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暖和
冬天又到了,猜个谜语吧:“冬长夏不长,要长根朝上。”这个谜语的谜底就叫做“冻冻丁”——雪水化后又悬结在屋檐边的冰柱。我们曾因卫生问题警告过学生不要吃“冻冻丁”,但学生们不管这些,照样像青蛙一样跳,摘那屋檐下的“冻冻丁”,够不着还“搭高肩”(一个站到一个的肩上)摘,然后就把摘下的“冻冻丁”塞到嘴里咯吱咯吱地嚼,侉得很,这些侉孩子别看他们听话,一旦犟起来,十头牛都拉不回。
是啊,孩子们肯定是不馋的,但他们喜欢“冻冻丁”的味道。有的孩子还从河里找到了大块厚冰,磨圆了,用一根芦管在中央使劲吹出一只小洞,然后用绳子穿上,当滚车轮玩;还有的孩子索性就把两块冰穿起来让另一个学生拉着滑行。真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冰块把孩子们的手冰得红通通的。可他们并不冷,手背上全都冒着热气。
如果不下雪,冻冻丁也就长不成。但孩子们总会找到办法玩,他们还可以跳绳,踢毽子。天再冷的时候,学生就朝太阳下钻了。他们聚在一起,然后不约而同地分成两派,开始“挤暖和”。他们真的像两群初生的牛犊,头对头地抵着——听着他们嗷嗷地叫,真是吃奶的力气也挤出来了,不过到了教室里,再也没有跺脚的事情发生了,他们像一只只羽毛凌乱的鸟儿,兴奋到半节课后才安静下来。
由于县里其他学校发生了好几起意外事故,所以校长不允许学生“挤暖和”。在校长的高压和我们大呼小叫下,学生们开始“化整为零”,一对一地挤——其实不是挤,而是两个人做“完全弹性碰撞”,像两条龙的角力。“嘿”“嘿”“嘿嘿”。一声高似一声,还是有节奏的,看不见校长的时候,两条“龙”后面就迅速跟上了很多人,孩子们鼓着腮帮,把力运向一侧,然后一撞——把力进行传递,一直传递到领头的大个子男生肩上。挤的目的不是胜利,而在乎暖和。
我曾在班上讲汉语中有意思的特例词。我举出了“吃食堂”“打酱油”“晒太阳”等词,有个学生急中生智,说出了“挤暖和”一词。
“挤暖和”,多好的词啊,牙膏的清香一样,用力一挤,“暖和”就挤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