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热液矿床原生晕研究
自1959年起,他与邵跃合作,开始了长达7年之久的热液矿床原生晕研究。1960年,他亲赴原有储量濒临枯竭的辽宁凤城青城子铅锌矿工作,通过矿床原生晕的研究,发现了下伏厚层大理岩中的隐伏矿,使该矿得以起死回生。这是当时化探找矿在中国取得的最大成功,震动了地质界。研究原生晕以找盲矿的工作从此在全国迅速开展起来。
大量的研究工作最终使他与苏联学者各自同时独立地发现了热液矿床原生晕的组分分带特征,提出了通用的分带序列。这在当时是该领域内与苏联并列的世界领先水平。他对原生晕形态、规模、内部结构的统一描述方法和术语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找矿效果十分显著。他1964年写成的《地球化学岩石测量的理论基础与工作方法》全面总结了原生晕的研究成果,是热液矿床原生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典之作,但由于某些原因,它未能出版,其中两章“地球化学岩石测量的工作方法与解释推断方法”发表在物探所的内部刊物上,得以保存下来,成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化探工作者必读的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