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忙里偷闲”的员工
每个企业可能都存在员工偷懒的现象,这些员工里有些是“惯犯”,任凭管理者使尽浑身解数,都无济于事。我们都在说:“企业管理离不开严格,要把处罚当成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让这种手段变得人性化一点,好让受处罚者更容易接受呢?有些企业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比如把“违章处罚单”改成“友情告知单”,这种方法不仅能让偷闲的员工受到应有的处罚,同时还能让其领会到违规的危害以及发生事故的后果,使处罚更有教育意义。
严厉的处罚之所以会经常劳而无功,一方面是因为过于严格容易使员工产生逆反心理;另一方面是因为严格已经成为员工发挥积极性和创造力的障碍。“杜绝习惯性违章”的条例,我们已经用了几十年,监管的手段越来越多,处罚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员工们仍然在犯同样的错误。因此,我们不得不停下来反思一下,到底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制度制定好了,处罚力度也加强了,还缺什么呢?其实,我们缺少的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硬性规定太多,人性化太少了。
员工中出现的偷懒现象,可能也是出于上述原因。从人性化的角度去分析,企业所需要的不应该只是表面上的效率,更多的应该是“放松”。这里的“放松”并不是放纵的意思,而是指不要让他们过度地忙于例行公务。有时候“偷闲”不是一件坏事,他们也许是在利用脑中的新构想,为公司的新方案出谋划策。
◎案例
荷兰有一个城市卫生状况十分糟糕,街道两旁时常垃圾成堆。为解决这个问题,当地政府特意装置了很多垃圾桶,以此培养市民们的环保意识。但是随意乱扔垃圾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改善,人们已经习惯了自己的行为,不愿意受到约束。
为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该市卫生机关先后出台了三套方案:
第一方案:抓住乱扔垃圾者,处罚25~50元不等,结果没有奏效。
第二方案:街道巡逻人员的数量增加一倍,开始见到成效,但并不明显。
第三方案:将普通垃圾桶设计为电动,并且逐个安装感应器,当垃圾掉入桶内时,会自动播放一段笑话或一个故事,其播放的内容,每半个月更换一次。
最后这个方案颇受市民的欢迎。人们为了听一段故事,整日守在垃圾桶旁,不停地往里扔。这座城市的环境质量终于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点评
从严厉的处罚到市民自觉环保,该地政府可谓煞费苦心。我们从中可以认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那就是婉转的、颇具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远比罚款的效果好很多。这种方法既能让管理者达到有效约束的目的,又不至于使市民觉得反感。
同样的道理,企业内部要防止员工忙中偷闲,严密的监督效果往往是不够好的,关键要看员工是否愿意自我约束。另外,我们还要问自己这样两个问题:员工偷懒,是他本来就懒,还是迫于工作压力的沉重?是不是公司的管理方式出现了问题?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经常让下属加班加点并且束缚其思想,在现代企业里已经不再适用了。给他们多一些关怀和体谅吧,解决了下属的问题,也就给企业带来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