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20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中国区域物流现状及特征

随着区域物流发展环境的日益完善,2019年我国四大经济区域物流市场需求规模持续增长,交通基础设施和物流园区建设步伐稳步加快。此外,四大经济区域物流发展特色鲜明,东部加速打造智慧物流产业高地,中西部加快航空货运枢纽建设,东北地区打造“海陆空铁”国际物流大通道。

一、中国区域物流市场需求规模

(一)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

2014—2018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经济区域货运量持续增长,年均增速分别为5.2%、4.9%、5.5%和1.3%,呈现“东、西部相对较快、东北地区相对缓慢”的态势,如表3-5所示。

表3-5 2014—2018年我国四大经济区域货运量及货运量增速

续表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5—2019)相关数据整理。

2019年,东部地区公路货运量为141.41亿吨,同比增长4.53%;中部地区为124.42亿吨,同比增长6.31%;西部地区为121.74亿吨,同比增长5.56%;东北地区为28.49亿吨,同比增长2.04%。东部地区公路货运量位居四大经济区域之首,中部地区增速明显高于其他三大区域。2019年,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水路货运量稳步增长,分别达45.96亿吨、21.18亿吨和6.25亿吨,分别同比增长6.74%、6.87%和5.84%;东北地区水运货运量则出现大幅下滑,为1.33亿吨,同比下降10.36%。

2014—2018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的货物周转量稳步扩大,年均增速分别为10.02%、3.15%和5.34%;东北地区货物周转量则持续下滑,年均增速下降1.92%,如表3-6所示。

表3-6 2014—2018年我国四大经济区域货物周转量及货物周转量增速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5—2019)相关数据整理。

2019年,东部地区公路货物周转量为26966.43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15%;中部地区为24839.1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7.61%;西部地区为17920.4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5.66%;东北地区为5110.06亿吨公里,同比下降0.82%。中西部地区增速领跑四大经济区域,东北地区则略有下降。2019年,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经济区域水运货物周转量分别为83199.23亿吨公里、11039.61亿吨公里、4587.65亿吨公里和5032.8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分别为6.29%、8.23%、10.22%和-20.41%。东、中、西部地区增速依次递增,东北地区出现明显回落。

(二)港口货物吞吐量

2015—2019年,我国东部地区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持续回升,年均增速为3.2%,如图3-1所示。2019年,我国东部地区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大幅增长,达105.99亿吨,同比增长3.32%。2019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超11亿吨,达11.2亿吨,连续11年位居全球港口第一。

图3-1 2015—2019年东部地区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及增长率

资料来源:根据交通运输部《2019年12月全国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和《2018年规模以上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以及《中国港口年鉴》(2014—2018)相关数据整理。

2015—2019年,中西部地区港口货物吞吐量总体呈现出下滑趋势。2019年,中西部地区港口货物吞吐量为174582万吨,同比增长3.2%。但较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分别减少27520万吨、36540万吨和23800万吨,分别下降13.6%、17.3%和12.0%,如表3-7所示。

表3-7 2015—2019年中西部地区港口货物吞吐量  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港口年鉴》(2016—2018)中的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相关数据,以及交通运输部《2019年12月全国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和《2018年规模以上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相关数据整理。

(三)机场货邮吞吐量

2015—2019年,我国四大经济区域的机场货邮吞吐量呈稳步增长态势,年均增速分别为3.94%、9.07%、6.90%和5.34%。2019年,东部地区机场货邮吞吐量为1245.9万吨,同比减少0.03%,但总量仍远高于其他地区;中部地区机场货邮吞吐量为124.6万吨,同比增长9.88%,增速为各大区域之首;西部地区机场货邮吞吐量为279.1万吨,同比增长7.55%;东北地区机场货邮吞吐量为60.4万吨,同比增长9.82%,如表3-8所示。

表3-8 2015—2019年我国四大经济区域机场货邮吞吐量及货邮吞吐量增速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2015—2019)相关数据整理。

