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20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中国物流的发展环境

2019年,我国物流的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一方面,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全球贸易冲突明显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导致我国物流总体规模增速放缓;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在抵御下行压力中保持了稳定增长,战略新兴产业和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等新动能加速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快落实,高水平全方位对外开放持续深化,又为我国物流业的稳定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全球贸易增速大幅下滑

(一)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

2019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不断升级及其带来的不确定性,严重抑制了全球经济增长潜力,世界主要经济体呈同步减速态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数据,2019年世界经济增速为2.9%,较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增速放缓至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发达经济体中,美国经济虽维持扩张但增速放缓,欧元区经济放缓幅度超过预期。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中,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印度经济增速明显下滑。2015—2019年世界及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情况如表1-1所示。

表1-1 2015—2019年世界及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情况  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2016年1月、2017年1月、2018年1月、2019年1月、2020年1月)相关数据整理。

(二)全球贸易增速大幅下滑

2019年,国际贸易环境十分动荡,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升级,主要贸易大国之间的贸易摩擦频发,导致全球贸易增速大幅下滑。世界贸易组织(WTO)2020年4月发布的《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报告显示,2019年世界商品贸易额增速为-0.1%,较2018年下降3个百分点。2018—2019年世界贸易增长情况如表1-2所示。

表1-2 2018—2019年世界贸易增长情况  单位:%

资料来源:WTO. Trade set to plunge as COVID-19 pandemic upends global economy [EB/OL]. [2020-04-08]. https://www.wto.org/english/news_e/pres20_e/pr855_e.htm.

受全球经济增长疲软及全球贸易摩擦影响,2019年我国对外贸易增速放缓。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1.55万亿元,同比增长3.4%,增速同比下降6.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7.23万亿元,同比增长5%;进口14.32万亿元,同比增长1.6%。中美两国贸易额为5412.23亿美元,同比下降14.6%。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为4185.09亿美元,同比下降12.5%;自美国进口为1227.14亿美元,同比下降20.9%(1)。东盟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2013—2019年中国进出口总额情况如图1-1所示。

图1-1 2013—2019年中国进出口总额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9)、《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整理。

二、国民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质量稳步提升

(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实现新突破

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我国经济在抵御下行压力中显现出很强的韧性。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9.09万亿元,接近100万亿元;同比增长6.1%,符合年初提出的6%~6.5%的预期目标,并明显高于世界经济增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70892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10276美元,首次突破1万美元,实现了新的跨越。2006—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速如图1-2所示。

图1-2 2006—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速情况

注:国内生产总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9)、《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整理。

(二)产业发展稳中有进

三次产业稳步增长。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201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7.0万亿元,比2018年增长3.1%;粮食总产量6.6万吨,创历史新高。工业持续发展,2019年工业增加值31.7万亿元,比2018年增长5.7%;主要产品产量稳居世界前列,2019年,集成电路产量2018亿块,钢材产量12.0亿吨,同比分别增长8.9%和6.3%。服务业增势较好,2019年服务业增加值5.3万亿元,比2018年增长6.9%。(2)

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快速增长。2019年,我国创新投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2.2万亿元,比2018年增长10.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9%。(3)创新投入的持续增加推动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快于规模以上工业2.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2.7%,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3.3个百分点。(4)

(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2018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列为新型基础设施,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建设。2019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加快5G商用步伐和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规模部署,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融合应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具有鲜明的科技特征和科技导向,以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科技为支撑,旨在构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2019年,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各地投资重点,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2019年是我国5G元年,5G网络建设拉开序幕。作为5G网络部署的核心步骤之一,基站建设是5G网络建设初期的重中之重。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5G基站数已超13万个(5),用户规模以每月新增百万用户的速度扩张。随着5G基站数量的增加,监控级视频、实时交互、AR/VR/MR、无人机、远程控制、机器人等5G应用开发也在快速拓展。

大数据中心是智能经济的底层基础设施。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数据中心的数量约有7.4万个,约占全球数据中心总量的23%,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达227万架,在用IDC数据中心数量2213个。另外,数据中心大型化、规模化趋势仍在延续。2019年,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占比达12.7%,规划在建数据中心320个,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数量占比达36.1%。(6)

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系统全方位深度融合所形成的产业和应用生态,是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7)。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为2.13万亿元,占GDP比重的2.2%。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已初具规模。阿里云ET工业大脑、华为“黑土地”工业互联网平台、百度云“天工”智能物联网平台等逐渐连接起全产业链;三一重工、海尔、徐工等企业也分别推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形成全新的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据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统计,目前全国各类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共有数百家,有一定区域影响力或行业影响力的平台有50多家。(8)

(四)国内消费市场保持活跃

2019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增加,消费连续六年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2018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大陆地区人口达14亿人,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世界最大,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具成长性的消费市场。

2019年,我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2万亿元,首次超过40万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0%。网络消费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国网上零售额10.63万亿元,比2018年增长16.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8.52万亿元,同比增长19.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0.7%。进口消费品增长迅猛,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19年我国消费品进口比2018年增长19%。其中,水果、水海产品、化妆品和医药品进口大幅增长,分别达到39.8%、37.6%、38.8%和25.8%。(9)

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一)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取得明显进展

2019年,总投资4500亿元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成通航,该机场目前是全球建设规模最大的新建机场。作为首都另一个超大型国际航空综合交通连接枢纽,大兴机场将辐射北京市、天津市、雄安新区等京津冀核心区,进一步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完善京津冀都市圈路网系统。2019年,京张高铁全线建成通车,京雄城际铁路、京雄高速公路、津石高速公路等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天津港在雄安设立服务中心,天津口岸与雄安新区的货物快速通关机制正在加快建立。

