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推理
言语中常用“只有……,才……”、“……才……”、“不……,不……”和“除非……,否则不……”来表示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一般形式是:只有P,才Q。符号为:P←Q。P称之为前件,Q称之为后件。以“只有有作案动机,才会是案犯”为例:
(1)当有作案动机时,不必然就是案犯。即P←Q时,肯定条件不必然可以肯定结果,肯定P,不必然肯定Q。
(2)当不是案犯时,也不必然没有作案动机。即P←Q时,否定结果不必然否定条件,否定Q,不必然否定P。
(3)当是案犯时,必然有作案动机。即P←Q时,肯定结果必然肯定条件,肯定Q,必然肯定P。
(4)当没有作案动机时,必然没有案犯。即P←Q时,否定条件必然否定结果,否定P,必然否定Q。
因此,必要条件P←Q的推理公式为:
肯定P,不必然肯定Q,即肯定前件不必然肯定后件;
否定Q,不必然否定P,即否定后件不必然否定前件;
肯定Q,必然肯定P,即肯定后件必然肯定前件;
否定P,必然否定Q,即否定前件必然否定后件。
例10 (2004年上海第81题)“只有认识错误,才能改正错误。”
以下诸项都准确表达了上述断定的含义,除了( )。
A.除非认识错误,否则不能改正错误
B.如果不认识错误,那么不能改正错误
C.如果改正错误,那么已经认识错误
D.只要认识错误,就能改正错误
【答案】D
【解析】通过关联词“只有……,才……”,可知题目中“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必要条件,即“认识错误”←“改正错误”。A项中的关联词是“除非……,否则不……”,B项中的关联词是“如果不……,那么不……”,与题干的表述完全一致。C项中“改正错误”是“认识错误”的充分条件,即“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必要条件。选项D则认为,“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充分条件,与原题的关系不符。故选择D项。
一点通 这里需要注意,关联词“只要……,就……”与“只有……,才……”不同,前者表达充分条件,后者表达必要条件。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关系:
如果由P能推出Q,则称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如上题中,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必要条件,那么改正错误就是认识错误的充分条件。
再如“只要往地上泼水,地就湿了。”中,往地上泼水是地湿的充分条件,地湿就是往地上泼水的必要条件。
例11 (2006年四川第75题)下列推理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启开电源开关,日光灯才亮。这盏日光灯不亮,所以没有启开电源开关
B.只有意思表示真实的行为,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张、王二人的借贷行为是意思表示真实的行为,所以他们之间的借贷行为是属于民事法律行为
C.如果黄某是本案作案人,那么他就有作案工具;如果黄某是本案作案人,那么他就有作案时间。黄某既没有作案工具,也没有作案时间,所以黄某不是本案作案人
D.作案人是熟悉现场情况的人,这个公司的人是熟悉现场情况的人,所以这个公司的人是作案人
【答案】C
【解析】C项中根据关联词“如果……,那么……”可知“黄某是作案人”是“他有作案工具”和“他有作案时间”的充分条件。根据充分条件的推理公式“否定后件必然否定前件”可知当“既没有作案工具,也没有作案时间”时,必然推出“黄某不是本案作案人”。故C项正确。
一点通 A项中根据关联词“只有……,才……”可知“启开电源开关”是“日光灯亮”的必要条件,即启开电源开关←日光灯亮。根据必要条件推理公式“否定后件不必然否定前件”,可知当“这盏日光灯不亮”时,不必然推出“没有启开电源开关”。故A项的推理不正确。B项中“表示真实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根据必要条件推理公式“肯定前件不必然肯定后件”,可知当“张、王二人的借贷行为是意思表示真实的行为”时,不必然推出“他们之间的借贷行为属于民事法律行为”。故B项的推理不正确。D项中根据“作案人是熟悉现场情况的人”可知“作案人”是“熟悉现场情况的人”的充分条件,根据充分条件的推理公式“肯定后件不必然肯定前件”,可知“这个公司的人熟悉现场情况”不必然推出“这个公司的人是作案人”。故D项的推理也不正确。
例12 (2010年国家第86题)在由发展中国家向经济发达国家前进的过程中,大量资本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而高储蓄率是获得大量资本的必要条件。就目前来说,中国正处于经济起飞时期,因此,储蓄率高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一种正常而合理的现象。
由此可以推出:( )
A.有了大量的资本支持,就可以实现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跨越
B.有了高储蓄率,就可以获得大量的资本支持
C.如果没有获得大量的资本支持,说明储蓄率不高
D.如果没有高储蓄率,就不能实现向发达国家的转变
