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岑参选集(中国古典文学名家选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君詠 〔一〕  并序

開元中,適游於魏郡 〔二〕 ,郡北有故太師鄭公舊館 〔三〕 ,里中有故尚書郭公遺業 〔四〕 ,邑外又有故太守狄公生祠焉 〔五〕 。覩物增懷,遂爲《三君詠》。

魏鄭公

鄭公經綸日,隋氏風塵昏 〔六〕 。濟代取高位 〔七〕 ,逢時敢直言 〔八〕 。道光先帝業 〔九〕 ,義激舊君恩 〔一〇〕 。寂寞卧龍處 〔一一〕 ,英靈千載魂 〔一二〕

〔一〕 南朝宋顔延之曾作《五君詠》以述竹林七賢,借以抒其怨憤。高適倣之,作《三君詠》以述魏徵、郭元振和狄仁傑三賢,用以自勵和抒寫自己的經略之才。

〔二〕 魏郡:《舊唐書·地理志》:河北道,魏州,治貴鄉。在今河北省大名縣東。

〔三〕 太師鄭公:《舊唐書·魏徵傳》:“魏徵,字玄成,鉅鹿曲城人也。……加左光禄大夫,進封鄭國公。……(貞觀)十六年,拜太子太師。”《資治通鑑》:義寧元年九月,“武陽郡丞元寶藏以郡降李密。甲寅,密以寶藏爲上柱國武陽公,寶藏使其客鉅鹿魏徵爲啓謝密。”注:“煬帝改魏州爲武陽郡。”據此,知魏徵於隋末客居魏州。

〔四〕 尚書郭公:《舊唐書·郭元振傳》:“郭元振,魏州貴鄉人。……(睿宗)景雲二年(七一一)同中書門下三品,代宋璟爲吏部尚書,無幾,轉兵部尚書,封館陶縣男。”遺業:遺宅。

〔五〕 太守狄公:《舊唐書·狄仁傑傳》:“狄仁傑,字懷英,并州太原人也。……萬歲通天年,契丹寇陷冀州,河北震動,徵仁傑爲魏州刺史。前刺史獨孤思莊懼賊至,盡驅百姓入城,繕修守具。仁傑繼至,悉放歸農畝,謂曰:‘賊猶在遠,何必如是?萬一賊來,吾自當之,必不關百姓也。’賊聞之自退,百姓咸歌頌之,相與立碑以紀恩惠。”生祠:爲活人而立的祠廟。本傳又云:“仁傑嘗爲魏州刺史,人吏爲立生祠。”

〔六〕 鄭公二句:謂魏徵從政正值隋末天下大亂之際。經綸:本爲治絲,此喻治理天下。治絲之事,引其緒而分之爲經,比其類而合之爲綸,凡規畫政治亦曰經綸。《易·純》:“君子以經綸。”疏:“言君子法此屯象,有爲之时,以經綸天下,約束於物。”風塵:風起塵揚,天地昏暗,喻政治混亂。《舊唐書·魏徵傳》:“徵少孤貧,落拓有大志,不事生業,出家爲道士,好讀書,多所通涉,見天下漸亂,尤屬意縱横之説。”

〔七〕 濟代:濟世。唐人避太宗諱,改世爲代。

〔八〕 敢直言:《舊書》本傳云:“徵狀貌不逾中人,而素有膽智,每犯顔進諫,雖逢王赫斯怒,神色不移。”

〔九〕 道光句:謂魏徵以正道輔太宗,使太宗的業績更加光輝。本傳云:(太宗)嘗謂長孫無忌曰:“或欲耀兵振武,懾服四夷。唯有魏徵勸朕‘偃革興文,布德施惠,中國既安,遠人自服’。朕從其語,天下大寧。絶域君長,皆來朝貢,九夷重譯,相望於道。此皆魏徵之力也。”先帝:指太宗。

〔一〇〕 義激句;謂不忘太子建成的舊恩。本傳云:“隱太子(建成)聞其名,引直洗馬,甚禮之。徵見太宗勳業日隆,每勸建成早爲之所。及敗,太宗使人召之,謂曰:‘汝離間我兄弟,何也?’徵曰:‘皇太子若從徵言,必無今日之禍。’”舊君:指太子建成。

〔一一〕 卧龍:漢末徐庶稱諸葛亮爲卧龍,此指魏徵。《新唐書·魏徵傳》云:“帝嘗問羣臣,徵與諸葛亮孰賢?岑文本曰:‘亮才兼將相,非徵可比。’帝曰:‘徵蹈履仁義,以弼朕躬,欲致之堯舜,雖亮無以抗。’”故高適稱魏徵舊宅爲“卧龍處”。

〔一二〕 英靈句:謂其英靈永垂千載。

郭代公元振

代公實英邁 〔一〕 ,津涯浩難識 〔二〕 。擁兵抗矯徵 〔三〕 ,仗節歸有德 〔四〕 。縱横負才智,顧盻安社稷 〔五〕 。流落勿重陳 〔六〕 ,懷哉爲悽惻 〔七〕

〔一〕 代公:《舊唐書·郭元振傳》:玄宗發羽林兵誅太平公主,元振以功進封代國公,食實封四百户,賜物一千段。英邁:英武豪邁。

〔二〕 津涯句:言郭元振胸藏智勇,浩渺無邊,不可測知。津涯:邊際。《書·微子》:“若涉大水,其無津涯。”

