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家庭会生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家庭冲突

家庭中很难避免冲突,冲突是家庭运行模式的一种表达和优化。但是在家庭中,冲突很容易越过边界而干扰其他系统。与丈夫吵架后的妻子正满怀委屈或愤怒时,儿子回家了。因为母亲心情不好,儿子做事可能就得小心翼翼或故意讨好母亲,夫妻之间的冲突此时已经影响到了母子关系。而更常见的情况是,母亲反复痛诉父亲的种种不是,有意或无意地拉拢孩子,和自己站在批判父亲的战线上。家庭中两个人的冲突变成了三个人的冲突,这就是“家庭关系三角化”。

如果你家正有厌学、逃学、游戏成瘾的孩子,或者你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不争气,对他充满失望,或者你总是期望孩子能够出类拔萃,不惜一切代价培养他,那么此时,你需要静下心来看看你们的夫妻关系,是不是无意中将夫妻关系的冲突转移到孩子身上了。

当妻子无法在丈夫那里获得足够的爱和支持时,她只能紧紧抓住孩子,把期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这种紧密的母子关系不是真正的爱和支持,是母亲失望、焦虑、忧伤的补偿,是对丈夫无法胜任的愤怒,是夫妻关系失衡的代偿。

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难度会增加,容易出现性心理或性功能问题。通过三角化来解决冲突的家庭,孩子长大后也更容易出现人格障碍、情绪障碍、躯体症状障碍等,实际上是以疾病的方式将关系冲突表达或转移了。

家庭冲突应该由产生冲突的双方解决,尽量控制在产生冲突的子系统内。“清官难断家务事”,冲突常常被拉入多个子系统,很难解决,尤其是跨代、跨系统的卷入模式,对家庭的打击常常是致命的。不管你是与配偶有冲突,还是与父母有矛盾,或者是对子女不满,都要记住:你们的冲突、矛盾和不满需要你们自己来解决。吵架的夫妻应该蹲下来心平气和地对孩子说:“我和爸爸吵架是因为我们对某件事情的观点不一致,不是你的错,我们对你的爱始终都是一样的。”所有的战斗都有伤亡,与家人战斗伤的是家人;我们需要的不是和自己或家人战斗,而是要学会如何关怀自己和家人。

家庭的核心是夫妻,要想拥有幸福的生活,妻子就得好好地爱丈夫,丈夫就得用心地呵护妻子。在有爱的家庭中,家庭成员才会运用自组织系统雕刻属于自己的独特人生。

杨明大学毕业已经一年了,他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不愿回老家,也不愿找工作,告诉父母自己需要调整一年。在这一年里,杨明四处旅游,花钱如流水,昼夜颠倒,唯一能坚持做的就是玩网络游戏。更让父母担心的是,杨明说活着没有意义,想离开这个世界。杨明离开父母已经4年多,但是依然用特殊的方式保持与父母的紧密联结:不工作、不长大、不想活,这些对父母来说都是致命性的担忧。

杨明出生后由爷爷奶奶抚养至3岁,然后回到父母身边。一家三代同堂,爷爷奶奶和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产生了巨大的分歧。父母上班后,奶奶便在小杨明面前哭诉儿媳妇的种种不是。晚餐时,杨明常常不知道自己要吃什么,因为母亲让他多吃青菜,奶奶让他多吃肉,索性他就什么都不吃了。杨明成了家庭的焦点,他可以左右家庭关系,只要他不高兴或哭闹,奶奶和母亲立即就笑逐颜开,不再争吵。这导致了他骄纵任性的个性:只要我不开心,你们就得满足我。但是这种满足背后,是孩子对家庭完整性的忠诚,是对家庭不和谐的恐惧,用伤心难过来缓解长辈之间的冲突。如果一个家庭把情绪焦点放在孩子身上,那么孩子就很难真正地长大,很难适应社会和家庭之外的人际关系。

杨明出生后,基本切断了与父母的亲密联系,父母的养育功能由爷爷奶奶代替执行。3岁后,父母的加入让杨明与爷爷奶奶关系的纯度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冲突性的控制关系,让小杨明不知所措,紧张而恐惧。他用自己创造的方法来缓解家庭的冲突,这个家庭的情绪性任务基本由小杨明来承担。一个常常紧张并时刻关注家庭冲突的孩子,是没有精力来发展自己的。他不想回家,是不想再做那个操心的小孩。他不想上班,是他对家里人的不放心,不敢长大。最终,他只能选择把生活过得没有意义,这样就保持了对家庭的忠诚,谁都不欠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