【答案】D
【解析一】根据“大量资本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可知“大量资本”是“向发达国家前进”的必要条件,再根据“高储蓄率是获得大量资本的必要条件”可知“高储蓄率”是“大量资本”的必要条件。串联可得“高储蓄率←大量资本←向发达国家前进”。根据必要条件推理公式“否定前件必然否定后件”,可以推出当“没有高储蓄率”时,就必然“不能向发达国家前进”。故D项正确。
【解析二】根据“大量资本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可知“向发达国家前进”是“大量资本”的充分条件,再根据“高储蓄率是获得大量资本的必要条件”可知“大量资本”是“高储蓄率”的充分条件。串联可得“向发达国家前进→大量资本→高储蓄率”。根据充分条件推理公式“否定后件必然否定前件”,可以推出当“没有高储蓄率”时,就必然“不能向发达国家前进”。故D项正确。
一点通 由解析一、二可以看出,对于假言命题的推理,我们可以利用充分条件的推理公式,也可以利用必要条件的推理公式解题。因为,当A是B的充分条件时,B就是A的必要条件。
例13 (2007年北京社招第33题)一个产品要畅销,产品的质量和经销商的诚信缺一不可。以下各项都符合题干的断定,除了( )。
A.一个产品滞销,说明他或者质量不好,或者经销商缺乏诚信
B.一个产品,只有质量高并且有诚信者经销,才能畅销
C.一个产品畅销,说明它质量高并有诚信的经销商
D.一个产品,除非有高的质量和诚信的经销商,否则不能畅销
【答案】A
【解析】根据题目可知“畅销→质量和经销商的诚信缺一不可”,A项是否定前件之后再否定后件,根据充分条件的推理公式“否定前件不必然否定后件”可知A项不正确。C项是先肯定前件“畅销”,再肯定后件“质量和经销商的诚信缺一不可”,符合充分条件的推理公式“肯定前件必然肯定后件”,故C项正确。由“畅销”是“质量和经销商的诚信缺一不可”的充分条件,可知“质量和经销商的诚信缺一不可”是“畅销”的必要条件,故B、D两项正确。
一点通 当题目中没有标志性关联词时,我们可以根据前件和后件之间的关系判断是充分还是必要条件。题目中当一个产品满足“畅销”的前提条件时,可以必然地推出“质量和经销商的诚信缺一不可”,那么“畅销”就是“质量和经销商的诚信缺一不可”的充分条件。
例14 (2009年国家第98题)有关专家指出,月饼高糖、高热量,不仅不利于身体健康,甚至演变成了“健康杀手”。月饼要想成为一种健康食品,关键是要从工艺和配料方面进行改良,如果不能从工艺和配料方面进行改良,口味再好,也不能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
由此不能推出的是:( )
A.只要从工艺和配料方面改良了月饼,即使口味不好,也能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
B.只有从工艺和配料方面改良了月饼,才能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
C.如果月饼符合了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要求,说明一定从工艺和配料方面进行了改良
D.没有从工艺和配料方面改良月饼,却能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要求的情况是不可能存在的
【答案】A
【解析一】根据题中“如果不能从工艺和配料方面进行改良,也不能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可知“不改良→不符合”。根据充分条件的推理公式“否定后件必然否定前件”,可以得到“符合→改良”,即“符合”是“改良”的充分条件,这时“符合”为前件,“改良”为后件。A项中先肯定后件,再肯定前件,不符合充分条件的推理公式“肯定后件不必然肯定前件”,故A项不能推出。B项中“改良”是“符合”的必要条件,即“符合”是“改良”的充分条件,故B项正确。C项中先肯定前件“符合”,再肯定后件“改良”,符合充分条件“肯定前件必然肯定后件”的推理公式,故C项正确。D项中先否定后件“改良”,再否定前件“符合”,也符合充分条件“否定后件必然否定前件”的推理公式,故D项正确。
【解析二】根据题中“如果不能从工艺和配料方面进行改良,也不能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可知“不改良→不符合”,根据必要条件的关联词“不……,不……”可以推出“改良”是“符合”的必要条件,即“改良←符合”,即“改良”是“符合”的必要条件,这时“改良”为前件,“符合”为后件。利用必要条件的推理公式,也能判断出A项不正确。
一点通 在题目出现关联词时,主要根据关联词的特征辨析充分或者必要条件。言语一般用“如果……,那么……”、“若……,则……”和“只要……,就……”来表示充分条件;用“只有……,才……”、“……才……”、“不……,不……”和“除非……,否则不……”来表示必要条件。
例15 (2014年江苏A类第61题)党要管党,首先是要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干部作风存在问题,就易成为腐败的温床。唯有紧抓干部的清廉从政,坚决扫除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我们的党才能永葆纯洁,才能永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
A.如果从严治吏,就要从严治党
