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在江户那些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庶民之城

近百年间,町人们都坚信江户就是属于他们的城市,是一座庶民之城。

当然,这肯定不是这座城市的建设初衷。

早年间江户地域偏僻,在日本战国时期也并不属于什么交通要道,再加上身处平原地带,不符合战时城防需要,江户城长期是“老破小”的存在。

但江户幕府的开创者、“老乌龟”德川家康在完成统一后,着眼于此地周边宽广的关东平原,以及位于太平洋沿岸航线上首屈一指的良港江户湾,积极展开了对未来武家执政中心的建设。

平地起高楼历来不容易,幕府采取了一个极端的方式搞建设,那就是“天下普请”,通俗点说就是请全国各村都来搞援建。

城建规划之初,为了便于武士老爷们的生活,幕府在与重臣宅邸隔河相望的日本桥地区,专门营建了作为商业区的町人地,由此江户的扩张一发不可收拾。

随着城市人口的极具增加,江户的区划也在不断改变,特别是向东、向北扩展最为夸张。

至于夸张到什么程度?

这一世,作为江户土生土长町人的太一,实际上并不住在传统意义上的“江户”。

在江户东侧不远处,是自北方南下,流入江户湾的大川。以大川为界限,以西为律令制时期“六十六国”中的武藏国,以东为下总国。

而太一现今的住所,便位于大川东部的下总国本所地区,在战国时期算是绝对的乡下。

就像天朝帝都扩张先后吞并昌平、大兴等地一样,随着城市扩张,幕府在大川上架起了桥梁,逐步将河东的地域纳入了城市规划,而从第一座跨越大川的桥梁“大川桥”建立,已经过去一百八十多年了。

由于这座桥最早帮助江户连通武藏国与下总国,加之后来大川上的桥梁越来越多,江户人多是称呼它为“两国桥”以纪念,即连接两个令制国的桥。

现今以这座桥为中心,周边已十分繁华,很有追赶老牌江户“商圈”日本桥的架势。

太一这一世的家,位于大川以东的本所松坂町,距离两国桥不远,也勉强算是住在商圈CBD了。

太一小跑着拐入町街,此时,太阳开始西斜,町内的行人已经不多,三个凶神恶煞的壮汉正在挨家挨户敲着沿街店铺的门,这画面便多少显得有些突兀。

“半平藏大哥,真是好久不见,这么晚还在忙啊!”太一并没有因为对方行事凶恶而避开,反而主动靠了过去,高声打着招呼,脸上还陪着笑。

领头的高大男子腰间挎着长刀,说明他是一名武士。

但不论是破旧的刀装,还是其身上打着层层补丁的和服都表明,这位肯定是不在藩的。他甚至没有穿“袴”(武士下身穿的一种肥大裤子),光着双腿让整个人显得更加寒酸,人们很容易猜想到其脱藩浪士的身份。

当然,再寒酸的武士,也没有町人敢去招惹,对方的刀甚至从来不需要出鞘。

江户时期对武士管理十分严格,各级武士被严格划分在幕府或者各藩登记,并被要求在登记地谋职领取俸禄,非令不能离开原籍,浪士便可以简单理解为脱藩流浪的武士。

总会有人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脱离自己的藩国,可能是因为主上倒台、被藩主驱逐、自己追求“诗和远方”等等。

考虑到在岛国人心中,江户是一个总充满机遇的地方,大量的浪士来到江户成为了“江漂”。

虽然也有脱藩浪士得到幕府赏识,成为直属旗本或者御家人,但大部分人没有这么幸运。

有些浪士认命后,在城中学习手艺,成为了町人,而那些抱着武士刀不放,又没有出路的家伙们,便逐渐形成了町街地痞集团,这也是后世岛国“某某会”“某某组”的雏形。

很多后世岛国雅库扎的运营模式,便是此时形成的,比如说眼前的这些大汉,不是在单纯骚扰商户索要保护费,而是在……搞推销。

太一上一世时,觉得岛国的雅库扎,在全球范围内是最不像黑恶势力的,现在知道了,它其实是自诞生起,就点错了升级路线。

“今年的‘门松’做的还是很别致嘛。”太一从名叫半平藏的大汉手中接过一节树枝装饰物,昧着良心说道。

这有些类似于天朝春节要贴在门上的春联,当地的地痞集团会以半强迫性质向商户出售应季的饰品,其实就是变相收取保护费。

“一百五十文钱,”大汉半平藏的声音有闷闷的,与少年尖利刺耳的嗓音形成鲜明对比,他露出一个有些狰狞的笑容,对眼前的少年补充道,“照例可以收你一百三十文钱。”

这东西就是松树枝工艺品,肯定不值这个价,但考虑到是在交保护费,就又不显得那么贵了。

现今一碗荞麦面都需要十五文钱,没人会为了十碗面钱,得罪这些壮汉。而且这种钱主要是向商户收取,交了这钱关键时候也是真有用的。

各町商户交“保护费”变相豢养地痞集团,也相当于为当地安全多一层保障,关键时候这些地痞们为了本町的利益,也是真会撸袖子出力的,因此这个群体还有个传奇的名字“町奴”。

太一付钱买下一个“门松”,然后和半平藏攀谈一会儿,聊天的功夫,町内各商家已经很痛快的交了钱。

在松坂町内,太一尽量和所有人处理好关系。与后世人情冷漠的东京都不一样,这时候的江户是个人情社会,如果处理不好邻里关系,日常会很麻烦。

太一来到一家和果子店铺前,敲开门对精瘦的店老板说道:“门松从半平藏那里拿到了个低价,一百四十五文钱,比其他各家可是要便宜五文钱。”

太一看着店老板千恩万谢的付钱,真有些被自己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到了,临走还不忘叮嘱一句:“明天可就到了该交房租的时候啦,您可千万别忘了,让我为难。”

赚了点小钱的太一,一扫早先在胖老板那里失利的阴霾,随手在店里买了块糕点,迈步从两家町屋间的巷道穿入,进入了全是木质长屋的“大杂院”。

“太一哥哥,你回来啦!”水井旁跑过来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开心的从太一手中接过糕点,也不再管水井边的木桶,直接跑回了长屋。

有妹有房的人生啊!太一在心中感慨了一句,来到井边代替小姑娘继续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