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之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046 1867年 人面失认症

安东尼奥·夸格利诺(Antonio Quaglino,1817—1894)詹巴蒂斯塔·鲍莱利(Giambattista Borelli,1813—1891)

布面油画《镜前的祼体》,德国艺术家卡尔·派风(Karl Piepho,1869—1920)绘制。

脑成像技术(1924年), 镜像神经元(1992年)

法国神经科学家让—马丁·沙可(Jean-Martin Charcot)曾遇到过这样一个病例,病人力图与自己无意中碰到的男人握手,而那个男人其实就是镜子中的自己。这种失去认识面孔的能力,或称为“人面失认症”(prosopagnosia),是一种相当少见的疾病。它是视觉失认或不能认识熟悉物体的疾病中的一种,与一般的智力缺陷并不相关。这不是一个视觉问题,许多有人面失认症的人甚至有着非常好的视力。它是一种脑损伤疾病,通常与顶叶与颞叶的损伤相关。但近年来,已有学者发现有些人一出生就有人面失认症的症状,这表明面孔识别可能有一定的遗传基础。

历史上首次描述这一情况(但没有命名)的是1847年的医学文献。但是,完整的病例记录,来自于1867年两位意大利眼科医生,安东尼奥·夸格利诺与詹巴蒂斯塔·鲍莱利的描述。他们提供了一个人面失认,甚至连自己房子的外形都不认识的男子的案例研究。他的右半部分大脑曾中过风。“人面失认症”这一术语则出现在1947年。最近,神经科学家与作家奥立弗·沙克斯(Oliver Sacks)在他的著作《误把妻子当帽子的男人》(The Man Who Mistook His Wife for a Hat)中,对人面失认症进行了清晰的陈述。

令人惊奇的是,这种病不仅影响人面识别,还有农民不能认识自家的奶牛或绵羊,鸟类观察者也因此丧失了识别不同鸟类的能力。

当代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等脑成像手段的研究表明,面孔识别是一种特殊功能。对包括人类在内的灵长类动物的研究表明,有一些专门的神经元(或脑细胞)来识别面孔。显然,损害这些细胞将导致人面识别能力的缺陷,甚至连自己都认不出来。(杨文登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