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政府系统优秀调研成果选编(2019年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关于推动东营市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东营市政府研究室

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安排,市政府研究室会同市会展办就推动我市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赴青岛、长沙和武汉三市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国内高端展会基本情况

据调研,目前会展行业内对高端展会还没有明确的界定,从专业角度看,一般认为高端展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较好的规模成效、较强的权威性、规范的服务和完善的功能,品牌化、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和信息化是其发展方向。

(一)高端展会主要类型。

一是国家级展会。一般由国家部委主办并承担机制性任务,有国家领导人出席或致信祝贺。如进博会、广交会、京交会、华交会、高交会、南博会、数博会、农高会、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阿拉伯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二是国际展览业协会认证展会。主要是由UFI(全球展览业协会)等国际认证机构认证的展会,目前全国拥有150余个UFI认证展会,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和香港等地。我省共有17个展会项目获得UFI认证,其中济南11个、青岛3个、潍坊1个、我市2个。三是具有较强行业影响力的专业展会。这类展会在相关行业领域具有较强影响力,是产业发展“风向标”“晴雨表”和“助推器”,如广交会等。四是同期会议论坛规格层次高的展会。此类展会同期举办的会议论坛一般有国际组织负责人、国家领导人、知名企业高管、高校及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与会,论坛活动规格层次高、影响力大。

(二)高端展会主要特点

一是开放程度高。一般以国际化为最终发展目标,主要为嫁接全球性行业资源,汇聚高端要素,助推当地经济发展。如进博会、京交会、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中国—南亚博览会等。二是市场化程度高。一般都经历由政府包办—政府主办、协会协办和企业承办—完全由企业运作的过程,最终都培育起了成熟的会展市场主体体系和市场竞争体系。政府在展会中的主要作用是做好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服务水平提升、会展规范、市场主体多元化培育等工作。三是信息化程度高。一般都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精准对接展览、采购需求和延伸展会服务。如京交会采取“一主多辅”新模式,将文博会、金博会、旅博会、京洽会等展会均纳入本届展会,为适应这种变化,展会采取智能显示大屏方式,实现主会场5G网络全覆盖。四是专业化程度高。参展项目一般处于行业发展最前沿,代表行业发展趋势,引导行业发展方向。如数博会设置了国际数字应用馆、前沿技术馆、数字硬件馆、数字体验馆等展区,举办了人工智能全球大赛、大数据发展成果观摩等系列活动,引领数字经济发展潮流。

二、青岛、长沙和武汉三市推动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科学谋划顶层设计

青岛市,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指示精神,结合城市规划布局,立足打造东北亚会展中心城市,推动会展产业向高端、大型、特色发展,构建了“四区一带”发展格局。“四区”,即青岛国际会展中心、青岛国际博览中心(10万平方米)、青岛世界博览城(12万平方米)和红岛国际会展中心(15万平方米)4个大型展馆;“一带”,即沿海一线高端会议产业带。长沙市相继出台了《长沙市会展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长沙市会展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着力构建大会展格局,提出构建“一核、两区、三中心、多亮点”空间布局,实施“一、二、五、十、二十”工程(培育1个20万平方米以上、2个15万平方米以上、5个10万平方米以上、10个5万平方米以上、20个2万平方米以上的品牌展会项目),引进10~15个“国字号”会展,形成10个以上区域竞争力强的会展品牌。武汉市印发了《关于促进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工作思路,明确“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路径,建成国际博览中心、国际会展中心、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文化博览中心4个专业展馆(30万平方米),建成东湖国际会议中心、武汉国际会议中心2个专业会议中心(20万平方米),力争到2025年,会展产业直接收入120亿元,拉动相关行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进入全国会展城市第一方阵前列。

(二)强化政策扶持引导

青岛市出台了《关于支持会展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每年拿出6000万元财政资金扶持会展产业,推动会展产业市场化,对新注册会展企业最高补助100万元、单个贸易类展会每届最高补助200万元、UFT认证展会一次性补助30万元、ICCA认证国际会议每次补助5万元、UFI等权威机构认证展馆一次性补助15万元。长沙市出台了《长沙市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每年安排7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培育和引进各类会展产业,注重从单纯会展活动扶持向产业链扶持延伸,对重点展览项目、重点会议项目最高分别补助150万元、30万元,对年度培育的重大会展项目最高补助500万元,对加入UFI、ICCA(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AEE(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等组织或该组织认证展会最高一次性补助50万元。武汉市印发了《武汉市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发展会展产业进行引导,对250个标准展位以上展会给予每个标准展位200元奖励,对世界和全国500强企业、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展出展位数占总展位数比例在20%以上的展会最高可额外奖励50万元,对引进500个标准展位以上的个人最高可奖励40万元,对加入UFI、ICCA等组织或该组织认证展会最高一次性补助30万元。

