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新秀故事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创业纵览 ENTREPRENEURSHIP OVERVIEW

渝创渝新 激荡山城

——重庆市人力社保部门积极推进创业工作

林晓洁

忆及创业初期那一个个清晨,龚贤丰仍然心潮澎湃。

神采奕奕、斗志昂扬、无比憧憬……龚贤丰每天都以这样的状态第一个走进创业孵化基地,无论头天工作到多晚,第二天不需要闹钟他都会准时醒来,“这就是有创业梦想的人每天被梦想叫醒的表现”。

“一穷二白三无资源”,恰是来自江西贫困家庭的他的真实写照。境遇如他,并不孤单。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免收办公场地租金……正如伴随他每天早起的旭日,重庆这座城市让他的创业梦想始终充满希望。

无论创业面临多大的困难,至少这座城市还与你守望相助。无论创业遭遇多大的风雨,至少这座城市还与你同舟共济。

奔流不息的大江和巍峨逶迤的大山,早已构架起这座城市开拓创新的精神内核。这座创业之城,为创业梦想的成长沃土输送养分,直至它们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在重庆,“创业创新”是社会高频词,更是城市新增长点。在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的起点上,重庆正在谋势而动、乘势而为。

先谋于局 后谋于略

创新驱动发展 直击创业痛点

环城的两江江水,不舍昼夜,奔腾不息。正如这座城市,身居西南内陆,却胸怀壮志。

“2020年初步建成西部创新中心”——2015年11月,重庆市委四届七次全会首次提出这样的目标,这不是好高骛远,而是因地制宜。

“十二五”的开局之年,重庆经济总量跻身“万亿元俱乐部”,依靠要素和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以创新驱动为主的发展方式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逻辑必然,也是传统要素驱动转型升级的大势所趋。

迈着如飞的脚步,朝着梦想的曙光,重庆争分夺秒,一路奔跑。

从放宽市场准入、缓解融资困难、优化创业服务等方面切入,重点扶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失业人员创业,对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实现自主创业的人员给予一次性创业补助……一项项温暖的政策纷纷出炉;组建公司、搭建平台、创新方式……“融资、培训、平台、联盟、路演”创业生态链业已形成。

“我们扶持创业,既着眼‘精英’,也立足‘草根’,不断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周平说。

英国作家狄更斯曾说,这是最好的时代。而现在就是“创业”的最好时代。当创业变成一种常态,当坚持变成一种习惯,变局就会悄然发生。

近年来,重庆全市新增创业人数年均保持在30万人以上,市场主体总量突破200万户,按常住人口来算,平均每15人中就有1个创业者。

有观察家惊呼:这样飞一般的重庆速度,是如何做到的?

求解不难——对症下药方能纲举目张。“创业者的痛点是什么,他们的诉求是什么,创业所需,我们所能。”重庆市就业局局长李为民的话言简意赅。

融资难、融资贵是创业者普遍面临的困境。人力社保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发布的《中国青年创业现状报告》指出,64.2%的创业者认为缺乏足够的资金是创业中的主要困难。

为了清除创业的绊脚石,2015年3月春暖花开之时,重庆市人力社保局与重庆市三峡担保集团共同出资3亿元,组建了重庆市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托管10亿元政府担保基金。

这种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它运用先进的小微金融服务技术,将行政和市场化手段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工作新格局,是一种“就业服务平台+担保公司+承贷银行”的新模式。担保贷款产品得以不断创新,信用和保证等弱担保方式得以不断拓宽,贷款获得率不断提高,增信分险的放大器作用充分发挥。

春天的讯息撒播下希望的种子。靠着在国企工作的朋友作担保,重庆创业者李瑜只用15天就贷到30万元的政策组合贷款。“10万元就有用了, 30万元不少了。”李瑜喜不自禁。

这是一次有效的雪中送炭。

如果不是政策的突破,李瑜的企业或许仍在绝境上挣扎,“以前担保人只能是公务员,后来听说扩大到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工作人员,新政一落地我就立即申贷”。

也是一份浓浓的深情厚谊。

担保额度从过去的10万元提高到最高90万元,担保人的作用放大了9倍,抵质押率比传统估值增加30%,以同样的抵押物申请更高贷款额度。推行“政策性+商业性”组合贷款,在政策性贷款基础上,可再申请一笔个人最高30万元、企业最高500万元的商业性贷款……所有的出发点都是让创业者贷得更多。

也是一种温暖的不断传递。

李瑜申请到的30万元贷款中,15万元除了享受财政贴息外,还免收政策允许收取的2%担保费;另外20万元按2%的低标准收费。“像我们这种初创者,政府的金融机构真心愿意扶持我们,减轻我们的创业压力。”

更是一次彻底的破除窠臼。

对无法提供抵押物或担保人但有贷款需求的优质创业项目,重庆市探索开展无抵押、无担保贷款。为农村妇女提供“三权”抵押担保,与创业孵化基地等建立整体授信、分户使用的信用担保模式。

