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老礼儿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001 问路须先道尊称

今儿,小宁的脸色有点儿晴转多云,一见面,就来了一句让人不受听的:“哎,你们小区的保安怎那么倔呀?”

“他怎么你了?”我纳着闷儿问道。

“喊他两声,他都爱答不理的。”小宁撅着小嘴说。

我笑着说:“不会吧,那保安认识我,虽然上了点年纪,但性格随和,平常说话挺和气呀。”

“和气?那是跟您!”

“是不是你言语不周,让老爷子挑理啦?”

小宁撇了撇嘴说:“我得罪他干吗?”

“那是怎么回事?你喊他什么了?”

“我就问他,您住的2号楼怎么走,他看了我一眼,没搭理我。”

“你叫他什么来着?”

“我就说:哎,2号楼怎么走?我也不认识他,还能叫他什么?”

我笑道:“你看看,得罪人了吧?跟人打招呼有喊‘哎’的吗?中国人的老礼儿最忌讳见面打招呼喊‘哎’。‘哎’,人家有姓没有?”

小宁的丹凤眼挑了起来:“我哪儿知道他姓什么呀?”

我说:“那你也不能喊‘哎’呀?你瞧你刚才叫我也是‘哎’,我姓什么你也不知道吗?”

小宁不好意思地笑了:“叫习惯了。”

“习惯?我看你是平时‘哎’顺了口儿,是不是见了谁都‘哎’呀?”

“那您说我该叫他什么?”

“叫他一声大爷,他准会送你一个笑模样。喊他‘哎’,老爷子当然得绷脸了。生活中有些事儿就这么简单。老话说,礼多人不怪。多叫一声哥,少上十面坡。找人也好,问道儿也好,你是求人家呢,总得客客气气的,上来就喊‘哎’,谁爱听呀?”

小宁听我这么一说,脸红了。随后,她的脸色多云转晴,大大咧咧地一笑说:“嗨,我们年轻人哪像你们岁数大的人懂这些老礼儿呀?我总觉得叫不叫声大爷,喊不喊声大哥无所谓,谁在乎这个呀?”

“你瞧,一不留神你说到点儿上了。你呀,对什么事儿都觉得无所谓。可别小瞧这见面的一句尊称,它可是能直接反映出人的文明程度和文化修养。什么叫礼貌呀?礼貌就在这儿呢。”

小宁听了这话,不言语了。

恐怕很多年轻朋友,也碰到过小宁的这种尴尬。生活中,有些人确实跟人打招呼的时候,不爱开口叫一声尊称。

这里可能有多种原因:有的是因为对方的年龄、辈分、身份和关系,不知该叫什么;有的是因为跟对方太熟了,觉得不叫他尊称他也不会挑礼儿;有的就是小宁说的,觉得叫不叫无所谓。

其实不然,中国人是非常重视见面打招呼时,一开口的这句尊称的。当然,老事年间,官场有官场的见面尊称,买卖地儿有买卖地儿的碰头尊称,民间老百姓有老百姓的见面称呼。

通常官场的见面尊称是挂头衔,比如张局长、李处长、王主任。买卖地儿的见面尊称,过去是带“爷”和“东家”“掌柜的”,现在是“经理”“董事长”“老板”之类的称谓。

民间老百姓的见面尊称,则显得随意而亲和。住一个院儿门对门,姓李,长一辈的要叫李大爷、李大妈、李伯伯、李伯父;平辈的叫李二哥、李二姐;跟自己一般大,或比自己小的叫小名儿。

总之,见了面,一张口总得叫声好听的。这是认识的人。

不认识的人呢,只要您是求人帮忙,比如打听人、打听道儿什么的,必得先叫尊称。

假如您开车或骑车、步行,前头有两位老先生慢慢悠悠地走着,挡了您的道儿。您得过去跟人打声招呼:“大爷,您二老劳劳驾,侧个身儿。我急着赶路,让我先行一步。”

这声“大爷”,会叫得老人心里一热;紧跟着一句“劳驾”,又让他吃了个“顺气丸”。您想,人家能不挪挪步,让您先行吗?

这就是中国人的礼儿。

如果您来愣的,四六不懂,上来就喊:“哎,靠边靠边!没听喇叭响吗?我有急事,先让我过去。”您琢磨琢磨吧,那两位老人会给您什么脸色?我估摸着他们不但不给您腾道儿,保不齐还会骂您两句。

见面打招呼,开口叫声尊称,体现了对人的一种尊重。您尊重人家,人家也自然会尊重您。这叫俩好并一好。

这种老礼儿透着中国人的文明,您可千万别拿它不当回事儿。

说到这儿,小宁又跟我掰扯了:“见了长辈叫大爷大妈,见了平辈叫大哥大姐,多俗呀!我要是见了我们经理,也大爷大妈地叫吗?”

这丫头就是这样,爱抬杠。不过,她说的这也是称谓上的礼儿。这个话题也值得一聊,咱们且听下回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