B.如果干部作风没有问题,腐败就找不到滋生的温床
C.如果不紧抓干部的清廉从政,我们的党就不能永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D.如果坚决扫除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我们的党就能永葆纯洁
【答案】C
【解析】题干最后一句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否前则否后,C项正确;肯前不能肯后,D项错误;由题干前两句可知,A、B两项均不能推出。故答案选C。
例16 (2008年辽宁第74题)某领导在一次工作会议上说:“我们首先要有亲民意识,有了亲民意识,我们就能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就能负责地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如果我们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困难,那么干群关系拉近了。”
从领导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推出( )。
A.如果有亲民意识,那么干群关系就拉近了。其结果必然是我们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B.如果有亲民意识,那么干群关系就拉近了。但其前提是我们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C.只有具备亲民意识,我们才能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才能负责地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其结果必然是我们密切了干群关系
D.如果我们能负责地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就具备“亲民意识”,但是其前提是,我们必须重视干群关系
【答案】B
【解析】根据题中可知“有亲民意识→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负责地为老百姓解决问题→干群关系拉近了”,根据充分条件的推理公式“肯定前件必然肯定后件”,可知“如果有亲民意识”必然能得到结果“干群关系拉近了”,而“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和“负责地为老百姓解决问题”都是“干群关系拉近”的前提,不是结果。故A、D项不正确。C项是将原题中的充分条件变为必要条件,故C项也不能推出。
一点通 在连续推理的假言命题中,前件和后件是一种相对的关系,例如“A→B→C→D”中,B、C、D相对A来说,都是A的后件;A、B、C相对D来说,都是D的前件;B和C之间,B是C的前件,C是B的后件。
例17 (2010年9月18日联考第76题)某市要建花园或修池塘,有下列4种假设:修了池塘要架桥;架了桥就不能建花园;建花园必须植树;植树必须架桥。
据此不可能推出的是:( )
A.最后有池塘 B.最后一定有桥
C.最后可能有花园 D.池塘和花园不能同时存在
【答案】C
【解析】C项不能推出,假设有花园,由假设(2)用充分条件推理公式“否定后件必然否定前件”可推出“花园→不建架桥”;再由假设(3)“花园→架桥”,可以推出若有花园,则既要架桥又不架桥的矛盾结论。故C项是不可能推出的。
一点通 根据题中的信息可知:(1)建花园或者修池塘;(2)池塘→架桥→不建花园;(3)花园→植树→架桥。A项可以成立,根据(2)有池塘→架桥→不建花园,而根据充分条件的推理公式“否定前件不必然否定后件”,可知(3)中“不建花园”不必然“不植树”,也不必然“不架桥”。B项与A项是关联选项,肯定A选项,就得肯定B选项,即根据(1)中肯定池塘就要肯定架桥。D项可以根据(2)“池塘→不建花园”可以推出“花园→不建池塘”,故池塘和花园不能同时存在。
例18 (2011年9月17日同步考试第105题)中央作出新一轮支援新疆的战略部署后,某单位很快组成由党办、人事处、业务处室参加的推荐小组,确定了援疆干部人选。这三部门的推荐意见分别是:
党办:从甲、乙、丙三人中选派出一至两人
人事处:如果不选派甲,就不选派乙和丙
业务处:如果不选派乙和丙,才选派甲
在下列选项中,能够同时满足党办、人事处和业务处室的意见的方案是:
A.选派乙和丙,不选派甲 B.不选派乙和丙,选派甲
C.选派乙,不选派甲和丙 D.选派丙,不选派甲和乙
【答案】B
【解析】题干中人事处的表达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表达为“–甲→–(乙和丙)”。业务处的表达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表达为“–(乙和丙)←甲”,即“甲→–(乙和丙)”。也就是说“甲”或者“–甲”的结果都是“–(乙和丙)”,即不选派乙和丙。如果不选派乙和丙,同时又要满足党办的意见“三人中选派出一至两人”,那么必须选派甲。故正确答案为B项。
一点通 本题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命题同时出现,为了方便解题,可以将必要条件的表达方式改为充分条件的表达方式,即“–(乙和丙)←甲”替换为“甲→–(乙和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