(四)快递业务量

2015—2019年,我国四大经济区域的快递业务量高速增长,年均增速均超过35%,中部地区更高达41.76%,如表3-9所示。2019年,我国东部地区快递业务量为498.20亿件,同比增长25.02%;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快递业务量分别为75.13亿件、47.36亿件和14.53亿件,同比增速分别为31.48%、19.44%和22.92%,增速较2018年均有所回落。

表3-9 2015—2019年我国四大经济区域快递业务量及快递业务量增速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邮政局《国家邮政局公布2015—2019年邮政行业运行情况》相关数据整理。

二、中国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发展状况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铁路建设状况

2018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3.1万公里,其中,高铁2.9万公里(3),稳居世界第一。其中,东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为3.14万公里,同比增长6.1%;中部地区为2.89万公里,同比增长2.2%;西部地区为5.28万公里,同比增长1.7%;东北地区为1.85万公里,同比增长7.4%,如表3-10所示。总体看来,西部地区铁路营业总里程远高于其他三个地区,东北地区铁路营业里程增速位居四大经济区域之首。

表3-10 2014—2018年我国四大经济区域铁路营业里程及增速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5—2019)相关数据整理。

2019年,我国新增铁路运营线路10条,铁路营业里程达13.9万公里。新增铁路运营线路集中在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其中,东北地区新增北京—哈尔滨高铁(京哈高铁)承德—沈阳段、新民—通辽高铁(新通高铁)、哈尔滨—牡丹江高铁(哈牡高铁)三条高铁线路;中西部地区新增怀化—衡阳铁路、铜仁—玉屏铁路、成都—雅安铁路三条铁路线路。

2018年,我国东部地区铁路路网密度为336.9公里/万平方公里,同比增长6.08%;中部地区为280.8公里/万平方公里,同比增长2.18%;西部地区仅为76.8公里/万平方公里,同比增长1.72%;东北地区为216.1公里/万平方公里,同比增长7.41%,如表3-11所示。总体看来,我国东部地区铁路网密度最高,四大经济区域呈现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依次递减的特征。

表3-11 2014—2018年我国四大经济区域铁路路网密度及增速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5—2019)相关数据整理。

2.公路建设状况

2019年,我国东部地区公路建设完成投资7221.89亿元,同比增长6.75%;中部地区公路建设完成投资4032.70亿元,同比增长1.75%;西部地区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0050.44亿元,同比下降0.02%;东北部地区公路建设完成投资509.01亿元,同比增长6.58%。

2014—2018年,我国四大经济区域公路和高速公路里程持续增加,西部地区双双稳居全国首位。2018年,西部地区公路里程为1991735公里,同比增加2.44%,占全国39.4%;高速公路里程为53624公里,同比增加5.1%,占全国2.7%,如表3-12所示。

表3-12 2014—2018年我国四大经济区域公路里程与高速公路里程状况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5—2019)相关数据整理。

2018年,东部地区公路路网密度为14647.5公里/万平方公里,同比增长18.3%,超越中部地区,重回首位。西部地区路网密度仍然较低,公路路网密度和高速公路路网密度分别仅为2897.4公里/万平方公里和78.0公里/万平方公里,远低于其他三大区域和全国平均水平,如表3-13所示。

表3-13 2014—2018年我国四大经济区域公路路网密度与高速公路路网密度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5—2019)相关数据整理。

3.水运建设状况

2019年,东部地区内河建设完成投资243.3亿元,同比下降1.2%,沿海建设完成投资460.9亿元,同比下降7.3%;中部地区完成内河建设投资261.6亿元,同比增长4.9%;西部地区完成内河建设投资108.7亿元,同比下降17.4%,沿海建设完成投资25.7亿元,同比增长111.2%。

我国东部地区海运发达,港口基础设施较好。2018年,台州港码头长度增长较快,达14601米,同比增长10.41%;连云港泊位数增长较快,达73个,同比增长8.96%,如表3-14所示。

表3-14 2017年和2018年东部沿海规模以上港口码头长度和泊位数

续表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8、2019)相关数据整理。

中西部主要以内河航运为主。2018年,武汉、铜陵等中部内河港口着力优化港口码头岸线资源,整合集并公务、旅游码头,拆除影响城市景观的码头,码头长度和泊位数有所减少,分别同比下降5.24%和7.94%,如表3-15所示。