(二)长江经济带积极推进铁水联运设施联通体系建设

2019年,长江经济带沿江省份为进一步发挥铁路在长江经济带绿色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优势,解决疏港运输“最后一公里”问题,积极实施《推动长江干线港口铁水联运设施联通的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中确定的上海港外高桥港区装卸线、阳逻港二期工程、宜宾港集疏运中心等14个项目在2019年全部实现开工建设。这些项目分布在沿江8个省市,接入长江干线主要港口,总里程约250公里,总投资约284.3亿元,建成后可实现长江干线16个主要港口全部接入铁路专用线。另外,截至2019年年底,沿江11个省市55个铁路物流基地也全部建成。

(三)粤港澳大湾区加快互联互通与融合发展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快速推进阶段。粤港澳地区以《纲要》为指引,积极推进互联互通与融合发展,提升了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

交通互联互通方面,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港珠澳大桥运作畅顺。兴建中的香港机场三跑道系统进展顺利,全面启用后将进一步加强内地、国际航点的联系。“跨境一锁计划”已扩展至涵盖粤港澳大湾区中的九个内地城市,使货物清关更加便利(10)。在金融、科技、就业等方面,粤港澳地区的合作也在不断深化。大湾区内的跨境移动支付已经打通,且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获批实施先行先试政策,三地共建13家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港澳创业者纳入内地创业补贴扶持范围,境外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建筑、旅游、医疗等职业资格认可取得新进展。

(四)加快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纲领性文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指导长三角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体化发展。《纲要》要求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提升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协同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提升省际公路通达能力,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协同推进港口航道建设。

2019年,长三角三省一市积极推动该战略的落实,区域物流一体化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上海市制定了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等实施方案,开工建设交通、能源、信息等一批基础设施合作项目。上港集团与浙江海港集团签署了《小洋山港区综合开发合作协议》,与江苏港口集团的合作也在稳步推进,“南京—上海”内外贸直达航线顺利开航。安徽省港航集团与舟山市人民政府、浙江省海港集团共同签订了《推进长三角港航一体化加强江海联运合作框架协议》,安徽省港口运营集团与上港集团建立了业务协作机制,在港口泊位利用、航线船期安排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协同。上海口岸与江苏张家港口岸共同开发了“通关+物流”信息交换和数据传输通道,上海市与安徽省开展了单一窗口数据查询和统计对接并完成系统调试。

四、全方位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开放水平实现新跨越

(一)“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推进

“一带一路”共建范围扩大并向西欧方向拓展。2019年以来,意大利、卢森堡、瑞士、马里、秘鲁等十余国与我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意大利成为首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G7成员国。截至2019年11月底,我国已与137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99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11)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取得明显进展。2019年,“一带一路”最大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巴基斯坦PKM高速公路项目(苏库尔—木尔坦段)提前竣工,瓜达尔港正式开展阿富汗过境货物业务。中俄能源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中俄间首条跨境铁路大桥——同江中俄铁路大桥合龙,中俄界江黑龙江公路大桥工程完工,中老磨万铁路北段正式进入架梁阶段。中泰铁路一期工程正式开工,中国东兴—越南芒街口岸北仑河二桥开通启用。中缅铁路大瑞段福星隧道贯通,印尼雅万高铁首条隧道贯通,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正式重启。

中欧班列开行质量明显提高。2019年,中欧班列全年开行8225列,同比增长29%;发送72.5万标箱,同比增长34%;综合重箱率达94%(12)。另外,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发展迅速,中越米轨铁路首次将印尼货物从越南海防港运抵中国河口口岸,新开行中越(广西凭祥—上海)冷链集装箱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出口印度专列和铁路箱下海出境专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全年累计开行923列,班列数同比增加51.6%,共发送4.6万标箱。中欧班列货物种类也不断丰富,从原来的手机、电脑等IT产品,扩大到服装、机电、粮食、酒类、木材、磁悬浮轨道梁等,整车进出口成为新的增长点。同时,中欧班列实现常态化运邮,“门到门”运输、“班列超市”及特种运输等新型服务业态不断涌现。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增长迅速。贸易方面,2019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9.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8%,高出外贸整体增速7.4个百分点;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接近30%,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对外承包工程方面,2019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2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6944份,新签合同额1548.9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9.5%,同比增长23.1%;完成营业额979.8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56.7%,同比增长9.7%。(13)

(二)自贸试验区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布局不断优化

自贸试验区布局趋于完善。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自贸试验区是我国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战略举措。2019年,我国新设立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6个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正式挂牌。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先后分四批设立了18个自贸试验区,不仅完成了沿海省份全覆盖,首次实现在沿边地区布局,且不同自贸区功能定位差异化明显,表明我国自贸试验区布局趋于完善。

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布局进一步优化。跨境电商是我国对外贸易的新业态、新模式。2015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分三批批准设立杭州、天津、北京等35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有力地推动了跨境电商的发展。2019年,国务院批准在石家庄等24个城市设立第四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统筹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和中部地区崛起,此次新增设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中有13个位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累计增加至59个,基本覆盖了主要的一二线城市及部分中西部地区,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外商投资的法律政策日趋完善

2019年3月,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促进外商投资,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规范外商投资管理,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外商投资法》取代了原“外资三法”(14),确立了外商投资准入、促进、保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制度框架和规则。该法是新形势下国家关于外商投资活动全面的、基本的法律规范,是外商投资领域起龙头作用、具有统领性质的法律(15)。11月,为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国务院又通过了配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

2019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是我国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基本依据。本次修订进一步精简了负面清单,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由48条措施减至40条,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由45条减至37条。此外,我国还在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农业推出了新的开放措施,在更多领域允许外资控股或独资经营,在自贸试验区继续进行开放试点,从而构建更加开放、便利、公平的投资环境,推进更大范围的全球产业链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