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判断推理”顾名思义是一种需要考生们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前提条件,推导出一个未知的结论的思维过程。很多考生一看到这类题就“晕”,就像走进了迷宫一般,有的时候走了很久还一直在原地打转,有的时候出口明明就在前方却怎么也绕不出去。于是,对逻辑产生恐惧,而裹足不前。
例如:几位同学对物理竞赛的名次进行猜测。小钟说:“小华第三,小任第五。”小华说:“小闽第五,小宫第四。”小任说:“小钟第一,小闽第四。”小闽说:“小任第一,小华第二。”小宫说:“小钟第三,小闽第四。”
已知本次竞赛没有并列名次,并且每个名次都有人猜对
A.小华第一、小钟第二、小任第三、小闽第四、小官第五
B.小闽第一、小任第二、小华第三、小宫第四、小钟第五
C.小任第一、小华第二、小钟第三、小宫第四、小闽第五
D.小任第一、小闽第二、小钟第三、小宫第四、小华第五
有的考生看到这里就被题中大量的信息所吓倒,甚至有人没有读完就认定题目复杂且耗时太长,便放弃了。其实本题只要抓住一个关键信息“每个名次都有人猜对”,便可以推出,若这个名次只被猜测一次,则被猜测的这一次必然是正确的。观察得知“第二”被猜测了一次,得出“小华第二”是正确的,四个选项中只有C符合“小华第二”,故答案为C项。本题中“每个名次都有人猜对”就是题目的解题点。可见,只要把握出题规律、抓住解题点,攻破判断推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考场上争分夺秒,在经过行测120分钟的“洗礼”之后,考生们遇到考场最痛苦的事:时间到了题没做完!于是,大家开始寻求解题的捷径,希望每道题都能在几十秒甚至几秒内解决。为了提高解题速度,有的考生开始题海战术,认为熟能生巧,做题多了自然就快,但最终发现做完1000道题之后速度还是没有显著提高。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原因很简单——缺乏分析、归纳和思考。单纯为了做题而做题,没有分析题目的考点在哪里;单纯为了做题而做题,最后仅仅知道这一道题的解题思路,而没有归纳出这一类题的共性;单纯为了做题而做题,没有思考题目是否还有其他解题方式,哪种方式更加快速。到头来时间精力耗费之后复习效果却没有达到。
其实提高是一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复习备考需要一些方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效率最高。笔者将复习备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基础,掌握题目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并了解每类题型的考点;第二阶段——拔高,在把握基础解题思路之后能运用技巧更快速地解题;第三阶段——飞跃,在会套用技巧的基础之上能将技巧运用得更加熟练达到快速解题的效果。
上述三个阶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书旨在帮助考生们在短时期内快速提高解题能力,实现“会解题、巧解题、秒杀题”的三步飞跃。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考生的什么能力?题型都有哪些?
根据2015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大纲——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
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第一种题型:图形推理。每道题给出一套或两套图形,要求报考者通过观察分析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选出符合规律的一项。
例题:
(答案:B。黑点在正方形中顺时针移动。在第5个图形中,应该正好移动到左上角。)
第二种题型:定义判断。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情况,要求报考者严格依据定义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例题:职业枯竭是指人们在自己长期从事的工作重压之下,产生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职业枯竭状态的是:
A.老周不能胜任自己现有的工作,每天都会忙得焦头烂额
B.刚参加工作的小李觉得这份工作太累,产生了跳槽的念头
C.刘经理每天工作繁忙,缺乏充足的休息,情绪也越来越糟糕
D.在从事过许多不同的职业之后,老王觉得所有工作都索然无味
(答案:C。根据题干所给定义,正确答案为C。)
第三种题型:类比推理。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例题:螺丝:螺帽
A.水杯:暖瓶 B.线:纽扣 C.插座:插头 D.筷:碗
(答案:C。螺丝和螺帽是一组必须配套使用的东西,选项C中插头与插座的关系和螺丝与螺帽的关系一样。)
第四种题型:逻辑判断。每道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报考者根据这段陈述,运用一定的逻辑推论,选择一个最恰当的答案。
例题:在一次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在一座唐代古墓中发现多片先秦时期的夔(音kuí)文陶片。对此,专家解释说,由于雨水冲刷等原因,这些先秦时期的陶片后来被冲至唐代的墓穴中。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专家的观点?
A.在这座唐代古墓中还发现多件西汉时期的文物
B.这座唐代古墓保存完好,没有漏水、毁塌迹象
C.并非只有先秦时期才使用夔文,唐代文人以书写夔文为能事
D.唐代的墓葬风俗是将墓主生前喜爱的物品随同墓主一同下葬
(答案:B。该选项中“古墓保存完好,没有漏水、毁塌迹象”从根本上排除了“雨水冲刷”的可能性,最能质疑专家的观点。)
实际上,在每年的考试中,试题的难度和侧重点都会有一些变化。一般来讲,考题的难度要比大纲中的例题高一些。
在本书中,第1天的内容将详细介绍近年来试题的变化特点和各地题型的侧重点;第2天至第6天的内容为逻辑判断;第7天至第10天的内容为图形推理;第11天至第12天的内容为类比推理;第13天至第14天的内容为定义判断;第15天的内容主要是根据题目出题的规律和特征,总结出来的“秒杀招”。之所以将“秒杀”放在最后一天,是因为解题的高手就像武林中的高手一样,需要先练就好的基本功,才能充分施展“必杀”的绝招。希望考生们每天完成一天的学习内容,实现“会解题、巧解题、秒杀题”的三步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