表3-15 2017年和2018年中部地区九大内河港口码头长度及泊位数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8、2019)相关数据整理。

2018年,我国西部地区内河通航里程略有增加,为33905公里,同比增长0.36%,如表3-16所示。

表3-16 2017年和2018年西部地区各省市自治区内河通航里程状况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港口年鉴》(2018、2019)相关数据整理。

4.民航建设状况

2019年,我国东部地区新增民航机场1个,总数达55个,分布密度为5.9个/十万平方公里;中部地区共有36个,分布密度为3.4个/十万平方公里;西部地区新增民航机场3个,达121个,分布密度为1.7个/十万平方公里;东北地区共有27个,分布密度为3.4个/十万平方公里,如表3-17所示。

表3-17 2015—2019年我国民用航空机场的区域分布状况  单位:个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2014—2019)相关数据整理。

总体看来,东部地区的机场密度和机场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2019年,全国完成货邮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机场中东部地区有6个,中部和西部分别为1个和3个。其中,东部地区的上海浦东机场、北京首都机场、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和杭州萧山机场分别位居前五位。

(二)物流园区建设

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物流行业协会积极开展物流园区示范工程,推进物流园区高质量和引领性发展。截至2019年年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发布了两批示范物流园区名单,共计56个物流园区入选(4)。其中,东部地区入选总数最多,高达26个,其中,浙江省、山东省、江苏省、广东省四省入选个数较多,分别为6个、5个、4个和4个;中部地区的河南省入选4个,西部地区的四川省入选3个;东北地区入选个数较少,全地区仅有3家,如图3-2所示。

图3-2 我国四大经济区域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数量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内容整理(5)

2019年8月,第十七次全国物流园区工作会评选出119个优秀物流园区。其中,东部地区63个,中部地区23个,西部地区26个,东北地区7个,如图3-3所示。东部地区的江苏省入选最多,高达20个,位居全国首位;山东和河北分别入选13个和12个,分别位居全国第二和第三。

图3-3 2019年我国四大经济区域优秀物流园区数量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相关内容整理(6)

三、中国区域物流的主要特征

(一)东部地区加速打造智慧物流产业高地

我国东部地区在经济发达程度、人才集聚及技术领先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在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慧物流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东部地区正抓住契机,加速打造智慧物流产业高地。

广东省加快5G智慧物流建设。2019年4月,深圳今天国际与中国电信建立5G先行示范区和新型智慧物流标杆区,共同探索5G落地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系统的解决方案,为智慧物流、智能工厂建设提供模型和方案(7)。8月,广东林安物流集团与中国移动广州分公司签约共建广东首个5G智慧物流园。该园区依托5G技术、无人驾驶技术、实时监控技术等实现园区人车货高效匹配,并对货物存储安全异常实现预警(8)。9月,京东物流与广东联通举行签约仪式,在东莞“亚洲一号”合作建设5G智能物流园区。该园区依托5G定位技术实现车辆入园路径自动计算和最优车位匹配;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实现员工管理,进行园区、仓库、分拣多级权限控制;基于5G技术提供园区内无人机、无人车巡检及人防联动系统,实现人、车、园区管理的异常预警和实时状态监控(9)

北京市打造智慧物流集聚区。2019年1月,京东集团在北京顺义投资建设“亚洲一号”绿色智能电商运营结算中心、智能网联产业基地等多个项目,促进北京物流设施智能化、优质化发展,并启用最先进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10)。3月,苏宁加大在北京市通州区的新一代智慧物流基地建设投入,提升物流仓配的自动化水平,打造华北地区现代化智慧物流新标杆,进一步完善末端物流网络布局,不断提升效率和用户体验(11)

青岛市推动物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2019年10月,青岛日日顺智慧物流项目正式开工,承担智能制造供应链、多主体协同多式联运、城乡一体化共同配送等重大技术创新任务,研制智慧物流智能化、无人化装备,建成基于移动互联的智慧物流生态云平台,为实现物流行业监管透明可靠、物流企业运行智能高效、物流服务安全便捷与低碳节能提供科技支撑(12)