一池春水被最大限度地激活。2015年以来,重庆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3亿元,同比增长67%,直接扶持6万人创业,带动28万人就业。

先谋于精 后谋于新

提升培训品质 厚植创业能力

特有的码头文化赋予重庆人热情、豪爽、勇于打拼的禀赋。这座城市并不缺少创业的基因,缺的是创业的能力。

从2015年开始,重庆市连续三年每年实施就业创业培训20万人计划,并作为市委、市政府25件重点民生实事之一。

“培训做什么?培训后留什么?”重庆人力社保人执着求解着,生动践行着。

答案是师能的锤炼。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质量决定培训质量。2016年12月9日,重庆市首届创业培训讲师赛课决赛圆满落下帷幕。赛场上,创业培训讲师们激烈角逐,你追我赶。赛场下,与会者对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活动赞不绝口。

作为评委的重庆新洁净清洗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魏欣在现场见证到,很多创业培训讲师纷纷表示,无论下次比赛是否能获名次都一定参加。

“这种活动以比赛促交流,提高教学水平。”李为民表示,无论是举办创业培训师资班,还是建立选评淘汰制度,抑或是赛课,最终目的都是让创业者真正通过培训学有所获。

答案是与时的俱进。

“如何开一家淘宝店铺?首先开店是免费的,其次应该……”在重庆市首期网络创业培训学员试点班上,老师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学生全神贯注,直呼解渴。

为了促进互联网与创业培训深度融合,重庆市积极将网络创业培训纳入创业培训课程,围绕互联网平台使用、电子商务等内容,利用网络创业培训平台,对创业者进行互联网系统实训。

重庆市还邀请专家、知名企业家举办创业名师大讲堂,组织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实训基地负责人进行深度培训,并与高校开展创业引领示范校建设、“送培训进校园”活动。

答案是多方的调动。

为了有效解决培训资源的缺乏,重庆市成立培训联盟,其中专门从事创业培训的机构有139家。同时,运用“行政+市场”的手段,引入第三方搭建培训服务平台,提供从需求掌握、生源组织到开展培训、帮扶创业的全程服务。

星星之火一旦点燃,燎原之势蓬勃而发。2015年以来,重庆全市培训各类创业者14万人,同比增长50%。

先谋于势 后谋于全

点燃创业激情 深耕创业沃土

在创业的大格局中,重庆人力社保人善谋善为、真抓实干,把政策送到创业者的身边,把温暖送到创业者的心上。

这份关爱一以贯之——改革创新型、投资促进型、培训辅导型、专业服务型、创客孵化型等新型孵化器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在重庆遍地开花,面积3800平方米的“重庆大学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中心”拔地而起,整合各方资源组建的创业联盟应运而生,政策指导、项目推荐、专家指导、项目孵化、融资对接、成果展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都是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服务。

目前,重庆市市级创业孵化基地达到77个,累计孵化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万家,带动就业6万余人。全市有市级返乡创业园36个,区县、乡镇级农民工创业园40个,吸纳返乡创业企业3万余户,带动城乡劳动力就业近40万人。“重庆大学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中心”年服务高达10万人次。

这片阳光遍洒大地——连续6年的“泛海扬帆——重庆大学生创业行动”家喻户晓,对创业项目无偿资助的2万~5万元不等的资金,让一个又一个的创业梦想走进现实。电视上、报纸上……创业明星的身影无处不在,创业活动、创业论坛……“创业”一时成为重庆街头巷尾时髦的话题。

一片“插根筷子都发芽”的创业沃土已见雏形。这一华丽转身的最新注解是:2016年的“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中,重庆参赛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在高手如林的全国各行业总决赛中,重庆的获奖总数和等级跻身全国第二。

当“创业”的理念真正融入一座城市的血脉,就昭示着无限的希望。

河北人卢硕说服了反对的父母,执意留在重庆创业。“在重庆,无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只要有想法,坚持下去,创业就能成功。”

卢硕的身边,已经聚集了一批外地来渝创业者,“我们决定不了自己的出生,但可以决定自己的方向”。

“虽然你目前创业成功,但是考虑过创业失败没有?”有人问道。

“有政府的扶持,有良好的平台,有浓厚的氛围,在这种环境中,即使创业失败,难道不能东山再起?”他反问道。

这是最真的情感。

这是最美的承诺。

2016年,第五届“泛海扬帆”杯重庆大学生创业大赛总决赛现场,评委们正在对展示的企业项目进行打分

2016年,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高端装备制造业全国总决赛现场,企业组偏头痛智能穿戴治疗设备项目选手正在回答评委问题

2017年年初,高校毕业生涌入重庆市大学生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中心参加招聘会求职2016年,第五届“泛海扬帆”杯重庆大学生创业大赛总决赛现场,创业者对自己的创业项目进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