(三)大力推进招展引会

青岛市先后引进上合峰会、世界园艺博览会、APEC贸易部长会、世界休闲体育大会、G20会议、世界机场城市大会、亚欧数字互联互通高级别论坛、亚洲媒体峰会等国内外知名展会和会议,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中国国际畜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奶业展览会等机制化在青岛市举办。长沙市主动对接全国知名巡回展落地,重点引进了全国(秋季)糖酒会、中国特色小镇博览会、全国汽配交易会、中国国际环保产业及装备技术博览会、中国国际劳保用品交易会(秋季)等国内知名会展项目。武汉市一方面积极申办国内外知名展会,引进了药交会、糖酒会、体博会、农机展、药机展、医博会、高博会、会展文化节、全球汽车论坛等国内外知名展会;另一方面积极吸引知名会展企业落地,先后引进海南共好会展有限公司、武汉共好会展公司、北辰会展集团北辰领航会展公司、广州鸿威国际会展集团武汉鸿威国博会展有限公司。

(四)培育壮大本土品牌

青岛市通过政策扶持,本土会展品牌逐步壮大,青岛国际啤酒节成为亚洲最大的啤酒盛会,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成为亚洲第一、世界三大渔业展之一,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青岛健康产业展等6个展会入选山东省品牌展会。长沙市培育了轨道交通博览会、工程机械配套件博览会、中国食品餐饮博览会、中部农博会、长沙车展、装备式建筑及工程技术博览会、中非博览会、中国(湖南)国际商业航空航天航海装备论坛、中国(长沙)智能制造大会等会展项目。武汉市推动会展与重点产业协同发展,鼓励新创办或相近题材展会联合办展,依托优势产业打造品牌展会。制定本地品牌展会“三个10”发展计划,即重点支持10个品牌展会做大做强、着力培育10个展会提档升级、积极引导10个展会加快成长。目前拥有会展企业200余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5家、策划(服务)公司150余家;2018年承办国际性会展28场,占全年规模以上展会的25%,国际农业机械展、国际自动化与机器人展、世界500强对话湖北圆桌会议、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世界飞行者大会等相继在武汉举办。

三、我市会展产业发展情况及制约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我市会展产业发展较快,先后5次荣获“中国十佳品牌会展城市”,连续3年荣获“中国会展名城”。2018年,全年共举办会展活动249场次,列全国181个城市展览业发展综合指数评价第63位、展览数量和展览面积第68位。其中,举办展会41场次,展览面积34.09万平方米,展览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较大型展会7场次,吸引观众64.05万人次,签订意向协议合同额398亿元。2018年,中国(广饶)国际橡胶轮胎暨汽车配件展览会(橡胶轮胎展)、中国(东营)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览会(石油装备展)、黄河三角洲(中国垦利)国际生态农业博览会(垦利农博会)、全国(东营)有色金属工业展(有色金属展)、中国(东营)国际石油化工贸易展览会(石油化工展)等五大展会总展览面积12.9万平方米,参展企业1666家,观众25.6万人次,达成贸易意向协议1060个,金额375亿元。橡胶轮胎展发展成为仅次于德国埃森展的全球第二大橡胶轮胎专业展会,石油装备展发展成为仅次于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北京)的国内第二大石油装备专业展会。

虽然我市在推进会展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离会展高质量发展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展产业顶层设计不完善

一是机制不健全。推动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不健全,统筹联动协调机制发挥作用不够好,缺乏制度性办法和措施。会展产业没有统一规划,缺乏市级层面的统一设计和布局。二是评价办法缺失。展会评价机制不完善,尤其缺乏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展会扶持缺乏客观依据。三是承办单位层次较低。除五大展会由国家级协会联同地方政府共同举办外,其余展会几乎都是由各县区自行举办。

(二)展会质量水平有待提升

一是融合性差。我市各类展会与实体经济,尤其与主导产业融合深度不够,展、产、会、节、演、赛、游各要素协同发展较差,展会辐射带动效应不突出。二是影响力小。全市举办展会数量不少,但规模普遍较小、知名度和影响力较低,特别是对行业发展引领作用不够,吸引世界500强、行业领军企业和高端品牌参展能力不强。五大展会中,仅石油装备展、橡胶轮胎展2个展会的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较强,垦利农博会仅为区域性农业展会,有色金属展、石油化工展仍处于培育期,知名度和影响力都不够大。

(三)市场化程度不高

一是专业会展企业少。目前,我市缺乏专业会展企业,五大展会中除橡胶轮胎展外,其他运作方式主要是成立筹委会、组委会组织推进。现有会展企业实力也较薄弱,承接大型展会能力不足。同时,会展专业人才不足,特别缺乏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二是财政依赖性大。五大展会中除橡胶轮胎展实现财政经费逐年减少、展位收入持续提高外,其他展会主要以各级财政投入为主,对财政依赖性较大。

