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旁观者效应
误解:当有人受伤时,人们会立即伸出援助之手。
真相:目睹一个人处于困境的人越多,人们站出来帮助他的可能性就越小。
如果你的车抛锚了,而你的手机又没有信号,你认为你在哪里更有可能得到帮助——是在乡村公路还是在繁忙的街道上?当然,在繁忙的街道上会有更多的人看到你。在乡村公路上,你可能要等很长时间才会有人经过。那么,你会选择哪一个?
研究表明,你在乡村公路上更有可能获得帮助。这又是为什么呢?
你可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你看见有人在路边抛锚了,然后会想:“我可以帮助他们,但我肯定会有别人去帮他。”每个人都会这么认为,所以没有人停下脚步。这种现象被称为“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
1968年,一个名叫埃莉诺·布拉德利(Eleanor Bladeley)的女子,在一家繁忙的百货商店跌倒摔断了腿。40分钟里,人们只是在她周围走过来走过去,直到一个男人终于停下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2000年,一群年轻男子在纽约中央公园的游行中袭击了60名妇女。成百上千人只是在围观,却没有一个人拿起手机报警。在这两起事件里,“旁观者效应”都负有责任。在人群中,你挺身而出的倾向和冲动会消失,就好像被群体的力量冲淡了一样。每个人都认为会有人挺身而出做些什么,但是大家只是待在那边等待,到头来谁也没有做出行动。
关于这一现象最著名的例子是吉蒂·热诺沃斯(Kitty Genovese)的故事。1964年的一篇报纸文章称,凌晨3点,她在纽约市公寓前的停车场被一名袭击者刺伤。当她大声呼救时,袭击者逃跑了,但是38名目击者中没有一个人来救她。那篇报道继续说,袭击者一遍又一遍地回来,持续了30分钟,人们从周围公寓楼的窗户里看到吉蒂再次被刺伤。这个故事后来被彻底揭穿,成为一个耸人听闻的报道,但在当时,作者写这个报道的目的却引起了心理学家对这一现象的浓厚兴趣。社会心理学家在这个故事传播开来后不久就开始研究“旁观者效应”。他们发现,当一个人处于危险,急需帮助时,在场的人越多,他们中任何一人伸出援手的可能性就越小。
1970年,心理学家比布·拉塔内(Bibb Latane)和约翰·达利(John Darley)开展了一个实验,他们故意将铅笔或硬币扔到地上。受试者有时是一群人,有时只有一个人。他们这样重复了6000次。结果怎么样呢?当受试者是一群人时,他们得到帮助的次数占总次数的20%;当受试者是一个人时,他们得到帮助的次数占总次数的40%。他们决定增加了实验难度,在他们的下一个实验中,他们让受试者每人填写一份问卷。几分钟后,烟雾开始弥漫整个房间,从墙上的通风口滚滚而来。他们进行了两个版本的实验。在第一个实验中,房间里只有一个受试者在填问卷;在第二个实验中,房间里有两个人在填写问卷。当房间里只有一个受试者中,受试者从感到惊慌失措到站起来,大约花费了5秒钟。处于群体中的受试者平均花了20秒才注意到情况不对。当实验对象独处时,他们会去检查烟雾,然后离开房间,告诉实验者他们认为哪里不对劲。在一群人中,人们只是坐在那里面面相觑,直到烟雾太浓以至于他们看不见问卷。在对群体进行的8组实验中,只有3个人离开了房间,他们平均需要6分钟才能站起来。
研究结果表明,对尴尬的恐惧影响了群体动态。你看到了烟雾,但你不想看起来像个傻瓜,所以你瞥了一眼其他人,看看他们在做什么。另一个人也有同样的想法。你们都没有反应,所以你们都没有表现出惊慌。第三个人看到两个人表现得若无其事,所以他们更不可能惊慌失措。由于另一种被称为“透明错觉”的行为,每个人都在影响彼此对现实的感知。你往往认为,只要别人看到你就能猜测出你现在在想什么,有什么感觉。你认为其他人能看出你真的很害怕烟雾,但是他们并不能看出来。他们的想法是一样的。没有人因为害怕逃离房间。这就导致了“多元无知”效应——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在想同样的事情,但却相信自己是唯一这么想的人。在经历过“充满烟雾的房间实验”之后,每个受试者都称自己吓坏了,但因为其他人似乎都没有惊慌,他们认为只有自己感到焦虑。
这两位研究人员决定再次增加实验的难度。这一次,他们让受试者填写一份问卷,而另一名女性实验者则在另一间房间里大声喊出自己的腿是如何受伤的。当她独自一人时,70%的人会离开房间去看那女子的情况。而在一组人的实验中,有40%的受试者离开了房间,去查看那个女子的情况。如果你走过一座桥,看到有人在水里大声呼救,你会有一种更强烈的冲动跳下去,把他们拉到安全的地方,这种冲动比你置身一群人当中感受到更强烈。倘若在场的只有你一个人,你自己负有帮助其他人的全部责任。当你认为需要帮助的人正在被他们认识的人伤害时,旁观者效应会变得更强。兰斯·邵特兰(Lance Shotland)和玛格丽特·斯托(Margaret Straw)在1978年的一项实验中表明,一男一女两位演员(研究助理)假装在打架,让受试者看他们打架,如果女演员大叫:“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要嫁给你!”这时受试者常常不会去阻止他们。但是,如果那个女演员喊的是“我不认识你!”那么就会有65%的受试者上前去阻止他们。许多其他研究表明,只要一个人上前帮忙,其他人也会加入进来。不管是献血、帮别人换轮胎、往表演艺人的钱箱里扔钱,还是制止打架——人们一看到另一个人以身作则,就会争先恐后地伸出援手。
这里要记住的是,当你帮助别人的时候,你并不是那么聪明。在一个拥挤的房间里,或者在一条公共街道上,你可以预料到人们会木然站立,四处张望,而不去伸出援助之手。
懂得了这一点,你应该选择去做那个第一个脱离群体并提供帮助或率先逃离险境的人,因为你现在可以确定,除了你没有其他人会选择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