们可以进一步对2020年的工业化水平进行粗略估计。(1)从总体工业化水平指数看,如果我们根据“十二五”时期工业化速度推测,假定“十三五”期间中国能够保持“十二五”时期工业化速度,到2020年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将超越100。但是考虑到工业化后期工业化进程逐步放缓的趋势,只要“十三五”时期工业化速度不大幅低于“十二五”时期(不低于60%),到2020年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也会大于95,大体接近100。另外,如果采用计算出1990—2015年中国历年的工业化综合指数,我们将这一时间序列利用Matlab软件进行“S”形轨迹的拟合,结果在2025年前后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达到最大值100。(2)从工业化进程的具体衡量指标看,到2020年,中国人均GDP将超过1.2万美元,服务业比重达到55%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商品增加值比例60%左右,城镇化率超过60%,三次产业结构非农产业就业占比超过80%。人均GDP指标和三次产业产值结构指标已经落到了后工业化阶段标准值范围中;制造业增加值在2010年已经超过了60%,达到后工业化后期的阶段,近年有下降趋势,大体应该能够稳定在工业化后期阶段标准值范围中;城镇化率和三次产业结构中非农产业占比指标值则属于工业化后期的标准值范围。(3)从具体省级区域看,到2015年,上海、北京和天津都已经步入后工业化阶段,浙江、江苏、广东、福建等东部地区的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也已经大于90,预计到2020年,绝大多数东部省份和部分中部省份会步入后工业化阶段,大多数中部省份会步入工业化后期后半阶段,而一半左右的西部省份将步入工业化后期的前半阶段。因此,综合上述三方面的分析,对于中国这个预计2020年人口将达到14.2亿的大国而言,中国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大体接近100,人均GDP和三次产业产值比例这两个关键指标达到后工业化阶段标准,可以认为中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完成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基本实现工业化总体目标。但是,由于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平衡性,人口城镇化率相对于工业化国家还较低,一些中西部省份工业化水平还较落后,到2020年,中国还没有全面实现工业化,还不是一个真正意义的完全的工业化国家。这意味着,2020年中国基本实现工业化后,还面临着继续深化工业化进程、推进全面实现工业化的重大任务。
如果到2035年,再经过15年左右工业化进程的深化,不仅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肯定超过100,而且各个单项指标都会有更大的进展。综合现有的各家机构预测,在2035年前后,中国GDP总量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城镇化率也将超过70%,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65%,非农就业占比达到90%。按这些指标看,中国大致会处于后工业化阶段。从各个省级区域看,绝大多数省份都会步入后工业化阶段。而且,基于《中国制造2025》规划,在2025年中国将步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2035年将达到世界制造强国的中等水平,这也意味着2035年前后中国一定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因此,如果不出现大的曲折,中国将在2035年前后全面实现工业化,进入工业化国家行列。
从工业化史看,经过200多年的发展,世界上也只有约10亿人实现了工业化,而中国的工业化是一个具有超过13亿人口的大国的工业化,因此,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对整个人类的工业化进程具有“颠覆性”的作用,中国是否实现了工业化,不仅仅事关一个国家能否繁荣富强,还决定着整个人类的现代化进程,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将改写人类历史。中国工业化对世界工业化进程的贡献还不仅如此。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互通互联”,通过工业产能合作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更广、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升级、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这对世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意义是十分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