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构词法中的文言用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动词作状语构成复合词的成因

从共时层面看,动词作状语构成复合词主要源于“前动”动作义弱化,有“形容词”“副词”的语义特征。石毓智(2011)提出了时间一维性对动词句法特征的制约理论:“由于动词用于指示时间,所以在一个句子中如果有多个发生在同一时间的动词,有且只有一个可以具有与时间信息相关的动词。”这个动词被称为“主要动词”,句中其他动词是“次要动词”。汉语的词法和句法具有一致性,所以在两个动词连用的双音节复合词中,只有一个是提示时间意义的主要动词,另一个则被弱化为次要动词。次要动词由于失去提示时间信息的功能导致其动作性减弱,意义发生偏移,从而动词特征改变。在偏正式“动·动”复合词中,“前动”在组合中会呈现出经常出现在状语位置上的动语素(形容词、副词)的性质和意义,动词性弱化,意义上表修饰、限制。如“偷渡”表示偷偷通过封锁的水域或区域。“偷”本来动词义是“私下拿出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而“偷”在与“渡”的组合中,词义变为“偷偷地、暗地里”,词性弱化为副词。

从历时层面看,动词作状语构成复合词主要受双音化及词汇化趋势的影响。古汉语中,词大多是单音节,因为语音系统的简化及外来词等因素的影响,汉语词汇逐渐向双音化方向发展。汉语的构词法和句法结构存在很大的一致性。董秀芳(2011)指出,句法结构由语法成分和词汇成分组成,语法成分的词汇化也会导致双音词的产生。她认为从短语变成双音词是双音词产生的一个最主要的方式。汉语五种基本类型的短语都可以降格为词。我们也可以用类似方法分析现代汉语中偏正式“动·动”复合词“坐观”,“坐观”在清代以前一直是短语,“坐”是动词,指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观”也是动词,且两者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如“坐而观之,则窗非窗也,画也”(《闲情偶寄》)。“坐观”本是短语,而今“坐观”被凝固成词,并且产生了新的意义:“对该管的事故意不管或漠不关心。”构词规则具有能产性,现代汉语中利用“动状·动中”结构产生的复合词在词汇家族中占有一定比例。

由于构词受到音节的限制,所以相比于句法,构词中的动词作状语可以更为经济、精练地表达句法中的复杂信息,这符合汉语表达求简、求精的趋势。徐正考、史维国(2008)认为,“语言经济原则是在表义明晰的前提下,为了语言的交际效率,尽可能采用经济简洁的语言符号形式,这一原则对语言的发展演变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他们进一步指出,现代汉语偏正式“名·动”复合词体现了语言的经济原则,那么与之相似的偏正式“动·动”复合词不也同样是语言经济原则的一种体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