四、推动我市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展会具有客流、信息流、资金流等高度集中优势,不仅可以高效推广企业产品,还可以提高城市知名度,对本地经济和产业具有很大的带动效益。据专家测算,国际上会展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即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的社会收入为9。据青岛市统计,2018年青岛重点展会外地观众平均消费7000元,是普通游客的4倍,平均每场展会合同成交8.7亿元,占全市住宿业的17.1%、航空运输业的12.5%、餐饮业的4.8%均来自会展。为推动我市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科学谋划顶层设计

一是完善会展产业保障机制。参照国家、山东省做法,由市会展办负责,建立会展业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会展工作重大事项。委托专业机构编制全市会展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对会展业全产业链进行统筹设计和布局。鼓励各区县扩大会展场馆规模,提高展会承办能力,积极承接各类展会,提升现有会展场馆利用率。二是建立展会项目评价体系。由市会展办负责参照外地做法,研究制定我市展会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建议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展会规模、展会影响力、产业关联度、专业化程度、智慧化程度、国际组织或行业协会及行业领袖或学术权威参与度、国际认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并对每项指标分别设定不同分值,量化评价。组织有关部门成立展会项目评价小组,由评价小组或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区分不同情况对全市展会项目进行评价。三是采取分类管理措施。根据展会项目评价结果,建议将全市展会分为重点扶持类和自我发展类。对重点扶持类展会,由市会展办负责以现有品牌展会为基础,突出城市特色,加大扶持力度,集中力量重点打造3个~5个品牌展会,同时加强与国家部委、国家相关协会和省里联系,争取将这类展会上升至国家级或省级展会,委托业内权威机构对这类展会分别制定品牌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定位和发展路径。对自我发展类展会,由市场主导,实行自负盈亏,各级政府主要做好监管工作。

(二)强化政策扶持

一是完善政策体系。通过制定促进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为我市会展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支持。参照青岛、长沙和武汉市做法,设立市级会展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制定《会展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重点扶持我市新注册的会展企业、培育的重点会展和会议项目、引进的重大会展和会议项目、取得国际认证的会展项目和会展企业、重要的节庆赛事活动和会展宣传推介、行业培训等,引导我市会展产业向国际化、品牌化、专业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二是将招展引会、招展引企和招展引才纳入“双招双引”政策扶持范围。走访全国各行业排名前5位的巡回展主办单位、排名前30位的展览集团、全国知名大型展馆和相关商会及协会,招引国内外知名展会项目到我市办展或巡展,招引国内外知名展会企业到我市建立分支机构,招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展馆、商会、协会与我市会展企业建立合资企业或战略联盟,参与我市会展产业链条各环节的建设、经营和管理,培育“会展+招商+投资”经济增长新模式。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展会人才,引进国内外知名会展院校与我市院校或专业机构合作办学,制订人才培训计划,加强现有展会从业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不同层次展会从业人员水平,建立展会人才信息库,为会展产业长远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三是鼓励申请国际机构认证。支持我市会展企业和会展项目积极申请UFI、ICCA、IAEE等国际认证机构认证,扩大国际组织认证认可的展览机构和展会数量,对通过认证的会展企业和会展项目给予资金奖励,提高展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培育壮大会展产业市场主体

一是坚持市场化办展方向。逐步弱化政府功能,引导市场在会展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条件成熟的展会鼓励市场主体承接运作。推广橡胶轮胎展做法,成立石油装备、有色金属等专业办展公司,推动重点展会向市场化、专业化发展。支持现有办展力量或社会资本组建会展企业,培育会展行业领军企业,鼓励市内大中型企业组建会展企业或会展部门。实施“会展+”战略,拓延会展产业链条,整合展、产、会、节、演、赛、游各要素,推进融合发展,尤其做好展会与“5+2+2”产业发展融合文章,培育壮大“会展+产业”发展模式。二是加强与商业协会组织合作。加强与国内外商会、行业协会组织的交流合作,借力商业协会办展资源,加大境外参展商、采购商的邀约力度,吸引更多世界500强、行业领军企业和高端品牌参展,提高会展论坛层次,借力邀请国际组织和国际行业协会负责人、国家部委和商协组织领导、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及知名企业高层与会,以提升我市展会国际化、高端化水平。三是做好线上线下结合。完善“东营网上展会”服务平台,打造集宣传推介、展览展示、展会服务功能于一体永不落幕的网上展会平台。鼓励场馆、展商运用智能化技术,形成线上“虚拟展会”与线下“实体展会”互动融合,拓展会展产业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