此外,长三角地区也积极加快智慧物流建设。例如,苏宁物流在南京雨花物流基地建成该公司全国自动化程度最高的“超级云仓”,该仓是亚洲超大型的智慧物流基地。再如,2019年8月,其5G无人车在长三角地区完成实景路测,并首次成功应用于物流配送场景(13)

(二)中西部地区加快航空货运枢纽建设

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智能终端等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航空货源市场内移趋势明显,中西部航空货运迅猛增长。中西部地区积极加快货运枢纽建设,大力发展航空物流。

2019年9月,郑州市入选2019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成为全国唯一入选的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2019年12月,安博郑州空港国际物流中心项目落户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人民币。

2019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关于新建湖北鄂州民用机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鄂州顺丰机场全面开工建设。7月,鄂州市政府印发《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鄂州市临空经济区建设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打造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加快航空货运仓储设施、两条跑道、航站楼及航油、通信等机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67万平方米分拣中心、顺丰航空基地工程,建成并完善快件集中监管中心、海关监管仓库及查验场地等。

2019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批复《南宁吴圩国际机场T1航站区应急扩建工程可研报告修编》(以下简称《修编》)。《修编》提出,扩建后的T1航站区被规划成南宁机场核心物流园区,吸引国内、外全货运航空公司,跨国物流快递企业入驻,将其打造成中国—东盟枢纽货运机场。

2019年11月,川航首架全货机3U8225从成都飞往比利时布鲁塞尔。目前,成都定期直飞国际(地区)全货机航线达到8条,未来将开通至莫斯科、德里、孟买、钦奈、大阪、日本等货机航线,加快构建覆盖全球的货运航线网络。

2019年7月,《重庆荣昌货运机场报告》通过专家评审,致力打造中国西部航空货运枢纽。近远期规划机场飞行区指标均为4E,规划两条长3800米、宽45米的跑道;初步预测机场近期目标为到2030年货邮吞吐量达180万吨(14)

此外,中西部其他省市也积极加快航空货运枢纽建设,促进航空物流发展。例如,云南省加快建设昆明国际航空枢纽和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陕西省加快打造“一带一路”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等。

(三)东北地区打造“海陆空铁”国际物流大通道

东北地区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的中心枢纽,也是我国国际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东北地区大力推进海铁联运,开通跨境卡车航班,开辟新国际货运航线,打造“海陆空铁”国际物流大通道。

2019年1月,吉林省第二条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长珲欧(长春—珲春—欧洲)”启动测试,首批进境测试货物于3月抵达长春兴隆铁路口岸。该铁路班列以长春为起点,从珲春铁路口岸进出境,经由俄罗斯,与欧洲直通,运行里程约7100公里,将对中欧班列东线形成有力补充。

4月,由大连港至长春的首班国际海铁联运高速班列抵达长春兴隆铁路口岸,是吉林省首次开通的海铁联运疏港国际班列通道。该班列充分运用大连港的国际海运资源,以长春兴隆铁路口岸为窗口、以大连港海运码头为枢纽,通过国际海运干线与区域铁路支线运输的无缝对接,进一步联通国内外。

8月,牡丹江华晟国运物流有限公司和大连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的“牡丹江—大连”外贸出口班列正式运行。该班列通过固定装车地点、固定运营路线、固定车次、固定到发时间、固定运输价格,班列运输时间由原来的3~4天缩短为当日到达,运费降低10%左右。

8月,东北首条跨境卡车航班——中欧卡航“辽新号”投入运营。该卡车航班从德国明德海姆出发,途经波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在新疆霍尔果斯口岸换车入境,全程1.1万公里,用时11天,实现“从门到门”运输。

12月,延吉—首尔(仁川)全货机成功实现首航。该航线开辟了延吉—首尔之间的“空中货运走廊”,搭建了对韩经贸交流的新载体,进一步完善了国际贸易通道建设。

此外,珲春—俄罗斯扎鲁比诺—韩国釜山的陆海联运航线开通,珲春—俄罗斯扎鲁比诺—韩国束草航线延伸至日本舞鹤港,中国东北内陆腹地进入西太平洋的新通道逐渐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