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魏延疑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三国之刘禅与魏延

众所周知民间有句古话叫:扶不起的阿斗。而且在《三国演义》中刘禅的形象给人一种不务正业,傻傻呼呼的样子。那刘备这么多的儿子为什么单单刘备选择让刘禅继位?我们都知道古代皇位的承接者一般为自己的儿子和德高望重掌握军权的大臣,刘备的儿子有刘禅,刘永,刘理。

作为继承者要主要有几个条件:1、身为长子。2、有王者之风,支持者多。3、战功赫赫,掌握兵权。

刘备的三个儿子都不具备第2条和第3条,只有刘禅具备身为长子的这一优势。而且传为之前袁绍,刘表,都要传位给幼子,而产生内斗,兄弟相残的局面。这一切刘备都历历在目,所以他想传位给儿子,就只能传位给阿斗。

先从早年开始看他的行为。刘禅是个年少继位的幼君,十七岁登基,之前做太子不到三年,早年一直颠沛流离。在登基前他做过一件漂亮事:

“先主既称尊号,征吴不克,还住永安。汉嘉太守黄元素为诸葛亮所不善,闻先主疾病,惧有后患,举郡反,烧临邛城。时亮东行省疾,成都单虚,是以元益无所惮。洪即启太子,遣其亲兵,使将军陈曶、郑绰讨元……曶、绰承洪言,果生获元。”——《三国志·杨洪传》

这是刘禅的第一次放权,在刘备病危、季汉内外交困之际保住了成都的稳定。

登基前后,诸葛亮评价刘禅“天资仁敏,爱德下士”、“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这其中有几分事实几分溢美之词见仁见智,不多赘述,我个人还是相信丞相的人品。

到继位之初,季汉外有曹魏犯境、东吴窥探,内有南中反叛、益州大族未平,是一个四面楚歌濒临亡国的大烂摊子。刘禅遵从刘备遗训将一切实权全部交给了诸葛亮,以父事之。

“初备以诸葛亮为太子太傅,及禅立,以亮为丞相,委以诸事,谓亮曰:“政由葛氏,祭则寡人。“亮亦以禅未闲於政,遂总内外。”——《魏略》

当然魏略这本书可信度很低,诸如刘禅一度失散被卖之类被裴松之痛批过的荒谬说法也是出自此书,这段记载本身可靠性也要打个问号。但从诸葛亮执政期间刘禅的行为来看,大意是没什么问题的。

诸葛亮执政的成绩也不必赘述,有目共睹。在此期间刘禅安心做个礼仪皇帝,身边有董允约束行为、打理宫中事务,诸葛亮出征时成都亦有张裔蒋琬等人理政,这看似“傀儡皇帝”的状态实则十分合理,决策皆出于最有能力的人。试想以季汉早年危局,若刘禅试图争权不配合诸葛亮、造成朝内不和,恐怕季汉早就亡了。

在此期间有两件需要指出的事。第一件是第四次北伐李严的事件——刘禅召回诸葛亮一说子虚乌有,诸葛亮被迫班师只因为李严掉了链子。

“九年春,亮军祁山,平催督运事。秋夏之际,值天霖雨,运粮不继,平遣参军狐忠、督军成藩喻指,呼亮来还;亮承以退军。平闻军退,乃更阳惊,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欲以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也。又表后主,说“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亮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平违错章灼。平辞穷情竭,首谢罪负。”——《三国志·李严传》

第二件事是刘琰妻子一事——刘禅私通臣妻一事为刘琰主观臆断,可能性极低。

“琰失志慌惚。十二年正月,琰妻胡氏入贺太后,太后令特留胡氏,经月乃出。胡氏有美色,琰疑其与后主有私,呼(卒)五百挝胡,至于以履搏面,而后弃遣。胡具以告言琰,琰坐下狱。有司议曰:“卒非挝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琰竟弃市。自是大臣妻母朝庆遂绝。”——《三国志·刘琰传》

此时是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期间,当时董允还在掌管禁军、主持宫中事务,这位董允是连刘禅后妃数量都要过问的骨鲠之士。大臣家眷朝贺本为汉代常态,吴太后没觉得有问题,董允也没觉得有问题,只有他刘琰脑补出了“天子伙同太后拉皮条瞒过董允一个月给他戴绿帽”这种笑话来——而这位刘琰的人品三国志也有描述:

“车服饮食,号为侈靡,侍婢数十,皆能为声乐,又悉教诵读《鲁灵光殿赋》。建兴十年,与前军师魏延不和,言语虚诞,亮责让之。”

无论如何,诽谤天子污蔑皇室、在前线正打仗时捅出可能招致人心不稳的大丑闻的刘琰非死不可。下达死刑令的是“有司”,不能确定出自何人,但可以反映出当时成都内部危机处理之迅捷。

而此时的魏延还在北伐战略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我们要知道,刘禅是个地地道道的“伏地魔”,诸葛亮掌权时代,刘禅尊奉诸葛亮为相父。而诸葛亮也是为了蜀国亲力亲为,所以刘禅完全没有必要去操心。因为他知道诸葛亮不会背叛蜀国,那这个时候的刘禅要干嘛?拉拢人心,为后诸葛亮时代的自己去做打算。这个时候诸葛亮已经是病入膏肓了,所以刘禅首先要掌控的就是军权,那军权需要找谁?自然而然是魏延。魏延仅次于诸葛亮的地位,而刘禅从中也一定拉拢过魏延,所以魏延在刘禅的暗中支持下,才会越来越膨胀,越来越不把众臣放在眼里。而且刘禅也知道魏延是有野心的,所以侧面可以看出刘禅,诸葛亮,魏延都是坚定的北伐者。因为益州(即蜀国)这个地方虽然易守难攻,但是北方曹魏势力在扩大,东吴势力就在家门口。而蜀国想先自保,必须有能力和两国对抗,甚至做好两国联盟打蜀国的准备。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去世。刘禅和诸葛亮的君臣关系可以从这之后的几件事看出来:一是杀李邈,二是是重用诸葛亮的子嗣和后继人,三是立庙。需要注意的是,李邈是刘禅在位41年间唯一明文记载由他本人下令诛杀的人。而立庙虽然也是众多平民大臣请求为诸葛亮立庙,最终同意的,但是不在本文主线之内,我们可以一笔略过。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刘禅在后诸葛亮时代所做的事情非常正确,也非常英明。相互牵制了三方势力,又同时提拔诸葛亮后人为主力核心群体,这个时候的刘备集团已经是刘禅集团了。那魏延和刘禅又是什么关系呢?上面我说了,魏延作为当时地位仅次于诸葛亮的将帅,在刘禅眼里是必须拉拢过来为自己服务的人。所以我们不排除刘禅给了魏延很多好处,毕竟魏延升官都是需要刘禅批准的。所以由此可见魏延和刘禅之间的关系是微妙的,但是刘禅也知道魏延这个老虎野心太大。仅凭益州之力就敢对抗曹魏大军,所以在刘禅的眼里魏延是个杀而不能杀的一个人。

第一、野心大,虽然现在没有表露出来,毕竟有诸葛亮镇着魏延。如果魏延知道诸葛亮死了,后果可以有很多种。

第二、威胁自己的地位,有可能成为第二个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刘禅亲身经历的,当皇帝的他不可能想不到。尤其是刘禅没有战功,没有权威,没有亲信或者说亲信不多。毕竟诸葛亮大权独揽,刘禅每天就是学习,但是光学习不实践没有用。

第三、魏延太有功,或者说功大于过,太有权威,说朝廷畏惧他都不足为怪。这样一个人留着势必会威胁自己的政权地位。

所以,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魏延之死也是刘禅一手造成的,而诸葛亮因为名望太大,才让我们把目光聚焦诸葛亮身上。而真正让魏延死的,不是杨仪,不是马岱,不是诸葛亮,而是刘禅。

刘禅才是蜀国最大的黄雀,所以说魏延之死刘禅首当其冲是第一责任人。杨仪只不过是和魏延政见不和或者说私人矛盾,站在一个政治家的层面上,两人都应该死。只不过是谁先谁后的问题!

那历史上魏延真的是马岱杀的吗?而马岱以什么样的形式说杀就杀那么大一个主帅?一切的阴谋冲着魏延而去,而马岱杀魏延,他真的杀的了吗?

请看下期:千古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