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之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018 1580年 蒙田随笔

米歇尔·德·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1533—1592)

上图:《蒙田随笔》1595年版的卷首插画。下图:米歇尔·德·蒙田的肖像。

身心二元论(1637年), 利维坦(1651年), 白板说(1690年), 家信与小说(1719年), 道德情操论(1759年)

“吾书之素材无他,即吾人也”,蒙田在他的《随笔集》里开宗明义。在蒙田的时代,做出这样的声明是非比寻常的。当时,绝大多数作品的主题都是神学的、科学的或两者的结合。但蒙田却把自己的生活作为主题,他宣称:“我是活着的人中最了解自己的。”正是以这种方式写作,蒙田预见了现代意义上的自我与人格同一性。

现代心理学理所当然地拥有主体感及个体的内心生活。但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我们的自我感,就像个体的“我”是我们自己世界的中心,是在哲学、医学、宗教与日常生活中慢慢地发展而来的。1580年出版的《蒙田随笔》,在早期为这种自我感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笔(essay)是蒙田发明的一种写作形式,是一种能够记录他自身经验的理想的写作类型。为什么会发明这种新的写作形式呢?因为蒙田接受的是律师教育,但他年仅38岁时就不再从事律师这一职业。他生活在天主教与新教信仰强烈冲突的年代。许多国家因为宗教事端而开战,宗教迫害随处可见。蒙田总结道,要将知识与必然性建立在宗教的基础之上,只会导致更多的流血冲突。因此,他开始对政府、习俗以及人比动物高级等理念逐一提出质疑。蒙田指出,人类经验总是在不断变化,因为知识也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

蒙田以随笔的形式记录着他不断变化的经验。通过记录,他使其他人了解到,反思自身的个人经验正是理解世界的有效途径。(杨文登 译)■