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 1879年 心理时间测量
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
上图:年轻的赫尔曼·冯·亥姆霍兹。下图:1895年,冯特的控制锤,用来校正希普计时器。
最小可觉差(1834年),感觉生理学(1867年), 实验心理学(1874年)
在实验心理学这一新领域,对心理过程进行精确的测量是十分重要的。对精度的追求引发了一些经典的实验研究,比如反应时实验(reaction-time experiment)或心理测时法(mental chronometry)。天文学中曾有一个叫作“人差方程式”的有趣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不同的观察者在观察同一个天文现象时,他们的报告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这激发了人们研究天文学家之间的生理与心理差异的学术热情,促进了心理测时法的发展。在生理学中,1850年,赫尔曼·冯·亥姆霍兹已经向我们表明,可以精确地测量人类神经冲动的速度。这对心理学非常重要,暗示我们有可能去测量心理活动的速度。
希普极微时间测定器是由钟表匠与发明家马提亚·希普(Matthias Hipp)发明制造的,最初用于军队的弹道发射计时。后来,心理学家们加以改造,用来测量从刺激呈现到人类作出反应的反应时的个体差异。生理学家与心理学家威廉·冯特利用实验法将反应时作为科学研究的主题。反应时实验的出现,使得冯特有机会拓展自己的研究,超越原有的感觉生理学,来研究人类心理经验的基本方面。结果是,冯特获得了财政资助,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科学实验室。冯特也因此被誉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
冯特迅速联合了其他研究者,使用大批精确的测量技术来研究基础的心理现象。比如加布里埃莱·布克莱(Gabriele Buccola)开始使用反应时实验来研究精神病院病人的病理性心理过程;以知觉能力来衡量“思维的速度”,也形成了一个新的心理学领域。这些都为心理学在这个越来越技术化的世界增加了可视性。(杨文登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