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全能基督圣像
6世纪
西奈山:圣凯瑟琳修道院
这部短小的作品涉及的时段上自6世纪,下至15世纪,旨在研究贯穿中世纪拉丁文明的美学问题和美学理论的历史发展。
“中世纪拉丁语文化”首先将我们指向经院哲学(Scholastic philosophy)及其所处的整个文化环境,但它也指向普通人的文化。我一直试图证明,那个时代流传的理论与现实中的感性及艺术成果有着怎样的相关性。我阐明美学理论,是为了发现它有多么符合,又多么背离那个时代的现实,是为了发现中世纪美学和中世纪文化、文明的其他方面有哪些富有意义的联系。简言之,我试图明确美学理论是否为美的享受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答案——无论美对于中世纪人意味着什么;并明确理论是否且怎样刺激和指导了艺术的体验和实践。
我希望我的这番描述可以战胜一个普遍的异见,即中世纪没有美学,而只是沉迷于形而上的概念——这些概念既含糊又刻板,它们与寓言的纠缠关系更使其费解。
显然,如果我们以美学表示一种独特的艺术构想——比如根据克罗齐(Croce)的理论,艺术是感受的抒情直观——那么确实,中世纪哲学未曾产出这样的“美学”。但这实际上是将对艺术和美的探寻——每个时代都在自行进行着这样的探寻——化约为一种特定美学理念的产出,这从方法论上来说就是错误的,且莫名曲解了历史观点。
林堡兄弟
叛逆天使的堕落
取自《贝里公爵的豪华时祷书》
约1412—1416年
尚蒂伊:孔蒂博物馆
然而,我们必须探究的是,在每个时代,当大众感性和文化遭遇美学问题时,这些问题都是怎样得到解决的。如此我们的历史探寻便具有价值,不过这份价值不是对于我们所说的“美学”而言(无论定义如何),而是对于特定文明的历史(就其自身的感性和美学意识)而言。如果撇开意识形态上的喜好,我们还会发现本书所述的一部分理论在今日仍有一定价值。除此之外,我们也会更清楚地认识到,当代的哪些问题源于中世纪学说,而这些学说又因为远离我们当前的兴趣,时常被忽视。
中世纪美学这个领域蕴藏着丰富的宝藏,埃德加·德·布吕纳的《中世纪美学研究》等巨著将许多曾在我们视线之外的材料带入我们的视野范围内。在本书中,我将考察中世纪人最关心,在我看来也最值得关注的一些问题。从具体主题而非具体哲学家入手似乎更为可取,因为在每一个体系内,对美学问题的论述通常分散各处,难以综合,而且不同作者在涉及同一问题时,观点时常没有实质性区别。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中世纪哲学深深植根于传统。创新不会被夸耀,它甚至是一点一滴、悄然进行的,直至最终被吸收进包容的融合体系里。从主题入手,我们可以追溯演变的过程,了解传统如何逐渐让位于具有争议的新观点;我们可以追踪每一个疑难问题的解答是如何发展和成熟的,批判性的、科学的严谨态度又是如何形成的。
中世纪美学始于对古典时代几乎不加批判地继承,但这份遗产依然有着焕然一新的精神。一种关于美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逐渐形成,最终诞生了美是一种有机价值的观点,这是其最为成熟的时期。我们将看到,这一观念随后没落。传统的形而上概念开始分崩离析,艺术概念和诗性行为变得越来越不系统连贯,聚集了诸多问题。亚里士多德传统不再万能。这些为以天赋和想象力为信条的风格主义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