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5 《方言》一书具有哪些开创性的意义?
《方言》一书的全称是《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作者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年),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他是文学家、哲学家,又是著名语言学家。
《方言》不仅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对方言词语进行比较研究的专著,在世界语言学史上也是一部开辟语言研究的新领域、独创个人实际调查的语言研究新方法的经典性著作。在《方言》尚未完全成书之时,与扬雄相识的张伯松就盛赞它是“悬诸日月不刊之书”(《扬雄答刘歆书》)。
《方言》经东晋郭璞注释之后流传至今。今本《方言》计13卷,大体轮廓可能仿《尔雅》体例,但卷内条目似乎不及《尔雅》严格有条理。其体例大致有两种:给出一词,分列各地称谓的不同,如卷八释“猪”;再有,罗列一组同义词,给出共同解释,再分别辨析各地之不同。但卷十二、十三往往以一词释一词,而没有方言词汇比较全面的内容,与前10卷大不相同。何九盈先生怀疑最后两卷可能原来是分作4卷的(扬雄自己说全书是15卷),且扬雄生前并没有把《方言》写完,现在的后2卷原本只是写作提纲。后扬雄因病去世,没有来得及把这两卷中有关方言的对比写进各条之下,以致成了未完成的书稿。1 3卷的《方言》所收的词条计有675条(据周祖谟《方言校笺》统计)。每一条下,作者往往先提出一个或几个同义词作为条目,然后或用一个词来解释它们,或分别说明各个词的使用地域,所以实际词目远远超过了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