〔三〕 擁兵句:指元振爲金山道行軍大總管,宰相宗楚客矯徵之,欲加陷害,元振抗徵不歸事。《資治通鑑》景龍二年(七〇八)十一月:“娑葛(西突厥酋長)遺元振書稱:‘我與唐初無惡,但讎闕啜(西突厥之將)。宗尚書(楚客)受闕啜金,欲枉破奴部落,馮中丞(嘉賓)牛都護(師獎)相繼而來,奴豈得坐而待死?又聞史獻欲來,徒擾軍州,恐未有寧日,乞大使商量處置。’元振奏娑葛書。楚客怒,奏言元振有異圖,召將罪之。元振使其子鴻間道具奏其狀,乞留定西土,不敢歸。”抗:抵抗。矯徵:假托朝命召之。

〔四〕 仗節句:謂元振握節還朝。《舊唐書》本傳云:“會楚客等被誅,睿宗即位,徵拜太僕卿,加銀青光禄大夫。”有德:指睿宗。

〔五〕 縱横二句:指從玄宗誅太平公主事。本傳云:“及蕭至忠、竇懷貞等附太平公主,潛謀不順,玄宗發羽林兵誅之。睿宗登承天門,元振躬率兵侍衞之。事定論功,進封代國公。”顧盻:《文苑英華》作“顧眄”,是。顧眄:回視。此謂指顧之間。《後漢書·馬援傳》:“援據鞍顧眄,以示可用。”安社稷:指安定唐朝。

〔六〕 流落:指貶徙。本傳云:開元元年十月癸卯(十三日),“玄宗於驪山講武,坐軍容不整,坐于纛下,將斬以徇,劉幽求、張説於馬前諫曰:‘元振有翊贊大功,雖有罪,當從原宥。’乃赦之,流於新州。尋又思其舊功,超爲饒州司馬。元振自恃功勳,怏怏不得志,道病卒。”勿重陳:不忍再説。

〔七〕 懷哉句:懷想起來使人爲之悲傷。悽惻:悲傷。

狄梁公仁傑

梁公乃貞固 〔一〕 ,勳烈垂竹帛 〔二〕 。昌言太后朝,潛運儲君策 〔三〕 。待賢開相府 〔四〕 ,共理登方伯 〔五〕 。至今青雲人,猶是門下客 〔六〕

〔一〕 梁公:《舊唐書·狄仁傑傳》:“睿宗追封(狄仁傑)爲梁國公。”貞固:《易·乾》:“貞固足以幹事。”傳:“貞固者,知正之所在而固守之。所謂知而弗去者也。”按:貞,正。固:堅。

〔二〕 勳烈句:言其功垂史册。竹帛:古代用竹簡、木簡或帛記事,此指史册。

〔三〕 昌言二句:本傳云:“初,中宗在房陵,而吉頊、李昭德皆有匡復讜言,則天無復辟意。唯仁傑每從容奏對,無不以子母恩情爲言,則天亦漸省悟,竟召還中宗,復爲儲貳。”《資治通鑑》:聖曆元年二月,“武承嗣、三思營求爲太子,數使人説太后曰:‘自古天子未有以異姓爲嗣者。’太后意未決。狄仁傑每從容言於太后曰:‘文皇帝櫛風沐雨,親冒鋒 ,以定天下,傳之子孫。大帝以二子託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無乃非天意乎!且姑姪之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姪,則未聞姪爲天子而祔姑於廟者也。’太后曰:‘此朕家事,卿勿預知。’仁傑曰:‘王者以四海爲冢,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爲陛下家事?君爲元首,臣爲股肱,義同一體,况臣備位宰相,豈得不預知乎!’又勸太后召還廬陵王。王方慶、王及善亦勸之,太后意稍寤。他日,又謂仁傑曰:‘朕夢大鸚鵡兩翼皆折,何也?’對曰:‘武者,陛下之姓;兩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則兩翼振矣。’太后由是無立承嗣、三思之意。”昌言:美言。儲君:太子之稱,指中宗。

〔四〕 待賢句:謂舉張柬之爲宰相。本傳云:“則天嘗問仁傑曰:‘朕要一好漢任使,有乎?’仁傑曰:‘陛下作何任使?’則天曰:‘朕欲待以將相。’對曰:‘臣料陛下若求文章資歷,則今之宰臣李嶠、蘇味道亦足爲文吏矣。豈非文士齷齪,思得奇才用之,以成天下之務者乎?’則天悦,曰:‘此朕心也。’仁傑曰:‘荆州長史張柬之,其人雖老,真宰相才也。且久不遇,若用之,必盡節於國家矣。’則天乃召拜洛州司馬。他日,又求賢,仁傑曰:‘臣前言張柬之,猶未用也。’則天曰:‘已遷之矣。’對曰:‘臣薦之爲相,今爲洛州司馬,非用之也。’又遷爲秋官侍郎,後竟召爲相。柬之果能興復中宗,蓋仁傑之推薦也。”

〔五〕 共理句:謂舉薦刺史之賢者於朝。如其所薦太州刺史敬暉等人,率爲名臣。共理:共治。唐人避高宗諱,以理代治。登:進用。方伯:《禮記·王制》:“千里之外設方伯。”東漢以來稱刺史爲方伯。

〔六〕 至今二句:説狄仁傑所薦門客至今仍居顯位要職。《資治通鑑》久視元年:“仁傑又嘗薦夏官侍郎姚元崇、監察御史曲阿桓彦範、太州刺史敬暉等數十人,率爲名臣。或謂仁傑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仁傑曰:‘薦賢爲國,非爲私也。’”青雲人:喻在高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