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懂碳中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碳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化,人类生存发展面临危机

全球快速变暖,自然环境面临威胁

刚刚过去的2020年,除了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你是否也感觉到了气温有点特别?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显示,2020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三个最暖年份之一。2020年6月,北极圈内的一个西伯利亚小镇居然达到了38℃的高温!这也是北极圈内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温度。[1]其实,不只是北极,202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上升了大约1.2℃,气温的上升速度远远超出预期。

也许你会想:全球平均气温仅上升1℃,能对我们产生多大的影响呢?要知道,全球平均气温每升高1℃,海平面可能会上升超过2米,[2]这会导致像巴厘岛、马尔代夫这样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的面积逐渐缩小甚至消失,岛上的居民将不得不迁往别处。

如果全球平均气温上升2℃,全球99%的珊瑚礁都将消失,接近墨西哥国土面积的冻土会永久解冻,水资源将变得极度紧张。数千年来,地球的全年气候一直保持稳定。正如我们的身体一样,地球可以通过自我调节维持气候的动态平衡,这也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地球生态系统内在的生态平衡一旦被打破,将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有研究认为,如果全球平均气温上升5℃,地球的整体环境将被完全破坏,甚至有可能引发生物大灭绝。所以,平均气温每上升1℃,都将对地球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见图1-1)。

图1-1 地球升温对自然的影响

资料来源: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和网络公开资料。

导致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是人类活动不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温室气体主要包括水蒸气、二氧化碳、氧化亚氮、氟利昂、甲烷等,这些气体使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从而使全球温度升高。其原理是,太阳发出的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层到达地面,而地面增暖后反射出的长波辐射却被这些温室气体吸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多,就好像给地球裹上了一层厚厚的被子,使地表温度逐渐升高。

社会发展离不开能源的使用,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和生产用能需求的上升是必然趋势。在这一过程中化石燃料的大规模使用,例如用煤炭发电和供暖,以燃油为动力的汽车,都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碳排放不可避免。因此,解决发展与排放之间的矛盾、平衡二者的关系就成了关键。

《巴黎协定》确定了全球平均气温上涨幅度控制目标

为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减缓全球变暖趋势,2015年12月,近200个缔约方共同通过了《巴黎协定》(The Paris Agreement),对2020年后全球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行动安排。这一协议的主要目标是将21世纪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2℃之内,并寻求将气温升幅进一步控制在1.5℃之内(见图1-2)。

图1-2 《巴黎协定》控温目标

资料来源:《巴黎协定》。

为什么要努力控制在1.5℃以内呢?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IPCC全球升温1.5℃特别报告》指出,若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1.5℃以内,将能避免大量气候变化带来的损失与风险,例如,能够避免几百万人陷入气候风险导致的贫困,将全球受水资源紧张影响的人口比例减少一半,降低强降雨、干旱等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减少对捕鱼业、畜牧业的负面影响。

《巴黎协定》一共有29条细则,主要包括目标、减缓、适应、损失损害、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全球盘点等方面的内容。参与协定各方可以依据本国国情及自身发展状况来提交各自的减排计划和目标。《巴黎协定》对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提出了绝对值要求,也鼓励发展中国家根据自身国情尽可能达标。在资金方面,《巴黎协定》明确了发达国家要继续向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也鼓励其他国家在自愿基础上提供援助。另外,从2023年开始,每5年将会对全球行动进展进行一次总体盘点,以保证尽力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目标。

《巴黎协定》的签署对世界各国都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首先,开展国际合作以应对气候变化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地球是人类与其他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每一个人都身处其中,都有责任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其次,《巴黎协定》是建立在各国明确的政治共识之上的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条约,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共同构成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律制度的基础。《巴黎协定》通过让各国自主决定贡献的方式,回避了对于强制分配的减排义务公平性的质疑,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同时,该协定的签署也让国际碳市场看到了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不断完善,将会为国际碳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我国碳排放量高,能源活动排放占比大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2018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为96亿吨,占全球总量的1/4以上,居全球首位,排放量是美国的近2倍,是欧盟的3倍多(见图1-3)。尽管总量偏高,但我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6.8吨,远远低于美国人均15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图1-3 2018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

资料来源:IEA。

按行业来看,2018年我国发电和供热行业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占全国总排放的51%,碳排放量远高于其他行业。这主要是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特征决定了当前发电和供热行业仍以燃烧煤炭为主。工业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占比为28%,是第二大碳排放行业。钢铁、水泥、化工等工业的生产过程由于对化石能源高度依赖,因此产生了相对较多的碳排放。此外,交通行业建筑行业的碳排放占比分别是10%和6%(见图1-4)。可以看出,目前许多行业的能源结构与节能环保的要求相比仍显得格格不入,行业低碳、零碳改造刻不容缓。

图1-4 2018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按行业细分

资料来源:I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