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构词法中的文言用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名词作状语

引言

汉语中的“NV”结构包括主谓式和偏正式两种,前者中的N是V陈述说明的对象,而后者中的N对V起修饰限定作用,因而许多语言学家把偏正式“NV”结构称为名词作状语[1]。汉语中的偏正式“NV”结构包括两类:一类是“NV”构成的偏正词组,另一类是“NV”构成的偏正式“名·动”复合词。前者名词和动词语义关系松散,具有很强的能产性,而且“NV”结构可以是多音节的,后者名词和动词语义关系紧密,能产性相对较差,并且这类复合词基本上都是双音节的。由于两类偏正式“NV”结构有如此大的不同,所以有必要把二者分别开来进行研究,这样才能对汉语中的偏正式“NV”结构有个更为全面和准确的认识。

就目前的情况看,研究偏正式“名·动”词组的文章较多,研究得也较为深入,如王力(2000)、刘慧清(2005)、王政红(1997)、李梅(2001)、张国宪(1983)等。与偏正式“名·动”词组的研究相比,研究偏正式“名·动”复合词的文章相对较少,代表性的如董莲池(1998)、萧世民(2001)、何乐士(1997)、徐正考(1998)等。就偏正式“名·动”复合词的研究而言,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主要表现在研究的重点放在描写上,缺乏对相关问题的解释。学者们研究的范围或者是古代文献的专书,或者是某一时期的情况,而且大都是分类描写性质的。这种共时的描写不能把偏正式“名·动”复合词作为一个专题,从历时发展演变的角度进行系统的考察和分析,因而其解释力很弱。

我们知道,现代汉语偏正式“名·动”复合词中的N 可以表时间、处所、工具等不同语义类别,而且不同类别的复合词数量不一,那么造成不同类别多寡不一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还看到,偏正式“名·动”复合词有的是动词,有的是名词,那么两类不同词性的复合词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呢?还有,现代汉语中的偏正式“名·动”复合词很多都是古代汉语的残留,那么为什么这些词能保留下来,而汉语史上具有类似用法的词或者短语没有保存下来呢?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思索,去解释。但是,如果仅仅从现代汉语共时层面对此进行解释,这样的解释多是主观的,是缺乏说服力的。蒋绍愚(2005)认为,“现代汉语的研究应和汉语史的研究结合起来,现代汉语的一些语法、词汇问题,要从历史上考察才能说得更清楚”。可见,要想对现代汉语中偏正式“名·动”复合词的诸多问题做出说明和解释,必须把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联系起来加以考察,追踪该用法的历史发展演变,同时结合共时层面的统计分析,将描写和解释结合起来,将共时和历时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本书正是要作这方面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